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非常火的历史脑洞小说韩鼎讲述了无之间一系列的故事,大神作者天涯沦落人001对内容描写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韩鼎》以195087字连载状态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也喜欢这本书。
韩鼎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新郑的夜,浓稠如墨,细雨如丝,悄无声息地编织着一张神秘的网。
张平府邸的门环在黯淡的灯笼光晕下,泛着冷硬的光,雨滴不断地砸落,发出单调而沉闷的声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秘密会面打着前奏。
“太傅,魏使已在偏厅等候,遮得严严实实,只带了一个不大的木盒,瞧着倒是谨慎。” 家臣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是怕被细雨偷了去,他手持的油灯在风中摇曳,昏黄的光在雨幕中艰难地撑开一小片天地,映出他脸上紧张的神色。
张平微微点头,神色凝重,他紧了紧身上的蓑衣,雨滴顺着蓑衣滑落,在脚下汇聚成一小片水洼。
踏入偏厅的瞬间,一股裹挟着异域气息的风扑面而来,烛火猛地晃动,映出魏使那隐藏在阴影中的面容,刀疤在闪烁的光影中若隐若现,宛如一条蛰伏的毒蛇。
“张太傅,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 魏使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劲道,他微微欠身,算是行礼,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张平的一举一动。
张平在主位上缓缓落座,目光扫过魏使带来的木盒,心中暗自揣测。“贵使深夜冒雨前来,想必有要事相商,只是这新郑的夜,可不比魏地安稳,还望长话短说。”
他语气平和,却隐隐带着一丝试探。魏使嘴角微微上扬,扯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伸手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块泛着幽光的铁锭和一卷羊皮地图。
“太傅请看,这铁锭是用贵地的铁,经我魏地工匠改良工艺炼制而成,韧性远超从前。” 他拿起铁锭,在手中轻轻抛动,“魏王之意,若韩魏能携手,每月以五千石新粮换取三千石军铁,此等诚意,望太傅能转达韩王。”
张平拿起铁锭,入手沉甸甸的,仔细端详,铁锭表面光滑细腻,纹理间透着一股坚韧。他心中一动,韩铁若能经此改良,于韩军战力提升定然大有裨益,可这背后,魏人的算盘又是什么?
“贵使,韩地铁禁由来已久,贸然开禁,兹事体大,且魏与韩,虽相邻,却也不乏龃龉过往,怎知这不是魏的缓兵之计?” 他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魏使。
魏使闻言,并未动怒,反而神色一凛,指着羊皮地图上的河东防线,沉声道:“太傅有所不知,秦兵在函谷关厉兵秣马,五万大军压境,看似针对韩地,实则对魏之河东虎视眈眈。韩若失宜阳,魏河东危矣!唇亡齿寒,此乃千古不变之理。韩出铁,魏出粮,再联合赵军,方能共抗强秦,保三国平安。”
他的声音愈发激昂,刀疤随着情绪微微颤动。张平心中一震,魏使所言,并非毫无道理,秦之野心,路人皆知,韩魏若再内耗,必被秦逐一击破。
可公仲朋一心向秦,安成君又在铁监之事上私心作祟,此事要促成,谈何容易。
“贵使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此事需从长计议。” 他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恰在此时,一阵急促而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家臣匆匆入厅,在张平耳边低语几句。
张平脸色微变,目光看向魏使,“公仲朋的人此刻正在驿馆与秦使密会,看来他们又在谋划着什么。”
魏使脸色阴沉如水,冷哼一声,“哼,公仲朋这老匹夫,为了一己私利,竟全然不顾韩地安危,与虎谋皮,他日必为韩之祸端。”
他握紧拳头,眼中满是愤怒与不屑。张平心中暗忖,此刻局势愈发复杂,韩辰在宜阳虽有所作为,但根基尚浅,若公仲朋与秦使达成什么协议,韩地怕是又要陷入危机。
