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都市种田小说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本《鹏,程万里》!由作者“都市墨者”倾情打造,以109462字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关于张鹏林晓雅的精彩故事。目前已更新至第10章,快来一探究竟吧!主要讲述了:省实验中学的钟声敲响第七下,张鹏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把《穷查理宝典》合上。宿舍窗外,晨光刚刚爬上梧桐树梢。他整夜未眠,林志远那句”商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像一粒种子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
《鹏,程万里》精彩章节试读
省实验中学的钟声敲响第七下,张鹏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把《穷查理宝典》合上。宿舍窗外,晨光刚刚爬上梧桐树梢。他整夜未眠,林志远那句”商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像一粒种子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这么早?”周烨的上铺传来含糊的嘟囔声,”今天周六啊大哥…”
张鹏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小笔记本。这是他在县一中养成的习惯,把突然冒出来的想法随时记下来。翻开最新一页,上面潦草地写着:”高折射率镜片—更薄更轻—技术难点?市场?”
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晨跑的学生擦肩而过。张鹏径直来到图书馆,在期刊区找到了光学和材料学的专业杂志。虽然大部分内容看不太懂,但他还是如饥似渴地摘抄着关键信息。
“我就知道能在这儿找到你。”
熟悉的声音让张鹏抬起头。林晓雅站在书架间,阳光透过她耳边的碎发,在脸颊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她手里拿着两杯豆浆和几个包子。
“还没吃早饭吧?”她把食物放在桌上,”我爸说你肯定会来查资料。”
张鹏的肚子适时地发出一声抗议,两人都笑了起来。他接过豆浆,温度刚好。
“谢谢…你爸说得对,我确实有些想法。”张鹏翻开笔记本,”关于那个镜片的…”
林晓雅凑过来看,发丝间的茉莉花香再次萦绕在张鹏鼻尖。他下意识地屏住呼吸,心跳突然加速。
“你真的打算做镜片生意?”林晓雅惊讶地问,”那可是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技术的。”
张鹏摇摇头:”不是现在。我只是觉得这是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他顿了顿,”不过眼下我确实发现了一个可以立即着手的问题。”
“什么问题?”
“学校眼镜店的暴利。”张鹏压低声音,”我调查过,同样一副眼镜,校内的价格比校外贵40%,而且验光还要额外收费。”
林晓雅眨了眨眼:”所以你打算…”
“建立一个学生眼镜联盟。”张鹏的眼睛亮了起来,”集体采购,直接和眼镜厂商合作,绕过中间商。至少能为同学们省下30%的费用。”
林晓雅若有所思地咬着吸管:”这确实是个问题。我去年配的那副Gucci镜框,在校内花了将近四千,后来发现商场专柜才卖两千八。”她突然抬头,”你需要多少启动资金?”
张鹏一愣:”我…我还没仔细算过…”
“这样吧,”林晓雅从包里拿出手机,”我先借你五千,你去调研和建立渠道。如果可行,我再帮你引荐一个人——我舅舅在深圳有一家光学仪器公司。”
五千元!相当于张鹏父亲三个月的收入。他下意识地想拒绝,但商业直觉告诉他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我会写借条,按银行利率付利息。”张鹏认真地说。
林晓雅摆摆手:”不用那么正式。就当是我投资你的第一个项目。”她狡黠地笑了,”不过如果成功了,我要拿10%的股份。”
就这样,张鹏的”学生眼镜联盟”计划正式启动。接下来的一周,他利用课余时间跑遍了省城各大眼镜批发市场和零售店,甚至假装顾客去校内眼镜店”询价”,记录下各种型号的价差。
数据令人震惊:校内眼镜店的平均利润率高达6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30%。更离谱的是,他们所谓的”高级镜片”其实只是普通树脂片贴了个进口标签。
周五晚上,张鹏在宿舍整理调研数据,周烨推门而入,手里晃着一张纸。
“张鹏,你出名了!”他把纸拍在桌上,”学生会刚贴出的公告,下个月举办校园创业大赛,一等奖五千元奖金!”
