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周五的晨光带着一股潮湿的凉意,洒在青藤中学的旧教学楼上。砖红色的墙面在晨雾里泛着灰,三楼的窗户玻璃碎了大半,风从破窗里钻进去,带着 “呜呜” 的响声,像是有人在低声哭泣。林晓站在旧教学楼楼下,手里攥着陈默给的平安符,符纸边缘被攥得发皱,朱砂绘制的图案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红光。

昨天晚自习的黑影抓痕还在错题本里躺着,黑色粉末沾在纸页上,像一道醒目的警告。林晓一夜没睡好,梦里全是黑影的细长手指,还有陈默说的 “规则缝隙”—— 那个藏着消失学生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苏晓雅、赵磊、李萌、王浩、周婷,还有陈默的姐姐,是不是都在那里,等着被找到?

约定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可林晓吃完午饭就忍不住来了。她想提前看看旧教学楼,想找找有没有提前能发现的线索,也想早点见到陈默 —— 关于 “规则缝隙”,关于他姐姐的故事,她有太多疑问要问。

旧教学楼的大门虚掩着,门板上的红漆掉得差不多了,露出里面的木头纹路,上面刻着很多模糊的名字,有些被划得乱七八糟,像是被人刻意破坏过。林晓推开门,一股陈腐的味道扑面而来,像是旧书发霉的味道,又像是灰尘堆积的味道,呛得她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走廊里的光线很暗,只有从破窗里透进来的零星晨光,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墙壁上贴着旧的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字迹已经褪色,边角卷得厉害,像是被风吹了很多年。走廊两侧的教室门大多关着,只有三楼最东边的教室门开着一条缝,里面传来 “沙沙” 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翻书。

林晓的心脏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想起陈默说的 “旧教学楼三楼是火灾现场”,想起张大爷念叨的 “七个不该死的”,脚步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可 “沙沙” 声还在继续,像是在召唤她,又像是在提醒她 —— 里面有线索。

她握紧手里的平安符,慢慢往三楼走。楼梯扶手是铁制的,摸上去冰凉,还带着锈迹,每走一步,楼梯就发出 “吱呀” 的响声,在空旷的教学楼里回荡,格外刺耳。走到二楼时,她看到楼梯间的墙上贴着一张旧照片,照片已经泛黄,边缘卷得厉害,上面是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站在旧教学楼前合影,最中间的女生笑得很灿烂,眉眼间和陈默有几分像。

是陈默的姐姐吗?林晓凑近看,照片上的女生扎着高马尾,发尾有点黄,校服袖口别着一个银色的徽章,和陈默袖口的徽章一模一样。照片下方写着 “高一(3)班 2021 年 9 月”—— 正是三年前,火灾发生的年份。

“你也看到这张照片了。”

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林晓吓了一跳,手里的平安符差点掉在地上。她回头,看到陈默站在楼梯口,手里拿着一个旧书包,书包是淡蓝色的,上面印着一只小熊,小熊的图案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的布料。他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

“这是…… 你姐姐?” 林晓指着照片上的女生问。

陈默点点头,走到照片前,手指轻轻拂过照片上的女生,动作温柔得像是在触碰易碎的珍宝。“她叫陈曦,” 陈默的声音里带着哽咽,“三年前,她就是高一(3)班的学生,和你现在的班级一样。火灾发生那天,她给我发了最后一条消息,说‘教学楼里有烟,门打不开,救我’,然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林晓的心里一阵发酸。她想起自己的父母,虽然经常转学,但至少能随时联系到,而陈默,只能对着一张旧照片,怀念消失的姐姐。“学校说火灾是电路短路,没人受伤,” 林晓小声说,“他们在撒谎。”

“不止撒谎,” 陈默从旧书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打开里面的纸页 —— 是三年前的火灾报道,报纸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能看清 “青藤中学旧教学楼起火,七名高一学生失联” 的标题,“学校把‘失联’改成了‘转学’,把‘起火原因不明’改成了‘电路短路’,就是为了掩盖真相。”

林晓接过报道,手指碰到纸页的瞬间,一股凉意顺着指尖往上爬。报道里还附了一张火灾现场的照片,旧教学楼的三楼被烧得漆黑,窗户玻璃全碎了,消防车停在楼下,水柱对着三楼喷射,画面里能看到几个模糊的人影,像是在抢救什么,又像是在掩盖什么。

