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一本历史脑洞小说——《韩鼎》!本书由“天涯沦落人001”创作,以无的视角展开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更新至第12章,总字数195087字,精彩内容不容错过!主要讲述了:韩辰的马蹄踏过颍水石桥时,桥板上的积水溅起细珠,在晨光里映出碎银似的光。他勒住缰绳回望,新郑的轮廓已隐在晨雾里,像块被水汽裹住的老铁——那座城承载着韩国的根系,却也盘桓着宗室的藤蔓,此刻他带着父王的虎…
《韩鼎》精彩章节试读
韩辰的马蹄踏过颍水石桥时,桥板上的积水溅起细珠,在晨光里映出碎银似的光。
他勒住缰绳回望,新郑的轮廓已隐在晨雾里,像块被水汽裹住的老铁——那座城承载着韩国的根系,却也盘桓着宗室的藤蔓,此刻他带着父王的虎符西去,恰似要为这株老树劈开一道透光的缝隙。
“公子,前面就是‘断云岭’,过了岭就到宜阳地界了。”卫士长赵敢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这位曾在宜阳戍边三年的老兵,手指向左侧的山坳,“那道岭看着平缓,其实藏着三道暗沟,去年有魏商的铁车就在这儿翻了。”
韩辰点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令牌——那是父王连夜铸的“铁务巡查令”,青铜牌面上“宜阳”二字的笔画里,还嵌着细小的铁星。
“让弟兄们分两队走,你带五人在前探路,我跟在后头。”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弟兄们,看见赶车的、挑担的,都客气些——宜阳的百姓,以后就是要跟咱们一起打铁的。”
赵敢咧嘴笑了:“公子放心!咱这队人都是庄稼汉出身,知道轻重。” 队伍刚进断云岭,就听见林间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
韩辰示意队伍停下,自己翻身下马,循着声音拨开树丛——只见三个少年正围着块废铁敲打,最大的不过十五岁,手里握着柄豁口的铁锤,最小的孩子正用石块磨铁坯的棱角。
“你们在做什么?”韩辰轻声问。 少年们吓了一跳,手里的工具“当啷”掉在地上。最大的少年护在弟弟身前,梗着脖子说:“我们在锻铁!等锻好了卖钱,给爹买药——我爹是铁工坊的工匠,前几日被矿头的人打伤了。”
韩辰的心沉了沉。他蹲下身捡起那块铁坯,虽布满锤痕,边缘却磨得极薄,显然下了不少功夫。
“这铁是从哪儿来的?” “是从矿场捡的废铁渣。”少年声音低了些,“吕监官说,连废铁渣都归矿头管,看见我们捡就打人……”
赵敢在身后低声道:“公子,这定是王矿头的人干的——他是吕通的表哥,在西坡矿最横。”
韩辰把铁坯还给少年,从布囊里掏出半串钱:“先带回去给你爹买药。告诉你们爹,等我到了宜阳,废铁渣也能换钱,只要他肯把锻铁的手艺教给更多人。”
他指了指少年手里的铁锤,“这锤豁了口,回头我让人送柄新的到铁工坊。”
少年攥着钱,眼睛亮得像炉火星子:“您就是三公子?我爹说您要来看铁山!”
“是。”韩辰站起身,“你们先回家,过几日来铁监署找我——就说找郑石,他会给你们安排活计。”
望着少年们跑远的背影,赵敢忍不住道:“公子,这些孩子懂什么锻铁?怕是招来添麻烦。”
“他们不懂锻铁,却懂怎么把废铁磨亮。”韩辰翻身上马,“宜阳的铁,不只是矿洞里的赤铁,还有这些想靠手艺活下去的人。咱们要管的,不只是铁山,更是人心。”
午后的阳光漫过宜阳城墙时,韩辰看见城门下攒动的人影。郭老丈带着十几个工匠站在最前面,手里捧着块新锻的铁砧,铁砧中央用红漆画着个“韩”字——那漆色鲜亮,显然是连夜赶制的。
“公子可算到了!”郭老丈的声音带着颤,他身后的郑石赶紧递上块麻布,“公子擦擦汗,这是小的娘织的布,吸汗。”
韩辰刚接过麻布,就听见人群外传来冷哼。吕通穿着锦袍站在那里,腰间的玉佩撞出轻响,身后跟着四个挎刀的家奴。
“韩辰,别以为带了几个卫士就能撒野——宜阳的铁,还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 郭老丈往前一步,把铁砧护在怀里:“吕通!三公子是王上亲派的铁务丞,你敢不敬?”
