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杨巧映大结局去哪看全文?

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

作者:长乐v

字数:106424字

2025-11-25 18:06:42 连载

简介

最近非常火的年代小说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讲述了杨巧映之间一系列的故事,大神作者长乐v对内容描写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以106424字连载状态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也喜欢这本书。《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杨巧映大结局去哪看全文?》就在下方,点即看!

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到底是要干活,刘三妹聊了一会儿就回了自己分到的那片地拔草去了,杨巧映看着还没拔草的花生地叹了一口气,这活确实是比较轻松的,但再轻松也是在太阳底下干活,她的汗就没停过。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要跳出农门就是这个原因了,种地真是吃力不讨好,收获还要看天时,有可能辛辛苦苦几个月,结果一场天灾,白干,还没处说理去,而在城里面当工人就不一样了,旱涝保收。

“奶奶!”

在杨巧映干了两个小时左右,大丫满头汗的过来了,“累不累?我来帮忙。”

“你怎么过来了,你的活干完了?”

大丫笑了:“差不多了,我来帮你干点,回头很快就收拾好了。”说着,她就蹲下开始拔草,动作十分利索,汗水一滴滴从脸颊滑落,悄无声息隐没到土里。

那样子看的杨巧映一愣,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大丫这孙女……挺贴心哈。

她是个嘴笨的,不会说什么讨巧的话,只是在旁边默默干活,平时在家里存在感也不高,没想到这时候会主动过来帮忙干活。

她的病情家里都有数,没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就是比之前虚了点,不影响干活,但大丫还是来了。

小队长给他们派活都是卡着上限来的,你要是完不成划分的活就扣工分,要是超过了酌情加工分,一般来说加工分的情况很少,想要提前下工回家,要么埋头苦干,要么有人帮忙,大丫这一脸的汗,显然是埋头苦干的结果。

这就是家人吗?

她是孤儿院出身,在孤儿院大家都是竞争关系,也没处出什么真实的情分,还是上了大学之后,交到了一个真心的朋友。

怎么和“家人”相处,对于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题。

心情复杂,只短短几秒,杨巧映在自己的兜里摸了摸,摸出一颗橘子硬糖,剥开糖纸,塞到了大丫的嘴巴里。

大丫惊愕的瞪圆了眼,她尝到了嘴巴里的甜味,这是糖,好甜!

奶奶这是给她开小灶?

意识到这点,她觉得比嘴里的糖还要甜,情不自禁傻笑了起来,同时觉得身上有无穷的力气,蹲下身体就开始拔草,她帮奶奶多干点,奶奶就能少干点。

杨巧映也加快了动作,孙女能干也不能把人家当苦力使唤,干了一阵她就摆摆手让她回去。

但大丫抬头看了一眼天色,不听,“还有时间,我把这一片的草都拔完了再回去。”

看她这么勤奋,杨巧映有些感慨,又想到刚刚黄麻婆的话,清了清嗓子:“大丫,你知道你爸妈在给你张罗说亲的事吗,你有什么想法?”

她拒绝了周水冬亲上加亲的提议,但她知道,周水冬并没有死心,只是目前被在公社里找一个这个畅想暂时给勾走了注意力,他们有打算,那大丫自己的想法呢?

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大丫健康的小麦色皮肤很快就变红了,也结巴了起来:“奶、奶奶,你问这个做什么?”

这个时代男女普遍结婚的早,大丫虚岁18了,肯定有想过这个问题:“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男孩?有想过结婚吗?”

大丫脸上的不好意思褪去,有些茫然:“……我也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结婚?

她想过,前两年爸妈就有说起过这个问题,她知道什么是结婚,结婚就跟两个堂嫂一样,从娘家嫁到婆家,生儿育女。

她不想离开家,但到了年纪,女孩都要出嫁,她不能一直都赖在家里。

她低下头,当起了鸵鸟:“奶奶,我不想离开家,我不想结婚,我、我……能不能晚点再给我说亲事。”她赤红着脸,挣扎着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这是她的祈求。

拖到她二十岁再说亲也可以吧?

杨巧映当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才十六周岁,这还是个孩子呢。

“你现在不说亲,有没有想过去念初中?”