“我姐姐的书包,就是在三楼最东边的教室找到的,” 陈默指着楼上的方向,声音里满是痛苦,“书包里有她的日记本,还有半块没吃完的面包,日记本的最后一页写着‘他们在锁门,不让我们出去’——‘他们’是谁,我到现在都不知道。”

林晓想起张大爷说的 “火…… 都是火……7 个…… 不该死的……”,想起张大爷是火灾现场的保安,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张大爷是不是知道‘他们’是谁?他当时在现场,肯定看到了什么。”

“他知道,但他不敢说,” 陈默摇了摇头,“‘它’在盯着所有人,包括张大爷。三年前火灾后,张大爷就变得沉默寡言,总是拿着拖把在教学楼里拖地,像是在擦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其实是在害怕‘它’找他麻烦。”

“‘它’到底是什么?” 林晓追问,这是她最想知道的问题,“是黑影?是会变字的校规手册?还是别的什么?”

陈默沉默了几秒,从旧书包里拿出一张照片 —— 不是集体合影,是陈曦的单人照。照片上的陈曦坐在教室里,手里拿着一支粉色的钢笔,笑得很灿烂,背景里能看到教室的窗户,窗外是青藤中学的樟树。“你仔细看照片的角落,” 陈默指着照片的右下角,“那里有个影子。”

林晓凑近看,照片的右下角确实有个模糊的黑影,很小,像是趴在窗户上,看不清轮廓,只能看到一点黑色的痕迹,和赵磊语文书上的指印、错题本上的抓痕颜色一模一样。“这是……‘它’?” 林晓的声音发颤。

“是‘它’的一部分,” 陈默的眼神暗了暗,“‘它’不是具体的东西,是三年前火灾里死去的学生的执念,是学校掩盖真相的愧疚,是所有违反规则消失的人的怨念,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形成了‘规则缝隙’,也形成了‘它’。”

“规则缝隙?” 林晓皱起眉头,“就是你之前说的,消失的学生被困在里面的地方?”

陈默点点头,走到楼梯间的窗户边,指着窗外的樟树:“你看那些樟树,树干上缠着红色的绳子,挂着木牌,其实是在镇压‘规则缝隙’。三年前火灾后,学校就在这里种了这些樟树,用红色绳子和木牌吸收怨念,可没用,‘缝隙’还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消失,被困在里面。”

林晓想起自己楼下的樟树,想起树干上的红色绳子和木牌,心里一阵发凉 —— 原来那些木牌不是祈福,是在镇压怨念。“消失的学生,在缝隙里是什么样子?” 林晓问,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又藏着恐惧。

“他们像是活在镜子里,” 陈默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悲凉,“能看到我们,能听到我们说话,却碰不到我们。我去年晚自习抬头,看到的不是姐姐的影子,是她在‘缝隙’里的样子,她对着我挥手,嘴型在说‘救我’,可我什么也做不了。”

林晓想起苏晓雅消失时化作的白雾,想起赵磊消失后留下的语文书,想起王浩嘴角的黑色液体 —— 这些是不是都是 “缝隙” 里的学生在试图传递信号?白雾是苏晓雅在 “缝隙” 里的形态,语文书上的指印是赵磊在 “缝隙” 里碰过的痕迹,黑色液体是王浩在 “缝隙” 里留下的标记?

“我们能救他们吗?” 林晓问,声音里满是坚定,“只要找到真相,解开‘它’的怨念,是不是就能打开‘规则缝隙’,让他们回来?”

陈默看着林晓的眼睛,里面满是惊讶,又带着一丝希望。“我之前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想救他们,” 陈默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我找了三年,都没找到真相,可遇到你之后,我觉得…… 我们可能真的能做到。”

他从旧书包里拿出一支粉色的钢笔,递给林晓 —— 钢笔的笔帽上刻着一个 “曦” 字,和照片里陈曦手里的钢笔一模一样。“这是我姐姐的钢笔,” 陈默说,“去年我在旧教学楼三楼找到的,钢笔里有半管墨水,是黑色的,和你错题本上的抓痕、赵磊语文书上的指印颜色一样。这支钢笔能感应到‘规则缝隙’,靠近缝隙时,墨水会变浓。”

林晓接过钢笔,指尖碰到笔帽的瞬间,一股凉意顺着指尖往上爬,钢笔里的黑色墨水真的慢慢变浓了,像是在呼应什么。“明天我们去三楼最东边的教室,” 陈默的眼神坚定了起来,“那里是火灾的中心,也是‘规则缝隙’最薄弱的地方,我姐姐的日记本就在那里,里面肯定有真相的线索。”

