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苏棠遇则安小说最新章节在哪里可以读到?

想要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职场婚恋小说吗?那么,苏棠遇则安将是你的不二选择。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宋金子创作,以陆则苏棠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3章,106590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奇幻之旅吧!主要讲述了:深秋的周末,天朗气清,层林尽染。苏棠跟着陆则驱车返回了柳溪镇。车窗外,熟悉的田野丘陵掠过,空气中弥漫着收获后泥土的醇厚气息和草木的微凉。车子刚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停稳,引擎声还未完全沉寂,一群孩子便像欢…

苏棠遇则安小说最新章节在哪里可以读到?

《苏棠遇则安》精彩章节试读

深秋的周末,天朗气清,层林尽染。苏棠跟着陆则驱车返回了柳溪镇。车窗外,熟悉的田野丘陵掠过,空气中弥漫着收获后泥土的醇厚气息和草木的微凉。车子刚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停稳,引擎声还未完全沉寂,一群孩子便像欢快的小鸟般呼啦啦围了上来,清脆的笑语瞬间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陆叔叔!苏棠姐姐!”

一个扎着羊角辫、眼睛亮晶晶的小姑娘挤在最前面,正是当年那个害羞的小美,如今已褪去稚气,穿着整洁的小学校服。她毫不生分地拉住苏棠的手,兴奋地摇晃着:“苏棠姐姐,你终于来啦!陆叔叔说你成了他的新娘子!是真的吗?”

苏棠的脸颊倏地飞上两朵红云,带着新婚的娇羞与甜蜜,轻轻捏了捏小美的手心。她打开随身的背包,拿出特意准备的崭新文具盒、彩色画笔和笔记本,一一分给围拢过来的孩子们。孩子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叽叽喳喳地比较着颜色。陆则站在一旁,挺拔的身影沐浴在暖融融的秋阳里,目光始终温柔地追随着苏棠。看着她被孩子们簇拥着,笑语嫣然,那份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自然流露的亲和力,让他眼底的笑意如同融化的春水,藏不住地流淌出来。这一幕,比任何数字报表都更让他感到踏实和满足。

“陆局,苏棠,欢迎回来!”洪亮的声音传来,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校长大步流星地走过来,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孩子们念叨你们好久了!快,到咱们新盖的图书馆坐坐,喝口热茶歇歇脚!”

跟着校长走进坐落在校园一隅的新图书馆,苏棠和陆则都感到眼前一亮。宽敞明亮的空间里,一排排崭新的木质书架整齐排列,散发出淡淡的原木清香。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斜斜洒入,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靠窗的位置,特意保留了一张斑驳的旧书桌,与周围崭新的环境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仿佛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桌面上摊开着一本厚厚的硬壳笔记本,封面用稚嫩的笔触写着“我们的书海”。

“这是孩子们的阅读记录本,”校长解释道,语气里带着自豪,“谁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苏棠好奇地走过去,轻轻翻开。笔记本里内容丰富极了,有工整抄录的好词好句,有简单却充满想象力的涂鸦,还有歪歪扭扭却情真意切的读后感。她饶有兴致地一页页翻看着,感受着孩子们纯净心灵里的斑斓世界。当翻到最后一页时,她的目光定住了,随即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那一页上,用彩色铅笔画着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一个穿着笔挺的西装,梳着整齐的头发,神情严肃;另一个扎着高高的马尾辫,穿着裙子,笑容灿烂。旁边用歪歪扭扭、却一笔一画极其认真的字写着:“陆叔叔和苏棠姐姐”。线条虽然稚拙,但那份孩子气的专注和祝福,却透过纸张扑面而来。

“这是小美画的,”校长看着画,笑容更深了,眼中满是欣慰,“这孩子现在可崇拜你了,苏棠。她说她认真看了你以前在这里时做的那些事,特别是后来听老师们说你在财政局工作,帮大家管好钱,让咱们学校有了新操场、新图书。她就常常说,长大以后也要像苏棠姐姐一样,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然后考去财政局,帮柳溪镇、帮更多像柳溪镇一样的地方,管好钱,做有用的事。”