张鹏接过公告细看,比赛要求提交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并进行现场答辩。截止日期只有两周。
“正好啊,你不是在搞那个眼镜计划吗?”周烨凑过来,”拿这个去参赛,赢了不但有奖金,还能打响知名度。”
张鹏陷入思考。参赛确实是个好机会,但眼镜项目才刚开始调研,两周内完成商业计划书并准备答辩时间很紧。
“你觉得…能行吗?”他难得地征求周烨的意见。
“废话!你可是奥数冠军,写个计划书算什么?”周烨突然压低声音,”不过我建议你别提’帮同学省钱’这种话,评委喜欢听的是’创造价值’、’开拓市场’这种高大上的词儿。”
张鹏皱起眉头:”但我们的初衷就是帮同学省钱啊。”
“傻啊你!”周烨翻了个白眼,”说省钱显得小家子气,说创造价值就显得有格局。同样的意思,换个说法效果完全不同。”
当晚,张鹏辗转难眠。周烨的建议确实有道理,但他内心抵触这种包装。林志远说过”商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那么诚实描述问题才是根本。
第二天,张鹏约林晓雅在图书馆讨论。她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我舅舅下周来省城开会,听说你的项目后很感兴趣。”林晓雅兴奋地说,”他答应抽空见你,还说要带几款新型镜片样品给你看!”
张鹏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真的?太感谢了!”
“别高兴太早,”林晓雅俏皮地眨眨眼,”我舅舅可是出了名的严格。你得做好充分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张鹏像上了发条一样连轴转。白天上课,晚上写商业计划书,周末就跑市场调研。他把自己关在图书馆的小研讨室里,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一周后的中午,张鹏穿着借来的西装,和林晓雅一起站在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大堂里。他手心冒汗,不停地调整领带的位置。
“放松点,”林晓雅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我舅舅不吃人。”
电梯直达28层的行政酒廊。落地窗前,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正背对他们打电话。他转过身时,张鹏愣了一下——这位”舅舅”看起来比林志远年轻许多,穿着休闲 polo衫和牛仔裤,更像一个大学老师而非企业家。
“晓雅!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天才少年?”舅舅的声音洪亮有力,握手时张鹏感觉自己的指节都要被捏碎了。
“舅舅好,我是张鹏。”他强忍疼痛,保持微笑。
“李明哲,叫我李叔就行。”舅舅示意他们坐下,”晓雅把你的想法跟我说了,很有意思。不过…”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张鹏,”你真的了解眼镜行业吗?”
接下来的两小时堪称张鹏人生中最紧张的”面试”。李明哲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从镜片材料的阿贝数到镀膜工艺的优缺点,从批发渠道的层级到零售门店的坪效计算。幸亏张鹏做了充分准备,大部分问题都能答上来。
“不错,基础调研很扎实。”李明哲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从公文包里拿出几个小盒子,”这是我公司最新代理的几款镜片,日本和德国进口的,折射率都在1.67以上。”
张鹏小心翼翼地接过镜片样品,对着光线观察。与普通镜片相比,这些高折射率镜片确实更薄更轻。
“李叔,这些镜片的成本价大概是多少?”他直截了当地问。
李明哲挑了挑眉:”商业机密。不过…”他压低声音,”如果你真能组织起足够的采购量,我可以给你同行批发价的八折。”
回校的路上,张鹏的大脑高速运转。有了李明哲的支持,眼镜项目的可行性大大提高。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快速获取第一批客户。
“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林晓雅用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张鹏回过神来:”我在想推广策略。直接发传单效果可能不好,得想个更有创意的办法。”
林晓雅若有所思:”学校最近不是要举办篮球联赛吗?我听说校队好几个队员都戴眼镜,比赛时很不方便…”
张鹏眼前一亮:”你是说…赞助校篮球队?”
