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与艾莉卡分别后,林墨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那间狭小的储物间。那一夜他辗转反侧,盖世太保冰冷的眼神、艾莉卡急智下的伪装、党卫军巡逻兵的皮鞋声…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交替闪现。“保持低调,专心工作”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在这台精密而残酷的战争机器里,想要完全隐匿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天,他硬着头皮去上班,做好了面对同事更加异样目光甚至霍夫曼进一步诘问的心理准备。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设计办公室里的气氛似乎…恢复了些许正常?同事们虽然依旧不像以前那样会主动和他开玩笑,但至少不再刻意躲避他的目光。老绘图员弗里茨甚至在他坐下时,对他微微点了点头,眼神里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汉斯则依旧有些回避他,但更像是出于自己酒后失言的愧疚,而非恐惧。最让他意外的是霍夫曼工程师。他像往常一样布置任务,语气平淡,甚至…绝口不提昨天盖世太保来访的事情,也依旧没有对那份生产流程优化报告给出任何评价。仿佛那场风波从未发生过。这种诡异的平静,反而让林墨更加不安。他不知道这是暴风雨后的暂时宁静,还是某种更深刻变化的前兆。

这种微妙的平衡持续了两天。林墨谨记艾莉卡的嘱咐,彻底变成了一个埋头工作的机器,除了必要的技术问题,绝不多说一个字,更不再提出任何“建议”。他高效地完成着绘图和翻译任务,仿佛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就在林墨以为日子就要这样压抑地过下去时,一个意外的通知打破了平静。这天上午,霍夫曼突然召集了办公室里的几名核心技术人员,包括…林墨。“收拾一下,带上绘图本和测量工具。半小时后门口集合,有车来接。”霍夫曼言简意赅,没有解释目的。林墨心中疑惑,但不敢多问,只能默默准备。他注意到其他被点名的人,脸上都带着一丝兴奋和期待。厂区门口,一辆半履带式装甲车和一辆桶车(Kübelwagen)已经等在那里。霍夫曼带着他们登上桶车,装甲车在前引路。车队驶出柏林,向着郊外的某处军事禁区驶去。一路上,霍夫曼依旧沉默。同车的其他技术人员则低声交谈着,林墨隐约听到“一号坦克B型”、“测试场”、“陆军武器局验收”等词汇。

林墨的心跳开始加速。一号坦克B型?这是A型的改进版,换装了更强力的发动机,改进了悬挂(虽然依旧很原始)。他意识到,他们可能是要去观摩一场军方对新装备的验收测试!这对于他这样一个军迷来说,简直是梦幻般的场合,但在此刻的处境下,却更像是一场充满未知的考验。

测试场是一片开阔的、被铁丝网围起来的荒野,设置了各种障碍物、坡道和模拟靶场。几辆涂着德军灰色涂装的一号坦克B型正轰鸣着待命,旁边站着一些陆军武器局(Heereswaffenamt)的军官和工程师。霍夫曼带着他们一行人下车,与对方的负责人简短交谈后,便在一旁的观察区站定。测试很快开始。坦克轰鸣着驶过崎岖路面,扬起漫天尘土。它们爬坡、越壕、进行短停射击(使用那两挺可怜的MG13机枪)。在场的德军军官们大多面露满意之色,不时点头交谈。相比于只能作为训练用的A型,B型的机动性确实有了显著提升。林墨仔细观察着。他的专业眼光很快捕捉到了无数细节:那台迈巴赫NL38TR发动机虽然马力增大了,但噪音和黑烟依旧惊人;改进的悬挂在通过连续起伏地形时,车体依旧晃动剧烈;那狭小的双人炮塔(车长兼任炮手和装填手)操作极其不便,射击节奏缓慢;缺乏无线电(只有排长车有)导致车队行进和战术协调看起来颇为混乱…与他记忆中后世坦克的效能相比,眼前的这些“铁盒子”简直原始得可怜。但他紧紧闭着嘴,牢记着“保持低调”的原则,只是默默地在绘图本上记录着一些客观数据。然而,测试中途发生的一个小意外,却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一辆坦克在高速转向时,左侧履带突然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随后车辆猛地一滞,停了下来。驾驶员和车长狼狈地爬出来检查。原来是诱导轮卡死了一个老旧毛病,但在这新车上出现,还是让武器局的军官们皱起了眉头。负责测试的德军上尉有些尴尬,大声解释着:“一点小问题!机械故障难免!整体性能是达标的!”就在这时,或许是出于技术人员的本能,或许是压抑了太久,林墨看着那故障的坦克和军官苍白的辩解,几乎是无意识地、用只有身边霍夫曼能听到的音量,极轻地嘀咕了一句(用的是英语):“…诱导轮材质和热处理工艺不过关,转向时应力集中…而且缺乏有效的战场应急维修设计,士兵只能干瞪眼…”他说完就立刻后悔了!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咬掉!但已经晚了。霍夫曼猛地转过头,目光如电般射向他!那眼神极其复杂,有惊讶,有探究,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光芒。

现场的气氛有些尴尬。德军上尉还在努力挽回面子。霍夫曼却突然上前一步,对那位武器局的负责人(一位中校)低声说了几句,同时指了指身旁的林墨。中校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看了看林墨这个东方面孔,又看了看霍夫曼,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霍夫曼回头对林墨说道:“林,过来。把你的看法,关于诱导轮和维修性的,详细告诉中校先生。用你能用的最好德语。”他的语气不是商量,而是命令。一瞬间,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在林墨身上!武器局的军官、测试场的工程师、甚至那些刚爬出坦克的士兵,都好奇地看着这个突然被点名的中国人。林墨头皮发麻,但已无路可退。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尽量用简单、客观的技术术语,结合刚才观察到的情况,解释了诱导轮可能存在的材料或工艺缺陷,以及建议在坦克后部工具箱内增加几样简单的专用工具和备用销轴,以便乘员在野外能快速处理类似常见故障。他的德语磕磕绊绊,但要点清晰,直指问题核心,并且提出的解决方案非常务实、成本极低。那位武器局中校听着听着,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最后甚至点了点头:“嗯…有道理。这个问题确实反复出现。你的建议很实际,霍夫曼,你们这个年轻人观察很仔细。”他并没有深究林墨的身份,似乎只关心技术问题本身。测试继续进行。霍夫曼没有再对林墨说什么,但林墨注意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霍夫曼看他的频率明显增加了。回程的车上,气氛依旧沉默,但林墨能感觉到,其他同事看他的眼神,又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不再是单纯的同情或好奇,而是混合着惊讶、些许佩服,以及…更深的不解。

林墨坐在颠簸的桶车里,心情复杂到了极点。他本想彻底低调,却阴差阳错地在军方测试场上再次“一鸣惊人”。霍夫曼此举意欲何为?是将他当作一个有价值的资产向军方展示?还是又一次更危险的“测试”?这次意外的亮相,虽然暂时得到了武器局军官的认可,但会不会再次引来盖世太保的注意?他们会不会认为他是在刻意接近军方?霍夫曼…他到底在想什么?他对自己这种时而压制、时而推向前台的做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目的?回到办公室后,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是终于到来的认可,还是新一轮、更严峻的考验?那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似乎并未落下,反而晃动的更加令人心慌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