苏棠的心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攥了一下,又酸又软,带着难以言喻的感动。她下意识地抬起头,目光寻找着陆则。他正站在不远处的一个书架前,微微低着头,修长的手指拂过书脊,神情专注而宁静。一束金灿灿的阳光恰好落在他浓密的发梢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勾勒出他沉静而坚定的侧影。就在这一瞬间,苏棠的心湖仿佛投入了一颗石子,涟漪层层荡开。她忽然无比清晰地领悟到:当年她和陆则,在无数个灯火通明的深夜,为那些看似冰冷的预算表、项目书所付出的坚持、争论甚至焦灼,那些锱铢必较的严谨,那些据理力争的执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它们没有消失,更没有浪费。它们像一粒粒沉默的种子,早已悄然播撒在这片土地上,如今正破土而出,抽枝展叶,无声地改变着这里的未来,滋养着孩子们心中的梦想。财政的意义,从来就不是账簿上那些孤立的、冰冷的数字。它的温度,它的力量,在于让每一分投入都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在于让每一笔支出都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在于让“希望”这个抽象的词,拥有了可以触摸的形状。

离开柳溪镇时,夕阳将天际染成一片温柔的橘红。车子启动,孩子们依依不舍地追着车子奔跑起来,小小的身影在乡间小路上跳跃着。他们高高举起手中挥舞的信纸,上面画满了大大小小、颜色鲜艳的爱心,还有“谢谢苏棠姐姐陆叔叔”、“欢迎再来”的字样。苏棠摇下车窗,探出身子,用力地向孩子们挥手告别。晚风带着田野的气息拂过她的脸庞,吹乱了她的发丝。她看着那些小小的、充满活力的身影在飞扬的尘土中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蜿蜒道路的尽头,胸腔里被一种巨大的、暖融融的充实感填满,久久不散。

“明年春天,”陆则平稳地开着车,目光望着前方延伸的道路,声音低沉而温和,“我们带些向日葵种子来吧。让孩子们在图书馆后面那片空地上种一片向日葵。看着它们发芽、长高、开花,向着太阳,应该很有意思。”

“好啊!”苏棠立刻响应,眼睛亮晶晶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金灿灿的向日葵花海在阳光下摇曳的画面,“再想想办法,给图书馆角落添置几台电脑,建个小电脑角。让孩子们也能通过网络,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能只有书本,也得跟上时代。”她兴致勃勃地补充。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两旁是收割后略显空旷的田野和点缀其间的农舍。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围绕着柳溪镇,围绕着孩子们,围绕着图书馆的未来,细致地规划着下次回来要做的具体事情。那些曾经让他们在无数个深夜反复推敲、争论不休的预算表、项目书上的条目和数据,此刻不再是抽象的文件,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难题,它们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化作了图书馆崭新的书架,化作了孩子们手中崭新的画笔,化作了小美眼中闪烁的憧憬。原来,那些凝结着智慧和汗水的“冰冷数字”,其内核,从来都是可以触摸的、带着体温的温暖与希望。

回到省财政厅,年底的忙碌如期而至,像一场无声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办公大楼。各种总结、报告、审计、尤其是下一年度的预算草案编制和审核工作,如同千头万绪的丝线,需要极其细致地梳理、核对。苏棠作为陆则得力的助手,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跟着陆则和其他处室的负责人一起,一遍遍审核着堆积如山的预算草案,逐行逐项地推敲数字的合理性、项目的可行性、资金分配的精准度。会议一个接一个,讨论声、键盘敲击声、打印机的嗡鸣声不绝于耳。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苏棠感觉自己的眼皮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某个深夜,万籁俱寂,只有办公室的日光灯管发出低微的电流声。苏棠实在撑不住,头一点一点地,最终趴在一叠厚厚的预算草案上睡着了,呼吸轻浅。不知过了多久,一阵细微的窸窣声将她惊醒。她迷迷糊糊地抬起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发现陆则正站在她桌边,小心翼翼地将一颗包装鲜亮的柠檬糖塞进她虚握着的手心里。