林晓点点头,握紧手里的钢笔和平安符。她想起错题本上的抓痕,想起李萌的学生证,想起周婷的作业本 —— 这些线索都指向三年前的火灾,指向旧教学楼三楼,指向 “规则缝隙”。只要找到陈曦的日记本,就能解开 “它” 的怨念,就能救回消失的学生。

“对了,” 陈默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林晓,“这是我昨天在旧教学楼找到的,上面写着‘周五下午四点,三楼有光’,不知道是谁写的,但应该和‘规则缝隙’有关。”

林晓接过纸条,纸是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边缘参差不齐,上面的字迹很潦草,像是在匆忙中写的,墨水是黑色的,和钢笔里的墨水颜色一样。“会不会是你姐姐写的?” 林晓问。

“不知道,” 陈默摇了摇头,“但不管是谁写的,周五下午四点,我们一定要去三楼,找到真相。”

两人一起走出旧教学楼,晨光已经变得明亮,洒在樟树上,红色的绳子和木牌在光线下泛着淡淡的光。林晓看着手里的钢笔,墨水慢慢恢复了正常,却像是在提醒她 ——“规则缝隙” 就在身边,消失的学生就在里面,等着她和陈默去救。

回到教室,林晓把钢笔、纸条和平安符放在桌洞里,和错题本、李萌的学生证放在一起。她打开错题本,在最新的一页上,慢慢写下:

“周五中午,于旧教学楼楼梯间见陈默,其揭露核心秘密:1. 陈默姐姐名陈曦,三年前为高一(3)班学生,火灾当日发消息‘门打不开,救我’后消失,书包(淡蓝小熊图案)与日记本遗落三楼东教室,日记本最后页写‘他们在锁门’;2. 三年前火灾实为‘七名学生失联’,学校篡改真相(‘失联’改‘转学’,‘起火不明’改‘电路短路’),张大爷为现场保安,知情但因怕‘它’而隐瞒;3. ‘它’非具体事物,是火灾学生执念 + 学校愧疚 + 消失者怨念的集合体,形成‘规则缝隙’(消失学生被困处);4. 校园樟树 + 红绳木牌为镇压‘缝隙’之物,然‘缝隙’仍扩大。

关键线索:1. 陈曦单人照右下角有‘它’的黑影痕迹(与黑色粉末同源);2. 陈曦粉色钢笔(刻‘曦’字)可感应‘缝隙’(靠近时墨水变浓);3. 陈默发现纸条‘周五下午四点,三楼有光’(黑墨水,潦草字迹);4. 三楼东教室为火灾中心 +‘缝隙’薄弱处,藏陈曦日记本(含真相线索)。

疑点:1. 陈曦所说‘他们在锁门’的‘他们’是谁?是学校工作人员?还是其他势力?2. 纸条书写者身份?是否为陈曦或其他被困‘缝隙’的学生?3. ‘规则缝隙’的打开条件?仅靠真相是否足够?4. 钢笔感应‘缝隙’的原理?能否用于定位被困学生?”

写完后,林晓合上错题本,看向窗外的樟树。风一吹,樟树叶子 “沙沙” 作响,像是 “规则缝隙” 里的学生在呼唤,又像是在提醒她 —— 下午四点,旧教学楼三楼,真相就在那里,危险也在那里。

她握紧手里的钢笔,心里没有了之前的恐惧,只有坚定。她知道,下午四点的旧教学楼,会是一场硬仗,会有未知的危险,可只要能找到真相,能救回消失的学生,能帮陈默找到他的姐姐,再危险,她也不怕。

下午三点五十,林晓背着书包,拿着钢笔、平安符和纸条,走向旧教学楼。陈默已经在楼下等她,手里拿着手电筒和陈曦的旧书包,眼神坚定。两人对视一眼,没有说话,却都明白彼此的心意 —— 一起去三楼,找真相,救他们。

旧教学楼的大门在风里 “吱呀” 作响,像是在欢迎他们,又像是在警告他们。林晓和陈默并肩走进去,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朝着三楼的方向,朝着真相的方向,朝着 “规则缝隙” 的方向,一步步走去。

阳光从破窗里透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是 “规则缝隙” 里的学生在指引他们,又像是在为他们加油。林晓握紧手里的钢笔,墨水开始慢慢变浓 —— 她知道,“规则缝隙” 就在附近,真相就在附近,他们离救回消失的学生,越来越近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