“聪明!”林晓雅笑道,”我可以帮忙联系体育部部长,他是我初中同学。”
篮球联赛赞助计划很快敲定:张鹏的”学生眼镜联盟”为每位校队成员免费提供一副防滑运动眼镜,作为交换,队员们在比赛中佩戴并接受采访时报出联盟名称。此外,联盟还承诺每卖出一副眼镜,就向校体育部捐赠10元。
这个创新的营销策略效果惊人。篮球联赛期间,”学生眼镜联盟”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校园媒体上,咨询的同学络绎不绝。张鹏不得不招募了几个志愿者帮忙接单和统计尺寸。
创业大赛前夕,张鹏的商业计划书终于完成。与周烨的建议相反,他坚持使用了最朴实的语言描述项目初衷:”帮助同学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比赛当天,大礼堂座无虚席。张鹏是第八个出场,前面的参赛者大多选择了高科技或互联网项目,讲着”颠覆性创新”和”流量变现”等时髦词汇。轮到他时,投影仪上打出一行简单的标题:”学生眼镜联盟——让配镜不再昂贵”。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张鹏的开场白平静而有力,”我们每年在眼镜上多花了至少30%的钱,仅仅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渠道垄断。”
他展示了详尽的比价数据和供应链分析,解释了联盟的运营模式和价格优势。最后,他播放了一段校篮球队队员的采访视频,队员们纷纷称赞运动眼镜带来的便利。
“这不是什么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意,”张鹏总结道,”但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这,我认为就是商业的本质。”
评委席传来一阵低声讨论。宣布结果时,张鹏的项目不仅获得一等奖,还额外拿到了”最佳实践奖”。颁奖的副校长特别表扬了他”立足实际、服务同学”的务实精神。
赛后,好几个评委主动找张鹏交流,其中包括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女士。
“张同学,我是省报教育版的记者。”女士递上名片,”你的项目很有新闻价值,我想做个专题报道,不知道你方便吗?”
张鹏正要回答,周烨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抢着说:”当然方便!我们张鹏可是省实验的创业明星!”
记者离开后,周烨兴奋地拍着张鹏的肩膀:”兄弟,你要上报纸了!这下咱们的项目要火!”
“咱们?”张鹏敏锐地注意到这个词。
周烨讪笑:”你看啊,我这段时间帮你跑前跑后的…当然,你是老大,我就混个小股东当当…”
张鹏没有立即回应。周烨确实帮了不少忙,但他的功利主义态度与项目的初衷并不相符。
“我需要考虑一下股权结构。”张鹏最终说道,”明天给你答复。”
当晚,张鹏约林晓雅在校园湖边的长椅上见面。春末的微风拂过湖面,带着淡淡的花香。
“恭喜你,创业明星。”林晓雅笑着递给他一杯奶茶,”现在全校都在谈论你的眼镜联盟。”
张鹏摇摇头:”这只是个开始。我今天找你是想谈股权分配的事。”他拿出笔记本,”你提供了启动资金和人脉资源,应该占30%;周烨帮忙宣传和联络,可以拿10%;剩下的60%暂时由我持有,用于未来引进其他合作伙伴。”
林晓雅惊讶地看着他:”你认真的?这可是你一手创建的项目。”
“商业不是独舞。”张鹏认真地说,”你舅舅说过,好的合作伙伴能让项目成功率翻倍。”
林晓雅望着湖面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张鹏,你将来想做什么?不只是大学专业,而是…更长远的。”
张鹏思考片刻:”我想创造价值,解决实际问题。就像林叔叔那样,但可能走科技路线。”他顿了顿,”你呢?”
“我可能会出国学艺术史。”林晓雅轻声说,”我爸希望我接班,但我的兴趣不在这方面。”她转头看向张鹏,”不过如果将来你的公司需要投资,记得找我。”
两人的目光在暮色中相遇,某种无需言说的理解在此刻建立。张鹏突然意识到,无论未来如何,这个下午的对话都将是他生命中重要的记忆节点。
第二天,省报的报道如约而至,标题是《寒门学子的商业智慧:让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文章刊出后,不仅校内咨询量暴增,连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慕名而来。
一个月后,”学生眼镜联盟”的第一批订单交付。当张鹏看到同学们戴上物美价廉的新眼镜时,内心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这不是单纯的赚钱快感,而是切实帮助他人后的成就感。
结算时,这个小小的创业项目已经实现了两万多元的营业额,净利润接近八千。按照约定,张鹏把两千四百元转给林晓雅,八百元给周烨,剩下的钱他全部存了起来——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将是未来更大梦想的种子。
晚上,张鹏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感悟:”商业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连接人与人。利润只是副产品,真正的价值在于创造共赢。”
窗外,初夏的星空格外明亮。张鹏知道,这只是他商业道路上的第一步,前方还有无数可能等待探索。而此刻,他只想好好享受这小小的成功带来的喜悦。
小说《鹏,程万里》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