“王上亲派?”吕通嗤笑,从袖里掏出块木牌,“安成君有令,宜阳铁监暂由我代理,谁也别想插手!”
他挥了挥手,家奴们立刻围上来,“给我把这老东西的铁砧砸了!” “谁敢!”赵敢的长戟一横,卫士们瞬间列成阵势。
周围的百姓也往前涌,有个老工匠喊:“吕通你敢砸铁砧,就是砸宜阳人的饭碗!”
韩辰没看吕通,反倒转身对百姓们拱手:“父老乡亲,韩辰今日来,不为争权,只为三件事:第一,清查铁料账目,谁私吞铁、谁克扣月钱,一一清算;第二,改良锻铁技法,用煤火代替木炭,谁能想出新法子,赏钱百金;第三,以后铁工坊的学徒,每月能领两斗米,家里免徭役。”
“好!”人群里爆发出喝彩,郑石第一个喊,“我们信公子!” 吕通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你敢收买人心?”
“人心不是买来的,是炼出来的。”韩辰终于看向他,从怀里掏出虎符,“王上的虎符在此,你若再阻挠,就是抗旨。”
他指了指吕通身后的家奴,“你们也是宜阳人,难道愿意看着矿头把好铁运去魏国,自己却用锈铁矛?”
家奴们的手都松了。有个年轻的家奴忽然扔下刀:“公子说得对!我爹就是铁工坊的,去年被吕通扣了半年月钱!”
吕通气得发抖,却不敢再动——他看见百姓们眼里的火,那是比炉火更烫的东西。“你等着!安成君不会放过你!”
他撂下狠话,带着剩下的人灰溜溜地走了。 郭老丈赶紧引着韩辰往铁监署去。
沿途的铁工坊都敞开了门,工匠们探出头来张望,有个学徒举着新锻的弩机跑出来:“公子看这个!用您说的煤火锻的,比之前的硬多了!”
韩辰接过弩机,试了试扳机,力道均匀得很。“这机括是谁做的?” “是老郑头!”学徒指了指工坊里,“他说要是能多些好铁,能造出射得更远的弩!”
走到铁监署门口,韩辰忽然停下脚步。那是座青砖灰瓦的院子,原是郑国铁官的旧署,门口的石狮子缺了只耳朵——郭老丈说,那是二十年前秦兵攻宜阳时被箭射的。
“这石狮子得补好。”韩辰抚摸着石狮的鬃毛,“告诉工匠们,用最好的铁水补——让宜阳人知道,缺了的东西,能补回来;丢了的骨气,也能找回来。”
刚进署门,就见个小吏捧着账册跑进来,脸色发白:“公子,不好了!西坡矿的王矿头把矿洞封了,说不承认您的铁务丞,要等安成君的令才开矿!”
郭老丈气得拍桌子:“这王矿头最是贪狠!他把西坡矿的好铁藏在私窑里,运去魏国安邑卖高价,给吕通的分成比给王上的岁贡还多!”
韩辰翻开账册,果然在“西坡矿月出铁量”一栏看到猫腻——明明标注“废铁居多”,却在角落用小字记着“甲等铁三十石”,去向一栏空着。
“郑石,你去准备风箱和炼炉,就设在西坡矿门口。赵敢,带五个卫士跟我去矿上——他封矿洞,咱们就用他丢的废铁渣炼,我倒要看看,是矿洞硬,还是宜阳工匠的手艺硬。”
西坡矿的入口被原木堵得死死的,王矿头带着十几个矿丁守在那里,个个挎着刀。看见韩辰的队伍,他立刻叉着腰喊:“韩辰!安成君的令马上就到,识相的赶紧滚回新郑!”