“醒了?”陆则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特有的沙哑,却异常温柔,“别硬撑了。我刚才跟张处说了,给你批了半天假,明天上午在家好好补个觉。剩下的草案,我来盯着。”

他说着,自然而然地伸出手,带着薄茧的指腹轻轻揉了揉苏棠睡得有些凌乱的头发,眼底是清晰可见的心疼。

苏棠含着那颗柠檬糖,酸甜的滋味瞬间在舌尖蔓延开来,驱散了些许疲惫的苦涩。她看着陆则同样布满红血丝的眼睛,以及眉宇间难以掩饰的倦意,摇了摇头,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软糯,却异常坚持:“不行,要走一起走。你胃不好,上次医生还叮嘱过不能连续熬夜。剩下这点,明天早点来也能弄完。”她抓住陆则的手腕,眼神亮晶晶的,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你比草案重要多了。”

陆则看着她倔强又担忧的眼神,心头一软,那些关于工作进度的考量瞬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他终究是拗不过她,也舍不得让她再一个人担心。他无奈地低笑一声,反手握住她的手:“好,听你的。一起走。”

收拾好东西,关上办公室的灯,两人并肩走出肃静的大楼。凌晨的城市褪去了白日的喧嚣,街道空旷而寂静。昏黄的路灯将两人的影子长长地投射在冰凉的地面上,时而重叠,时而分离。偶尔有深夜归家的出租车或送报的摩托车驶过,引擎声划破寂静,投来几道短暂而好奇的目光。

“陆则,”苏棠紧了紧挽着他胳膊的手,抬头望着清冷的夜空和稀疏的星子,忽然轻笑出声,“你说,我们现在这样,凌晨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像不像大学时候,熄灯后偷偷溜出宿舍楼,跑到校外小吃街买宵夜的情侣?”

陆则侧过头看她,昏黄的光线下,她的笑容带着一丝俏皮,眼底映着路灯的光点,明亮动人。记忆瞬间被拉回青葱岁月,他唇角勾起更深的笑意,握紧了她的手,声音低沉而笃定:“不像。比那时候幸福多了。”

“哦?”苏棠挑眉,故意问,“哪里不一样了?”

“那时候,”陆则的目光悠远,带着一丝怀念,“口袋里没几个钱,只能请你吃路边摊的烤红薯,还得掐着时间赶在查寝阿姨锁门前溜回去。现在嘛……”他顿了顿,带着点小小的得意和满足,“至少能光明正大地请你吃顿像样的夜宵,不用担心被‘抓’回去。”

苏棠被他逗乐了,清脆的笑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散开,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漾起圈圈涟漪。陆则看着她开怀的样子,也忍不住低笑出声。这笑声里,裹挟着共同奋斗后的默契,裹挟着相濡以沫的温情,更裹挟着只有彼此才懂的、沉淀在岁月深处的甜蜜。这深夜街头的笑声,便是他们平凡日子里最动听的音符。

元旦前夕,省厅组织了一场老干部座谈会,邀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领导回来叙旧、建言献策。会议室里暖意融融,茶香袅袅,气氛融洽而热烈。其中一位头发几乎全白、但腰杆依旧挺直、眼神锐利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在众人的簇拥下,目光扫视一圈,最终落在陆则身上,主动伸出手,紧紧握住陆则的手,声音洪亮,带着岁月沉淀的感慨:

“小陆啊!好!干得真不错!”老人用力晃了晃交握的手,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还记得你刚调到省厅那会儿,年纪轻轻的,为了给下面几个贫困县争取那几千块的防汛物资补贴资金,硬是在我办公室门口站了一上午,那份轴劲儿,那份为基层说话的心,我记得清清楚楚!好小子,没看错你!”