虽然说是有考试,但小升初的难度没那么高,而且可以通融。

在杨巧映看来小学学历还是太低了,当然,在这个时候不能说低,上了初中高中就算是文化人了,但杨巧映是后世来的人。

大丫呆住了,没想到奶奶会这么说,“奶奶,我读不进去,我考试没及格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很认真听老师在上面说什么,我总是记不住。”

爸妈觉得大家都念书,她不念初中就吃亏了,她也想去念初中,但她记不住那么多东西。

杨巧映知道确实有些孩子读不进去书,她以前有个初中同学,上课比谁都认真,笔记厚厚一大叠,但每次写作业、考试成绩都不理想。

她没有觉得大丫是在说假话:“能读多少就读多少,再不济,混个文凭也好。”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是不一样的,别管学到多少,有这个文凭,就多了一个敲门砖,有的时候没有这个敲门砖,连门都进不去。

要说起来,原主一直供所有孩子都读书那也是有原因的,那是她父亲的遗愿,他一直想自己的后代能跳出农门,改朝换代后没有秀才举人了,那他就想自己后代出个大学生!

可惜,孩子天资有限,到目前为止,他们家还没出一个高中生。

杨巧映看大丫五官皱成一团,一脸为难,换了个思路:“你要是不想读书,有没有想过去学一门手艺?”

大丫脸上猛地发亮:“我可以去学手艺吗?是不是跟大哥那样,去学木匠?”

她说的大哥就是她大堂哥杨庆安,去当了两年多的木匠学徒。

手艺多高深不敢说,简单、基础的家具能自己做了,他和二弟杨庆居婚房里的家具都是他打的。

杨巧映思索了一番:“我记得你裁衣服裁的挺好,有没有想过学这个?”

相比起刚才说让她去读书时她脸上的为难,这下她头点的比鸡啄米还快:“这个我觉得我能行!奶奶,我不怕吃苦!”

要是跟大哥似的当两年多学徒,那她能推迟两年多再说亲!

杨巧映拉起她的手看了看,想要做裁缝,有一双干裂粗糙的手可不行,大丫的手不细嫩,却也说不上粗糙,到底是个才十几岁的姑娘家,家里的重活累活不会让她干:“这事你先别往外说,你爸妈、妹妹她们都别提,还不一定成,等定下来了再说也不迟。”

“好,我听奶奶的!”

杨巧映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她确实认识这么一个手艺人。

因为有大丫帮忙,杨巧映可以提前下工,但她没回家,而是往河边转了一圈,等往回走的时候手里多了一捆树枝,在树枝里面藏着一条三斤多的草鱼。

今天杂货铺刷新出的三样东西分别是:一条草鱼、一箱苹果、一对毛巾,这三样她都买了下来,那苹果放到仓库保险,毛巾放柜子,这草鱼她就准备拿出来打牙祭。

她要掩人耳目也是有原因的,这鱼要说起来是公家的,半大小孩去摸鱼大家都会当做没看到,但是大人要下场那就是公然占公家便宜了,所以大家都偷偷来。

她前脚到家,后杨大山、杨四河兄弟各搬着一块石头回来了。

这是用来建房子的。

他们家修房子成本并不算太高,原因就是很多东西都自家人干了。

最费钱的就是屋顶的瓦片。

厨房里陈红秀在做饭,杨巧映把鱼拿出来:“秀,今天中午把这鱼煮了,鱼头鱼尾熬汤,鱼身炒或煎都行,多放点油。”她不加后面这句,她们放油就是走个过场。

杨巧映不爱下厨,虽然她会做饭,但她厨艺并不怎么好,有选择的情况下,她不想自己动手。

陈红秀手上有水,她惊喜的看着这鱼,“妈,我这就做。”说着,她把手在腰侧衣服擦干,这才接过了鱼。

杨大山:“妈,这鱼得有三斤了,哪来的?”

杨巧映:“巧了,我路过河边,刚走到那,它从河里窜到岸边,我立马把它给逮住了。”

杨大山信了,一脸羡慕:“妈,你这运气真好。”

杨四河将信将疑:“……”

我觉得妈在胡诌,但我没证据,算了,有鱼吃就行,管它哪里来的。

很快,午饭做好了,大家看着盘里的煎鱼块和盆里的鱼汤,脸上都带着笑。

李银环突然想起了在公社上学没法回来的杨七菊和杨八海:“他们不就错过了?”

杨庆居:“不用担心,会给他们留的。”

吃饱喝足后,回了房,李银环问了她男人一句,“我还有个妹妹也到年纪了,你觉得她嫁到我们家来怎么样?”