“贵使,事已至此,不能再拖。我明日便设法面见王上,呈此铁锭与地图,只是还需贵使再备一份详细的韩魏联防计划,以增强说服力。”
魏使重重点头,“太傅放心,此事我即刻去办。只是还望太傅能说服韩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错失此次良机,韩魏皆危。”
说罢,他将铁锭与地图郑重地推到张平面前,目光中满是期待与信任。待魏使悄然离去,张平望着手中的铁锭和地图,心中五味杂陈。
窗外,雨势愈发猛烈,雨滴疯狂地拍打着窗棂,似在宣泄着这乱世的不安与动荡。他深知,一场关乎韩地存亡的风暴,正悄然酝酿,而他,必须在这风云变幻中,为韩地寻得一线生机。
张平唤来家臣,“速备车马,我要去东宫见三公子韩辰。” 家臣领命而去,很快,马车在风雨中疾驰,车轮溅起的水花,在昏黄的街灯映照下,宛如破碎的梦境。
东宫之内,韩辰正在书房中,对着一堆铁屑和图纸苦苦思索。近日宜阳铁山虽有进展,但诸多难题仍如荆棘般横亘在前,让他愁眉不展。
听闻张平深夜到访,他连忙起身相迎。“太傅,深夜冒雨前来,可是有要事?” 韩辰目光关切地看着张平,只见他蓑衣上的雨水不断滴落,打湿了脚下的地面。
张平将铁锭和地图放在案几上,神色凝重地将魏使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韩辰。韩辰拿起铁锭,仔细查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此铁果然不凡,若我韩地能习得此炼制之法,铁之品质定能大幅提升。”
他又展开地图,看着上面标注的韩魏联防要点,陷入沉思。“太傅,魏使所言,确有道理,只是朝堂之上,公仲朋与安成君势力盘根错节,怕是不会轻易同意此事。”
韩辰眉头紧皱,忧虑之情溢于言表。张平微微颔首,“三公子所言极是,所以此事需从长计议。明日我面见王上,呈上此物,还需公子在旁协助,力陈利弊,说服王上。”
韩辰坚定地点头,“太傅放心,韩辰定当竭尽全力。只是公仲朋那边,需提前防范,以免他从中作梗。” 他目光坚定,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两人又就诸多细节商讨许久,直至窗外雨势渐歇,天边泛起一丝微光。张平起身告辞,韩辰送至门口,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为韩地闯出一条生路。
第二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压抑。张平手持铁锭和地图,大步出列,将昨夜之事详细禀明襄王。襄王接过铁锭,仔细端详,眼中露出一丝惊讶与思索。
“王上,此铁乃魏人用韩铁改良炼制,其坚韧远超从前。且魏使呈上韩魏联防图,愿以新粮换铁,共抗强秦,此乃韩地转机,望王上明察。”
张平言辞恳切,目光坚定地看着襄王。襄王尚未开口,公仲朋便站了出来,神色不悦,“王上,魏人狡猾,此等交换,恐有诈。且开铁禁,关乎韩地根基,不可贸然行事。依臣之见,秦许地之事才是当下要务,若能得秦地,韩地自可安稳。”
他言辞犀利,试图说服襄王。韩辰见状,也出列道:“王上,公仲大人之言差矣。秦乃虎狼之国,许地之说,不过是诱饵。反观魏使所提,以铁换粮,互利共赢,且能增强韩军战力,抵御强秦。宜阳铁山若能经此改良,韩铁定能重振雄风,何愁秦兵来犯?”
他据理力争,字字铿锵。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分成两派,各执一词。襄王陷入沉思,目光在铁锭、地图以及众大臣之间来回游走。
许久,他缓缓开口:“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细加斟酌。张太傅、韩辰,你们先将魏使所提之事详细整理成册,呈与朕看。至于铁禁之事,暂不松口,以免生乱。”
说罢,他起身退朝,留下众大臣面面相觑。韩辰与张平对视一眼,虽未得襄王即刻应允,但此事已有转机。
然而,他们都清楚,前路依旧荆棘密布,公仲朋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为激烈的较量,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新郑的天空,虽雨过天晴,但阴霾仍未完全散去,韩地的命运,依旧悬于一线,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中,艰难地寻找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