“老领导过奖了,”陆则谦逊地笑着,态度恭敬,“多亏了您当时顶住压力,力排众议支持了那个方案,解了基层的燃眉之急。您当年的魄力和担当,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老人的目光随即又落在陆则身边的苏棠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眼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即恍然大悟般笑道:“哎呀,这姑娘看着也面熟得很!是不是去年整理‘十年基层财政档案’项目的那个小姑娘?叫……苏棠,对吧?我后来仔细看了你写的那份关于‘项目资金后续效益跟踪评估’的分析报告,写得扎实!有数据,有案例,有思考,更难得的是有温度!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苏棠没想到这位威严的老领导竟然记得自己,还看过自己的报告,顿时受宠若惊,脸颊微红,连忙欠身道谢:“谢谢老领导!您过奖了!我……我只是做了份内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会后闲聊时,陆则才低声告诉苏棠,这位老人姓方,当年是财政战线上的传奇人物,从最艰苦的基层财政所一步步干上来的,是真正从泥巴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实干家,也是陆则踏入财政系统后,一直深深敬佩的前辈和榜样。方老身上那股子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韧劲儿,那份对财政事业近乎执拗的责任感,深深影响着陆则的职业生涯。

座谈会接近尾声时,方老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特意叫住了陆则和苏棠。“小陆,小苏,你们俩跟我来一趟。”他神秘地笑了笑,领着他们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了厅里那个历史悠久的档案室。

档案室高大肃穆,一排排深褐色的铁皮柜子无声矗立,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岁月特有的陈旧气味,仿佛时光在这里沉淀凝固。方老走到最里面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指着角落里一个落满灰尘、颜色比其他柜子更深沉些的老式铁皮柜:“喏,就是它了。这里面,放着我八十年代在基层工作时攒下的十几本工作笔记。不是什么机密文件,就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他掏出钥匙,摸索着打开柜门,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一摞大小不一、封面磨损严重的笔记本。

“人老了,总爱回忆过去。些些东西,本来想带回家自己留个念想,又怕家里人当废纸处理了。放在这里,好歹算个‘文物’。”方老自嘲地笑了笑,随即眼神变得认真起来,“你们俩,尤其是小苏,不是爱琢磨这些老档案吗?拿去看看,或许……有点用。别嫌弃它旧,也别嫌它琐碎。基层财政那点事儿啊,”他叹了口气,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看向遥远的过去,“看着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账,什么修个水渠啦,买头耕牛啦,给学校换几块玻璃啦……其实最磨人!每一分钱都要掰开了揉碎了算,对上要争取,对下要解释,左邻右舍都看着,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但正是这些磨人的小事,最锻炼人,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能把小账算明白、算到老百姓心坎里去,才是真本事。”

方老拍了拍柜门,留下钥匙:“慢慢看吧。看完记得给我老头子讲讲感想。”说完,他背着手,步履依旧沉稳地离开了档案室,留下陆则和苏棠面对着一柜子的时光。

陆则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封面已经卷边泛黄、用麻线装订的厚笔记本。苏棠则拿起另一本更薄些、蓝色塑料封皮的。两人在档案室的阅览桌旁坐下,轻轻翻开尘封的纸页。

纸张早已发黄变脆,边缘微微卷曲,带着时光侵蚀的痕迹。上面的字迹是纯蓝墨水写的,有些字迹已经微微晕开,但依旧清晰有力,记录着八十年代初期,一个基层财政工作者的日常:

* “1981年3月15日,晴。李庄村申请通电资金,预算不足。跑县供电局第七趟!张科长依旧推诿,言线路规划未到。村民点煤油灯,孩子写作业熏得眼红。不甘心!明日携村支书、村民代表联名信再访。不信磨不动!”

* “1981年11月7日,大雪封山。接报王家沟疑似遭雪灾,牲畜损失不明。乡里吉普车陷半路。借老乡家旧棉鞋,绑上草绳,与通信员小刘拄棍徒步进山。雪深过膝,寒风刺骨。行四小时抵沟口,核实三户房屋受损,冻死羊七只。手冻僵,笔记歪斜。归途遇狼,点火把驱之,惊魂未定。然灾情属实,补助有着落,心稍安。”

* “1983年5月22日,阴。小清河堤坝加固工程款被挪用(疑似乡里招待费),村民围堵乡政府。焦头烂额!一边安抚村民,承诺追查到底;一边硬着头皮找书记对质,据理力争,拍桌子(事后检讨,态度欠妥)。款项终追回,工程得以继续。得罪人是真,然问心无愧。堤坝关乎下游千亩良田与数百户安危,此钱,一分不能动!”

