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想要找一本好看的都市日常小说吗?那么,重生千禧年,我在老家做猪头!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卧聋创作,以马前进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让人期待不已。快来阅读这本小说,108461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重生千禧年,我在老家做猪头!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接下来的几天,马前进家的卤肉摊依旧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村口老杨树下。
一家人铆足了劲,想着尽快凑够买摩托车的钱。
马前进更是里里外外地忙活,既要帮忙出摊,心里还惦记着填报志愿和即将到手的铺子。
时间一晃就到了7月15号,这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日子。
马前进再次来到学校,拿着志愿表,他心中一片清明,和上一世一样,他工工整整地在第一志愿栏填上了“花城师范大学文学系”。
不同的是,在“是否服从公费师范生分配”那一栏,他毫不犹豫地划上了“否”。
看着那清晰的“否”字,他仿佛卸下了一副无形的枷锁。
上一世,迫于经济压力,他选择了公费师范生,也接受了随之而来的六年服务期限制,在长林镇那个地方默默无闻地度过了职业生涯最初的几年,也错过了见奶奶最后一面的机会。
这一世,他要换一种活法。
大学的舞台很大,他要在迎新晚会上就崭露头角,让更多人认识自己,这对他后续的计划至关重要。他需要名声,需要人脉,需要更广阔的天地,而不仅仅是一个旱涝保收的教师编制。
填报完志愿,他感觉浑身轻松,仿佛一条更加宽广、充满未知与机遇的道路在眼前徐徐展开。
也就在这几天,二伯马礼途那边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他似乎也懒得再拖延,找人把铺子里最后那点杂物清空,正式将钥匙交到了马礼明手上。
拿到钥匙的那一刻,马礼明这个一向硬气的汉子,也也忍不住微微颤抖。李淑芬更是眼眶泛红,摸着那扇崭新的、带着暗锁的木头门板,嘴里不住地念叨:“这就是咱们家以后活下去的根基了。”
交接完灰塘,一家人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铺子的改造。
说是改造,其实也简单,最主要的活儿就是把里里外外的墙面用新买的白灰重新粉刷一遍。
马礼明亲自上手,李淑芬和马前进打下手,连着忙活了两天,原本被白灰粉尘弄得有些脏污的墙壁变得雪白透亮,整个铺子顿时显得宽敞、亮堂了许多。
按照马前进的建议,他们把铺子简单分了区。
靠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摆上了新定做的玻璃柜台,用来陈列色泽诱人的卤肉。
里面则整齐地摆放了四五张结实的长条桌和若干板凳,虽然简陋,但足够干净整洁。
最里面堆放白灰的地方被清理出来,砌上了新的灶台,专门用来做李淑芬心心念念的焖饭,灶台边加上了一方结实的大方桌,预备以后放配焖饭吃的蔬菜。
为了让墙面的白灰气味散尽,也为了准备充足的食材,他们特意将开张的日子定在了一个星期后。
这段时间,一家人也没闲着,反复试验火腿土豆焖饭的火候和调味,确保开张就能一炮打响。
终于,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前进卤肉铺”正式挂牌营业了!红色的招牌虽然简陋,但在灰扑扑的村口格外显眼。
开业当天,马前进打出了主推新品——“前进火腿洋芋焖饭”,定价六块钱一份。广告牌上用粉笔清晰地写着:火腿洋芋焖饭六块一份,蔬菜随便吃,卤肉单卖,二两起称。
这个组合一出来,立刻引起了轰动。
以前觉得单买卤肉贵的村民,看到六块钱不仅可以随便吃到香喷喷、油汪汪的火腿洋芋焖饭,蔬菜还能随便吃,汤也免费,顿时觉得划算极了!
而对于那些修路的工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完美午餐——有肉有饭有菜有汤,吃得饱饱的,还不用东奔西跑,偶尔还买半斤卤肉和几个工友一起美美的吃一顿。
张婶自然是第一批顾客,她端着一大碗堆得尖尖的焖饭,就着免费的小菜,吃得满头大汗,嘴里还不忘宣传:“哎哟我的老天!礼明家的,你们这焖饭也太香了!这火腿肉放得实在!洋芋也焖得耙乎!六块钱,太值了!比那干巴巴的盒饭强到天上去了!”