杨庆居满脑袋问号:“你在说什么话?”他们家现在到适婚年纪的男丁就他小叔一个,小姨子嫁给他小叔,这不差辈了吗?不行不行。

而且他小叔心气多高啊,他想留公社,想做城里人的女婿,不是他看不起自己岳家,李家的条件他小叔是看不上的。

李银环也想到了这点,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她才嫁进来几个月,这张嘴吃到的好东西比她之前十多年都要多,就比如说这鱼吧,换成她娘家是不会自己吃的,会拿去换钱,她妹妹要是嫁进来,也能享福了,可惜,不合适。

下午,杨巧映就行动了起来。

他们大队一共有四个支队,一队和二队是最早在这个地方安家定居的人,然后是三队,四队的人来的最晚,位置也最差,房子就建在山脚下。

而在四队,有个人叫花绣娘,这不是她的本名,但大家叫着叫着,早已经忘记了她本来的名字。

她以前是大户人家的丫鬟,会一手好针线,还会裁制衣裳,后来到年纪了,主家把她许配给小厮,经历了不少波折,他们来到了乌连大队安家。

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此苦尽甘来。

他们生了一子一女,但现在一子一女皆亡,老两口带着三个不到十岁的孙子孙女过活。

他们家一年到头不至于说倒欠大队钱,但也挣扎在线上,日子并不好过,所以杨巧映觉得能成的机会不小。

“花绣娘,有空吗,我有点事想和你聊聊。”

蹲在地里干活的花绣娘抬起头,看了好一会她的脸,才认出她是谁:“杨巧?你找我。”

从她眯起来的眼睛看,她眼神不太好使,杨巧映走近了几步:“是我。”

“你找我有事?”

她们可没有打过什么交道。

杨巧映乐呵呵的:“我大孙女自小勤快能干,心灵手巧,也跟着她妈学了怎么裁制衣裳,可惜我们家都只会三板斧,她一直仰慕花师傅的手艺,只是她太懂事,体贴大人,不敢开口,我这回也是逼问她才问出来的,所以我就来替我家大丫问一问花师傅,她有没有这个缘分。”

花绣娘都愣住了,定定的看了杨巧映三秒,确认她不是开玩笑:“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绣过花了,你看出来了吧,我眼睛不好。”

杨巧映:“她今年十六周岁了,当刺绣大家应该要从小学起,她年纪耽误了,没正经学过,学点皮毛就很好了,我们家里人做的衣服也就能穿,说不上多好,但我识货,花师傅身上的衣服比我家所有人做的都板正,这也是真本事,她能学到这个本事就很了不得,这都要麻烦花师傅。”所以刺绣大家什么的不敢想,其他的本事指望她能好好教。

“大丫家里家外都一把好手,我们家人口多,重活没让她干过,手没很粗糙,应该能养回来,她过来花师傅跟前,就当自家子侄使唤。”

当徒弟就是个倒贴钱的长工,给师傅干活是最基本的。

有些师傅不但把徒弟当奴隶使唤,还不教真本事。

花绣娘足足沉默了一分钟。

她现在时不时还会私底下接一些单子帮人做衣裳,她做的慢,但这是他们家目前唯一来钱的途径。

教坏徒弟饿死师傅的事她必须要考虑,之前也有人找上门来,她都拒绝了,但现在,她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了。

杨巧映也明白了:“她要是学成了,没有师傅的允许,不会在大队和周边大队帮人做衣服,亲戚除外,这点可以立字据。”

再过几年就改革开放了,她只要有本事,还怕找不到活干吗?

花绣娘:“我要见见人。”

杨巧映立刻去地头把人带过来了。

一脸懵的大丫:“……”

奶奶这也太速度了吧,上午跟她说,下午就带她过来见人了?!花绣娘仔细打量着有些局促害羞的大丫。

一米六多的个头,小麦色的皮肤,留着两条垂肩的麻花辫,她的头发是黑色的,不像她三个孙子孙女,因为吃的差,头发都发黄。

“伸出你的手。”

这一双手并不白净,也不细嫩,但算及格,花绣娘暗暗点头,问她:“你身上的衣服是你做的?”

大丫捏了捏衣角:“这衣服是我用我哥的衣服改的,加了补丁,不算自己做的。”布料多金贵啊,她还没有自己做一件完整的衣服的机会。

花绣娘看向杨巧映:“这事她爸妈知道吗?”

这就是肯收下大丫的意思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