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生高考后,低分捡漏上名校》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都市种田小说,作者“笔下日月星辰”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刘宇李月璃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重生高考后,低分捡漏上名校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太阳刚刚升到头顶,集市上的热气已经开始蒸腾。
奥迪Q7的后备箱和后座,空空如也。
只剩下那个用来收钱的纸箱,被塞得满满当当,几乎要撑裂开来。
“小伙子,真的没了?”
一个没抢到鞋的大娘,扒着车窗,满脸都是不甘心。
“最后一双黑色的,是不是真卖了啊?”
周围还围着二三十个没买到或还在犹豫的人,此刻脸上都写满了懊悔。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场疯狂的抢购,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将信将疑,再到最后想买却已经挤不进去。
刘宇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看着眼前一张张充满渴望的脸,一个念头瞬间在脑海中成型。
他站上一个空鞋箱,提高了音量。
“各位大爷大娘,大哥大姐!”
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上午的货确实是卖完了。”
人群中响起一片失望的叹息。
“但是!”
刘宇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笑容。
“看大家这么热情,我决定,下午再跑一趟!”
“下午两点,还是这个地方,我再拉一车过来!”
“保证货更多,款式也更多!”
这话一出,人群瞬间又沸腾了。
“真的啊?小伙子你可不兴骗人啊!”
“两点我准时来!你可得给我留一双41的!”
“我这就回家告诉我那几个老姐妹,让她们也来!”
刘宇看着这成功被吊起来的市场胃口,心里稳了。
他没有再多停留,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迅速收好折叠桌和喇叭,发动了汽车。
奥迪A6平稳地驶离喧闹的集市,车里的冷气隔绝了外界的燥热。
刘宇打开车窗,点了一根烟。
他回想着上午火爆的场面,脑子飞速运转。
乡镇市场,消费者的核心诉求永远是两个词。
物美。
价廉。
他们不在乎什么最新潮流,也不迷信什么大牌。
一双鞋,结实,耐穿,舒服,价格还只有实体店的一半,这就足够了。
这正是他这批断码鞋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人还是太慢了。
上午的混乱让他意识到,如果只有自己,收钱、找货、应付顾客,效率会大打折扣。
他需要一个帮手。
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
孙海。
他的发小,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最近一直闲在家里,跟着他爸在工地上打零工。
刘宇拿出手机,拨通了孙海的电话。
“喂,海子,干嘛呢?”
“还能干嘛,在家躺尸呢。咋了宇哥?”
电话那头传来孙海懒洋洋的声音。
“想不想赚钱?”
“想啊,做梦都想。”
“我这儿有个活,帮我卖东西,一天一百块,干不干?”
“一百?!”
孙海的声音瞬间高了八度。
要知道,他跟着他爸在工地上一天,累死累活也才八十块钱。
“宇哥你没开玩笑吧?卖啥啊这么赚钱?”
“卖鞋。下午一点半,到上窑镇大集派出所门口等我,来了你就知道了。”
刘宇没有过多解释。
“行!我马上就到!”
孙海答应得干脆利落,生怕刘宇反悔。
挂了电话,刘宇一脚油门,朝着泰实鞋厂的方向疾驰而去。
当黑色的奥迪A6再次停在厂长办公室门口时,吴海艳正端着茶杯,准备午休。
看到刘宇从车上下来,她有些惊讶。
“这么快就回来了?卖得怎么样?”
在她想来,刘宇一个上午能卖掉几十双,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刘宇没说话,只是走到车后,拉开了后备箱门。
然后,他又拉开了后排的车门。
空荡荡的车厢,比任何语言都更具冲击力。
吴海艳端着茶杯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她快步走过来,探头往车里看了看,又看了看后备箱,脸上的惊讶逐渐变成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这……这都卖完了?”
“四百双,一双不剩。”
刘宇的语气很平静。
吴海艳倒吸一口凉气。
她死死盯着刘宇,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破绽。
一个上午,四百双鞋。
这个销售速度,比她厂里以前最优秀的销售员跑一个月下来的业绩还要恐怖。
“你……你是怎么做到的?”
“乡下人实在,东西好,价格便宜,他们就认。”
刘宇的解释轻描淡写。
吴海艳沉默了。
她看着眼前这个刚成年的年轻人,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名为“敬畏”的情绪。
这个小子,绝对不是池中之物。
“快!小张!小李!都别歇了!过来帮刘老板装货!”
吴海艳回过神来,立刻朝着仓库的方向大喊。
很快,两个年轻的工人跑了过来。
看到刘宇,他们的眼神里都带着一丝好奇。
刘宇从兜里摸出一包软中华,给两个工人一人递了一根,又递给吴海艳一根。
吴海艳摆了摆手说自己不抽,但看刘宇的眼神,却又多了几分赞许。
这小子,不仅有能力,还懂得人情世故。
两个工人接过烟,受宠若惊,干活的劲头明显更足了。
“这次要多少?”
“先来六百双吧。”
“好!”
吴海艳亲自指挥,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将一箱箱鞋子搬进刘宇的车里。
装完车,已经快十二点了。
“刘宇,别急着走,阿姨今天请客,咱们去吃顿好的,庆祝你开门红!”
吴海艳热情地发出邀请。
刘宇笑着摇了摇头。
“吴姨,心意我领了,饭下次再吃。”
“下午的集市还等着我呢。”
他指了指手表,脸上没有丝毫懈怠。
看着刘宇那副对赚钱充满渴望的专注模样,吴海艳也不再强求。
她知道,这种人,时间比金钱更宝贵。
离开鞋厂,刘宇没有去饭店,只是在路边找了个小摊,花五块钱要了一碗凉皮,三两口就解决了午饭。
下午一点半,他准时出现在上窑镇大集。
孙海已经等在了那里,正一脸好奇地东张西望。
“宇哥!”
看到刘宇的车,孙海立刻迎了上来。
“来,搭把手,把东西卸下来。”
刘宇快速地指导着孙海如何摆放样品,如何根据尺码快速从车里找货。
孙海学得很快,眼神里充满了兴奋。
下午两点,摊位准时开张。
根本不需要刘宇再用大喇叭吆喝。
上午买到鞋的村民,成了最好的活广告。
“老李家的,快来!那卖鞋的小伙子又来了!”
“他家的鞋是真好,我上午买了一双,穿着下地干活,一点不磨脚!”
口碑迅速发酵,一传十,十传百。
闻讯而来的顾客,比上午多了一倍不止,将小小的摊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老板,我要那双,42的!”
“老板,给我拿三双,给我儿子儿媳妇都带上!”
有了孙海的加入,刘宇轻松了许多。
他只需要负责用话术维持现场气氛,而孙海则像个陀螺一样,在人群和车子之间来回穿梭,收钱,找货。
现场的气氛,比上午更加火爆。
傍晚,夕阳西下,集市上的人渐渐散去。
车里,六百双鞋,再次售罄。
刘宇和孙海瘫坐在折叠桌后,累得话都不想说。
清点完今天的战果。
上午卖了四百双,下午卖了六百双。
一天,整整一千双。
一双净利润三十块。
今天一天,他净赚三万块。
刘宇看着那一箱子沉甸甸的现金,心脏在胸膛里有力地跳动着。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孙海,一个大胆的蓝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一个孙海,可以解放他一半的精力。
如果,再来一个孙海呢?
他和孙海,兵分两路,同时去两个不同的集市。
效率,就能直接翻倍。
一天,就能赚六万。
这一万五千双鞋,用不了一个月,就能全部卖光。
四十五万。
他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