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七年未寄的信》小说章节在线试读,《七年未寄的信》最新章节目录

七年未寄的信

作者:随恩

字数:97126字

2025-11-22 18:11:57 完结

简介

主角是姜宁江朔的小说《七年未寄的信》是由作者“随恩”创作的职场婚恋著作,目前完结,更新了97126字。

七年未寄的信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0章 暖阳里的日常与未来的形状

(一)

姜宁发现江朔有个习惯。

每天清晨她拉开窗帘时,总能看见对面18楼的落地窗已经敞开,江朔站在阳台上浇薄荷,晨光漫过他的肩膀,把影子拉得很长,刚好落在她的花盆边缘。

就像此刻。她握着马克杯靠在玻璃门上,看他弯腰给那盆分株的薄荷松土,指尖沾了泥土也不在意。上周她随口说“薄荷好像长慢了”,第二天他就拎来袋有机肥料,说是托花农朋友特意留的。

“在看什么?”外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端着盘刚切好的橙子。

姜宁慌忙转过身,耳尖发烫:“没、没什么,看天气好不好。”

外婆笑眯眯地瞅着她,又朝对面瞥了眼:“小朔这孩子,打小就实诚。以前给你送作业本,总要说‘阿姨让我来的’;现在给你送早餐,又说‘便利店多买了一份’。”

姜宁咬着橙子,酸甜的汁水漫过舌尖。可不是么。自从外婆出院后,江朔几乎每天都“顺路”出现在她家厨房——早上是温热的豆浆配油条,晚上有时拎着刚出炉的烤面包,说是“客户送的,吃不完浪费”。

她不是没怀疑过。那天特意提前下楼,却在单元楼门口看见他从出租车里下来,手里拎着的早餐还冒着热气,显然是绕路去了三条街外的老字号铺子。

可她没戳破。有些温柔藏在笨拙的借口里,像冬日晒过的棉被,暖得让人舍不得掀开。

(二)

周六下午,姜宁要去工地盯进度,江朔说“刚好要去那边拍素材”,硬是把她的工具箱塞进了自己的后备箱。

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她戴着安全帽蹲在地基旁核对图纸,江朔就举着相机在不远处拍工人砌墙。阳光毒辣,他额角的汗顺着下颌线往下掉,却总时不时往她这边瞟,像怕她被砖块砸到似的。

“江老师,您这镜头对着的可不是工人啊。”旁边的施工队长打趣道,“姜工的侧脸比钢筋水泥好看多了。”

姜宁的脸“腾”地红了,嗔怪地瞪了江朔一眼。他倒不慌不忙,放下相机走过来,从口袋里掏出手帕给她擦脸颊的灰:“队长说得对,我们家宁宁怎么看都好看。”

“谁、谁是你家的。”她拍开他的手,却忍不住弯了嘴角。

收工时夕阳正好,工地旁的老槐树投下浓密的阴影。江朔忽然从相机包里拿出个速写本,翻开的那页画着栋小房子——尖顶的阁楼,宽敞的阳台,栏杆上爬满了爬山虎,最显眼的是二楼那扇大窗户,正对着一片金灿灿的夕阳。

“这是……”姜宁的指尖轻轻拂过纸面,画得很细致,连窗台上的多肉盆栽都栩栩如生。

“我想象中,你说的那栋能看到夕阳的房子。”他的声音带着点紧张,“阳台要够大,能放下你的多肉和我的薄荷;阁楼做书房,你的图纸和我的相机都有地方放;最重要的是,窗户要朝南,每天早上都能晒到太阳。”

她抬头撞进他的眼睛,那里盛着比夕阳更暖的光。原来他把她多年前的一句话,记到了现在,还一笔一划勾勒出了形状。

“画得真好。”姜宁的声音有些发颤,“就是……好像少了点什么。”

江朔挑眉:“少了什么?”

她拿起笔,在房子门口添了两个牵手的小人,一个扎着马尾,一个穿着白衬衫。画完把笔塞回他手里,转身就跑,听见身后传来他低低的笑声,像被风吹响的风铃。

(三)

外婆的生日宴定在老房子的院子里。

江朔提前三天就来帮忙收拾,把落满灰尘的葡萄架擦得锃亮,又搬来几盆月季摆在石桌上,说是“给院子添点颜色”。姜宁看着他系着外婆的碎花围裙,笨拙地学包饺子,面粉沾在鼻尖上,像只偷吃东西的猫。

“小朔啊,”外婆坐在葡萄架下择菜,忽然开口,“你们俩打算什么时候……把事儿定下来?”

姜宁手里的擀面杖“咚”地掉在案板上,江朔的动作也顿住了,耳根红得快要滴血。

“外婆!”姜宁嗔怪道,“您说什么呢。”

“我这不是着急嘛。”外婆慢悠悠地说,“七年前就觉得你们该在一块儿,这都等了半辈子了。”

江朔忽然放下手里的饺子皮,走到姜宁身边,握住她的手。他的掌心滚烫,带着面粉的粗糙感,却让她莫名安心。

“外婆,”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认真,“我和宁宁商量过了,等她这个项目结束,我们就……”

“谁跟你商量过了!”姜宁猛地打断他,脸颊烫得能煎鸡蛋。

江朔却笑了,低头在她耳边轻声说:“那现在商量也不晚。”

那天的生日宴很热闹,亲戚们围着他们打趣,说“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姜宁被灌了半杯红酒,头晕乎乎地靠在江朔肩上,听他跟表哥讨论装修风格,说“宁宁喜欢原木色,厨房要大一点,她做饭时我好帮忙”。

月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姜宁忽然想起七年前那个雨夜,她对着紧闭的家门咽下的那句“别走”,原来不是没说出口,只是迟到了七年,终于在合适的时间,找到了最温柔的落点。

(四)

深秋的第一个周末,江朔把那幅巷弄夕阳的照片搬来了姜宁家。

他踩着梯子把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姜宁站在下面看,照片里的少年和女孩背对着镜头,影子快要交叠在一起,而现实中的他们,正肩并肩站着,指尖相扣。

“这样,过去和现在就都在这儿了。”江朔从梯子上跳下来,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

姜宁靠在他怀里,看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画框的影子。阳台上传来薄荷的清香,远处隐约有孩童的笑声,一切都安稳得像首被唱熟的歌。

“江朔,”她忽然说,“明天去把你对面的房子退了吧。”

他愣了愣:“为什么?”

“因为以后,”她转过身,踮起脚尖吻了吻他的唇角,眼里的笑意像盛着星光,“你的阳台和我的阳台,该是同一个了。”

江朔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收紧手臂把她抱得更紧,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好。”

窗外的银杏叶还在落,像一场温柔的雨。姜宁知道,那些关于等待、遗憾、重逢的故事,都已经被写进了过去的篇章。而现在,他们要一起写下新的故事——关于清晨的豆浆,傍晚的夕阳,窗台上的薄荷与多肉,还有那个永远不会过期的拥抱。

两扇窗的距离,终于在时光里,变成了同一个屋檐下的温度。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