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的深秋,寒意已带着凛冽的预兆,从神山皑皑的雪顶倾泻而下,浸透了清晨的空气。神山酒店的早餐厅里,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壮丽却冷峻的雪山景致,室内则弥漫着食物暖融融的香气。
连续通宵之后,盛以清和几位项目同事围坐在一张长条桌旁。她面前放着一杯黑咖啡和两片烤得焦黄的吐司,再无他物。早餐简单得近乎敷衍,与她略显苍白的脸色相得益彰。她小口啜饮着咖啡,苦涩的液体暂时驱散了部分倦意,听着同事们讨论着今日的勘测计划,眼神却有些游离。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不经意地掠过整个餐厅,随即定格在不远处一个靠窗的独立小桌上。
南嘉意希独自坐在那里。
他依旧穿着那身标志性的绛红色僧袍,在周遭穿着冲锋衣、羽绒服的旅客和工作人员中,像一团沉静燃烧的火焰。他面前摆着典型的藏式早餐:一碗冒着热气的糌粑,一杯酥油茶,还有一小碟奶渣。他坐姿端正,神情专注,正用木勺将糌粑与酥油茶仔细地混合、揉捏,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固有的仪式感。晨光透过玻璃,落在他低垂的眼睫和专注的侧脸上,仿佛将他与餐厅里其他的喧嚣隔绝开来,自成一方天地。
他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盛以清这一桌,或者说,注意到了却无意打扰。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早餐和或许随之而来的晨祷默想中。
盛以清握着咖啡杯的手指微微收紧。
他享用着他熟悉而传统的早餐,恪守着他的戒律与宁静;她吞咽着简单西化的食物,维系着她在职场中的寻常表象。
距离不过十几米,却仿佛隔着一整个世界。
一个同事顺着她的目光也看到了南嘉意希,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好奇与敬畏:“那就是……那位佛子吧?气场真不一样。”
盛以清猛地收回视线,低下头,用叉子无意识地戳着盘子里已经冷掉的吐司,含糊地应了一声:“嗯。”
心脏却在胸腔里不受控制地微微加速。
他独自坐在那里的身影,沉静,专注,与世无争,却又像一块投入她心湖的巨石,轻易地搅乱了她努力维持的平静。
她匆匆吃完剩下的吐司,将最后一点咖啡饮尽。
“我吃好了,先去准备一下。”她对同事们说完,几乎是有些仓促地站起身,离开了餐厅。
自始至终,她没有再看向那个方向。
而南嘉意希,也始终没有抬头。
夜晚,苍穹如墨,星河低垂,气温骤降。盛以清因为一个临时发现的图纸问题,在项目部的板房里加班到深夜。当她终于核对完数据,揉着发酸的脖颈走出来时,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颊。
项目部设在离村落不远处的平地上,回临时住处的路需要穿过一小片昏暗的荒地。就在她借着月光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时,一阵压抑的、痛苦的呻吟声随风飘来。
盛以清脚步一顿,警惕地循声望去。只见在几块嶙峋的石头后面,隐约蜷缩着一个黑影。
她打开手机电筒,小心地靠近。
灯光下,是一位穿着传统藏袍的藏族老阿妈。她脸色惨白,额头布满冷汗,双手死死地按着腹部,身体因剧痛而蜷缩成一团,嘴唇翕动着,发出断断续续的、用藏语念诵的佛号。
盛以清心里一惊,立刻蹲下身。她不懂藏语,但从对方痛苦的神情和姿态判断,很可能是急腹症。高原地区医疗条件有限,尤其是深夜,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能听见我说话吗?哪里疼?”她用尽量缓和的普通话问,同时用手势比划。
老阿妈勉强睁开眼,眼神涣散,看到盛以清陌生的汉人面孔,先是闪过一丝惊慌,但腹部的剧痛很快让她无法思考,只是更用力地按住肚子。
盛以清不再犹豫。她想起自己急救培训的知识,初步判断可能是急性阑尾炎或肠痉挛。她脱下自己的羽绒服,盖在老阿妈身上,然后用力将她扶起,让她靠在自己身上。
“坚持住,我带你去找医生。”她语气坚定,试图传递一种力量。
老阿妈很重,加上疼痛使不上力,几乎将全部重量都压在了盛以清身上。盛以清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半扶半抱地搀着她,一步步朝着项目部方向挪动。高原缺氧,没走几步,她就感到胸口憋闷,气喘吁吁,冰冷的空气吸入肺里如同刀割。
短短几百米的路,此刻显得无比漫长。汗水浸湿了她的内衣,冷风一吹,冻得她直打哆嗦。但她不敢停下,耳边是老阿妈痛苦的呻吟,手下是她冰冷颤抖的身体。
终于,看到项目部的灯光了。盛以清用尽最后力气,几乎是拖着老阿妈冲进了值班室。
“快!帮忙!有人需要急救!”她的声音因疲惫和焦急而嘶哑。
值班的同事和当地雇用的藏族司机都被惊动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将老阿妈抬上车,司机熟悉路况,立刻发动汽车,朝着乡里唯一的卫生所疾驰而去。
盛以清不放心,也跟着跳上了车。在颠簸的车厢里,她一直握着那位藏族老阿妈冰冷的手,用自己掌心的温度温暖着她,尽管知道对方可能听不懂,还是不断地用普通话重复:“快到了,坚持住,没事的……”
到了卫生所,经过医生紧急处理,老阿妈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确诊是急性肠痉挛,幸送医及时。直到这时,盛以清才感觉自己浑身像是散了架,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缓缓滑坐在地上,大口地喘着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