韩辰没理他,指挥郑石在矿洞旁支起炼炉。
“把周围的废铁渣都捡来,越多越好。”他对围上来的矿工喊,“捡满一筐,给五十钱;能认出哪块是能锻器的好铁渣,给一百钱!”
矿工们犹豫了片刻,有个老矿工率先扛起筐:“我信三公子!王矿头扣了我们三个月工钱,早就该反了!”
王矿头气得脸都紫了,拔刀就要砍:“反了你们!” 赵敢的长戟瞬间架在他脖子上:“王矿头,你敢在矿洞前杀人,就不怕这些矿工把你埋进矿洞里?”
矿丁们见状,都把刀收了回去。有个矿丁悄悄对韩辰说:“公子,王矿头的私窑在矿洞后坡,藏了不少好铁,还有账本……” 韩辰心里有了数。
他让郑石点燃炉火,自己接过老矿工递来的铁渣,扔进炉里。郑石拉动风箱,新做的木扇“呼嗒”作响,煤烟顺着竹管排向远处,炉里的火苗越来越旺,映得半边天发红。
“公子,这废铁渣能炼出好铁?”老矿工不放心地问。 “能。”韩辰拿起长钳翻动铁渣,“就像宜阳人,看着是被踩在脚下的渣,只要给点火候,照样能成器。”
半个时辰后,韩辰夹出块通红的铁坯,往冷水里一浸,“滋”的一声白烟腾起。青黑色的铁坯上泛着银光,敲起来声脆如钟。
“成了!”郑石欢呼起来,“这铁能锻剑!” 矿工们涌上来细看,有个年轻矿工摸着铁坯落泪:“多少年了……我们捡的铁渣,原来都是好铁啊!”
王矿头瘫坐在地上,嘴里念叨着“完了,全完了”。韩辰让人把他捆起来,对老矿工说:“您熟矿洞,带几个弟兄去后坡找私窑——找到账本,重重有赏。”
暮色漫上山坡时,韩辰站在私窑前。窑里的铁锭堆得像小山,最上面的还贴着魏国安邑的火漆。
郑石捧着找到的账册跑来:“公子您看!这上面记着去年运了三百石好铁去魏国,换了不少金子!”
韩辰翻着账册,忽然问:“老矿工,您说这窑里的铁,能造多少弩机?” 老矿工算了算:“至少能造五百张!足够装备半个宜阳城了!”
“那就造。”韩辰合起账册,“从明天起,西坡矿由您和郑石共管。告诉所有工匠,咱们不只要造弩机,还要造耕牛用的铁犁、织布用的铁梭——让宜阳人知道,铁能保家,也能糊口。”
回铁监署的路上,韩辰看见铁工坊的灯一盏盏亮起来。郭老丈说,工匠们听说私窑里的铁要用来造弩机,都主动留下来赶工。
“公子您听,”他指着远处,“那是锻铁的声音——宜阳的铁,总算能好好说话了。”
韩辰站在月下,听着此起彼伏的锤声。那声音不像吕通说的“吵闹”,反倒像大地的心跳,沉稳而有力。
他想起父王的话,想起新郑的雨,想起少年磨亮的铁坯——忽然明白,韩国的铁脉不在矿洞深处,而在这些愿意把废铁渣磨成利刃的人手里。
“赵敢,”他轻声道,“明日让人送些新锻的铁犁去断云岭,给那三个少年送去。” “是。” “再告诉新郑的父王,”韩辰望着宜阳的山影,“宜阳的炉火已经烧起来了,只要这火不灭,韩国就倒不了。”
远处的锤声还在继续,混着夜风穿过铁监署的窗棂,像支正在成形的歌。
韩辰知道,这只是开始,安成君的反扑、秦国的威胁还在暗处,但当第一块用废铁渣锻成的弩机在月光下泛光时,他忽然觉得,再硬的困境,也经不住这样一锤一锤地敲。
小说《韩鼎》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