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朴素的记录,却充满了滚烫的温度和沉甸甸的分量。那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奔走,那一次次顶风冒雪的跋涉,那一次次据理力争的拍案,那对每一分“救命钱”、“希望钱”近乎偏执的守护……苏棠一页页翻看着,指尖抚过那些带着历史温度的墨迹,心潮澎湃。她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的身影,在条件更为艰苦的年代,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据理力争,在昏黄的油灯下仔细核对着每一笔收支。这份坚守,这份执着,这份对职责近乎本能的敬畏与担当,与如今坐在她身边的陆则,何其相似!她甚至能想象出年轻的方老,在雪地里跋涉时冻得通红的双手,在拍桌子时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庞,在追回款项后长舒的那一口气。

苏棠抬起头,望向身边同样沉浸在旧笔记中的陆则。档案室顶灯的光线柔和地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他专注而深邃的轮廓。这一刻,她心中豁然开朗,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纽带,穿越了数十年的时光尘埃,将方老、陆则、还有她自己,以及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财政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正在走的路,这条看似平凡、甚至有时枯燥艰辛的财政之路,原来早已被无数像方老这样的前辈,用他们的汗水、智慧甚至委屈,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平、夯实。那些深藏在档案柜里的泛黄纸页,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工作笔记,记录下的从来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一代又一代财政人薪火相传、刻进骨子里的信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这信仰,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不因岗位更迭而动摇,它如同暗夜里的星火,始终指引着方向。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空气中也弥漫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苏棠和陆则抽空回了一趟市财政局。他们特意去了顶楼的档案室。这里刚刚完成了升级改造,窗明几净,安装了全新的空调和智能除湿设备,恒温恒湿的环境让那些承载着记忆的纸张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一排排深色的恒温档案柜取代了老旧的铁皮柜,显得更加专业和庄重。

“怎么样?焕然一新吧?”张主任陪着他们参观,脸上堆满了笑容,“这都得感谢陆局的特别关照!他亲自过问,说这些老档案是咱们市局的‘传家宝’,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这不,专门申请了经费,全部升级到位!”

苏棠心中了然,看向陆则,后者只是淡淡一笑,仿佛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她信步走到档案室最里面,一个专门用来陈列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物品的独立玻璃展柜前。展柜里柔和的射灯下,几件物品静静地躺在深色的丝绒衬布上,显得格外珍贵。

最显眼的是他们的婚书,喜庆的红底上印着庄严的金色国徽和“结婚证”字样,两人的名字并排而立,照片上笑容甜蜜。婚书旁边,摆放着陆则刚入职市财政局时的工作证,照片上的他还带着些许青涩,但眼神已初显沉稳。最让苏棠意外和眼眶发热的,是工作证旁边,那个小小的、被精心装裱在白色卡纸上的相框——里面赫然是她当年“随手”画的第一张陆则的表情包!那个线条简单、表情夸张的卡通小人,旁边还写着她当时的吐槽“严肃的陆科长”。她完全没想到,陆则不仅留着,还如此郑重其事地把它装裱起来,放在了这里,和婚书、工作证并列。

“等以后……”陆则不知何时走到了她身后,伸出双臂,从后面轻轻环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等以后我们有了孩子,就带他(她)来这里看看。告诉他(她),看,这是爸爸妈妈的婚书,这是爸爸刚工作时的小本本,还有这个……”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指了指那个表情包,“这是妈妈画的‘爸爸’,虽然画得不太像。然后告诉他(她),爸爸妈妈,就是在这里,在这个放满旧档案的地方,认识的。”