爱喝酒的李老栓也破天荒地没只买豆干,而是要了一份焖饭,就着自带的小酒,吃得美滋滋,逢人便说:“这才叫吃饭!舒坦!”
摆摊当天来买过猪耳朵的年轻汉子也要了一份焖饭,半斤猪头肉坐在店里美美的吃了起来?
开业没几天,铺子的生意就火爆了起来,尤其是中午,几张桌子根本不够坐,很多人干脆端着碗蹲在门口树荫下吃,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天中午,铺子里依旧人声鼎沸,马礼明在后厨忙着盛饭打菜,李淑芬在前面招呼收钱,马前进则负责补充菜品和维持秩序,忙得脚不沾地。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半旧警察制服、身材挺拔、面容刚毅的年轻男子走进了铺子。正是张爱国。
他看样子是刚下班,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珠。
“马老四,听说你们这儿焖饭不错,来一份尝尝。”
张爱国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让人心安的正气。
“哎!张干警!您快请坐!”李淑芬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在乡里颇有声望的警察,连忙热情招呼。马前进也赶紧收拾出一张刚空出来的桌子。
张爱国坐下,打量着这间虽然简陋却干净整洁、生意兴隆的小铺子,微微点了点头。
很快,一大碗热气腾腾、火腿丁金黄、土豆块软糯、米饭油润的焖饭,配上一个卤蛋、一块豆干和一份底上浸着卤汤的蔬菜,外加一碗清亮的白菜汤,就端到了他面前。
张爱国拿起筷子,尝了一口焖饭,眼睛微微一亮,又夹起一筷子蔬菜,喝了口汤,然后便开始埋头吃起来,速度不快,但吃得非常干净。吃完后,他满意地擦了擦嘴。
“老板,你们这饭,味道好,分量足,价钱也公道。”张爱国对着过来收拾碗筷的马前进说道,语气诚恳,“特别是这卫生,搞得不错,看着就让人放心。
“谢谢张叔肯定!您放心,我们一定保持!”马前进连忙说道,心里很是高兴。能得到张爱国这种在老百姓心里有分量的人认可,对铺子的名声是极大的提升。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只见两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晃进了铺子,也不排队,直接挤到柜台前,其中一个吊梢眼敲着柜台玻璃,斜着眼对李淑芬说:“老板娘,生意不错啊!这地段好,得交点管理费吧?”
李淑芬脸色一变,知道这是遇到找茬的了。马礼明听到动静,也从后厨拎着锅铲就出来了,脸色铁青。
就在这时,张爱国不紧不慢地站起身,走到柜台前,看着那两个青年,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干什么的?我是青平乡派出所的张爱国。吃饭就排队,不吃饭就别影响人家做生意。”
那两个青年一看是张爱国,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嚣张气焰瞬间消失。吊梢眼赶紧赔着笑:“哎哟,是张干警!误会,误会!我们就是来看看,这就走,这就走!”说完,灰溜溜地挤出门跑了。
“谢谢张叔!真是太感谢您了!”李淑芬和马礼明连声道谢,心里后怕不已。这要是张爱国不在,今天这事恐怕难以善了。
张爱国摆摆手,神色严肃地说:“不用谢,维护治安是我的职责。这帮小混混,就是欺软怕硬。你们安心做生意,以后他们要是再敢来,直接到乡派出所找我。”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看你们生意好,人也实在。好好干,以后要是遇到什么麻烦,或者需要开个证明、办个手续之类的,只要合法合规,能帮的我一定帮。”
这番话,如同给马前进一家吃了一颗定心丸。马前进更是心中一动,意识到张爱国这条人脉,未来或许不仅仅是“保护伞”,更可能成为他家卤味生意走向更正规、更广阔天地的“贵人”。
有了张爱国的这次“拔刀相助”和公开肯定,“前进卤肉铺”的生意更加稳固了。焖饭供不应求,连带着单卖的卤肉,也因为口碑传播,慢慢有了些稳定的客户。
看着父母虽然忙碌却充满希望的脸庞,看着这间渐渐步入正轨的小小铺面,马前进仿佛已经看到了不久的将来,那辆红色的力帆摩托车载着香气四溢的卤肉,穿梭在十里八乡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