苏棠的身体微微后靠,将自己完全依偎进陆则温暖坚实的怀抱里。她看着玻璃罩里那几件承载着他们共同记忆的物品,看着婚书上并排的名字,看着那张带着岁月痕迹的工作证,还有那个承载着她最初小心思的表情包……一股巨大的暖流和难以言喻的感动瞬间涌上心头,鼻尖发酸,眼眶不受控制地湿润了。原来最好的爱情,并非总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它是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流年里,在伏案工作的专注中,在相视一笑的默契里,在共同守护一份事业的坚持中,将每一个看似普通的瞬间,都用心过成了值得一生珍藏的回忆。是在年复一年的风雨同行与彼此守望里,将对方的名字,一笔一划,深深地刻进自己的生命脉络之中,再也无法分割。

离开市局大楼时,正是夕阳西下时分。瑰丽的晚霞将天空渲染成一幅巨大的、流动的油画,金红色的光芒泼洒在楼宇和街道上,给整个世界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怀旧的滤镜。苏棠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习惯性地回头,目光投向市局顶楼那排熟悉的窗户。夕阳的余晖给玻璃窗染上了浓烈的色彩,恍惚间,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抱着厚厚一摞文件、步履匆匆穿梭在走廊的自己;看到了那个站在高高的档案柜前,身姿挺拔、神情专注地查找资料的年轻科长陆则。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许多人事已非,许多场景变迁,然而那份最初踏入这片领域时的热忱与初心,那份对数字背后所承载的责任与意义的敬畏,那份对彼此的信任与深情,却如同深埋地下的磐石,任凭岁月冲刷,始终未曾改变。

车子平稳地驶离市区,汇入车流。陆则伸手打开了车载音响,一首舒缓而深情的钢琴曲如清泉般流淌出来,抚慰着疲惫的心灵。苏棠安静地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城市风景,高楼、霓虹、归家的行人……一切都笼罩在暮色温柔的怀抱里。她忽然想起王阿姨,那位市局档案室的老管理员,在整理旧档案时曾对她说过的话:“过日子啊,就像翻咱们这些旧档案。急不得,也跳不过。总得一页一页、一天一天,耐着性子往下翻,才能看到后面写的新故事。有时候你觉得前面写得苦,翻过去,说不定下一页就是甜了。”

苏棠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她侧过身,伸出手,轻轻覆盖在陆则握着方向盘的右手上。他的掌心温暖而干燥。她在心里,对着他,也对着他们共同奔赴的未来,轻轻地说:陆则,新的故事,我们一起,一页一页,好好写下去。

陆则仿佛心有灵犀,空出左手,反手将她的柔荑紧紧包裹在自己宽厚的掌心里,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了一下,传递着无声的回应。

苏棠的目光落在副驾驶前方那个小小的储物格里。那里安静地躺着一本崭新的硬皮笔记本,深蓝色的封面,简洁而庄重。她伸出手,将它拿了出来,轻轻翻开第一页。

娟秀而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

“2025年1月,与陆则共赴柳溪镇回访。见昔日播撒之微光,已在乡村小学生根发芽。新图书馆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孩童笑颜如花,眼中有星辰闪烁。小美言志,欲效我辈行。心甚慰,亦感责任千钧。愿此后岁岁年年,步履所至,皆能如此。不负肩上之责,不负心中之光,亦不负彼此扶持,同心同行之约。苏棠 记于归途。”

在落款和日期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线条简洁却充满活力的笑脸,嘴角弯弯,眼睛眯成一条缝,像极了当年她贴在档案盒上那些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图案,承载着小小的俏皮和温暖的鼓励。

而这一次,在这个小小的笑脸旁边,紧挨着它,多了一行同样认真、笔迹却更为沉稳遒劲的熟悉字迹:

“陆则,同赴。愿岁岁常伴,共书新章。”

两行字,两个名字,一个笑脸,静静地躺在崭新的纸页上。它们像一枚小小的书签,郑重地别在了他们人生新篇章的扉页。车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汇成一片璀璨的星河,照亮了他们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他们携手共赴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小说《苏棠遇则安》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