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非常火的都市脑洞小说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讲述了杜仲基之间一系列的故事,大神作者爱上岸的鱼对内容描写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以174239字连载状态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也喜欢这本书。
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晨曦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落满灰尘的旧茶几上投下斑驳的光带。杜仲基揉了揉因熬夜而干涩的双眼,将最后一口凉透的速溶咖啡灌下肚。电脑屏幕上,一份标题为 《哈哈哈哈哈》项目策划书(初版) 的文档刚刚完成保存。
尽管设备简陋,但凭借脑中地球顶级综艺的策划精髓,这份文档的逻辑严谨、创意新颖,足以让任何内行人眼前一亮。杜仲基长舒一口气,接下来,就是等待陈贺的消息了。
说曹操曹操到。手机嗡嗡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陈贺”的名字。
“杜导!搞定了!”电话那头,陈贺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背景音还有些嘈杂,似乎是在某个片场外围,“我托以前的一个老场务兄弟,打听到邓潮哥今天下午在他个人工作室那边,好像心情……嗯,不算太好。他最近谈的一个本子又黄了,正是空窗期加低气压的时候!”
杜仲基心中一凛。心情不好,空窗期?这既是风险,也是机遇。风险在于,对方可能没耐心听你画饼;机遇在于,一个对现状不满的人,更容易被新的可能性打动。
“时间地点?”杜仲基言简意赅。
“下午三点,他工作室楼下的那个‘遇见’咖啡馆,角落卡座。我好不容易才约到的,只说有个特别的项目想请他指点一下,没敢细说。”陈贺的语气带着点邀功的意味,也透着一丝紧张,“杜导,咱们这‘饼’……真能画圆乎吗?潮哥可不是我好糊弄的。”
“不是糊弄,是给他一个翻身的机会。”杜仲基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把策划书电子版发我,我打印两份。下午,你负责暖场和引荐,我主谈。记住,我们是‘创始人’,不是求职者。”
“明白!陈总嘛!”陈贺在电话那头挺了挺并不存在的胸膛,给自己打气。
下午两点五十分,“遇见”咖啡馆。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的醇香和舒缓的爵士乐。杜仲基和陈贺提前到达,选定了最里面一个安静的卡座。杜仲基穿着唯一一件还算得体的衬衫,虽然洗得有些发白,但熨烫平整。陈贺则努力收敛起平日里的嬉皮笑脸,试图显得庄重些。
三点整,咖啡馆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着简单休闲服、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人走了进来,身形高大,但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郁色。正是邓潮。他扫了一眼咖啡馆,目光落在角落卡座里的陈贺身上,微微点头,走了过来。
“潮哥!”陈贺赶紧起身,脸上堆起热情但不显谄媚的笑容。
“贺儿,这么神秘,什么项目非得当面说?”邓潮摘下口罩,露出那张虽然有些憔悴但依旧英俊的脸。他随意地坐下,点了杯美式,目光扫过杜仲基,带着些许审视。他对杜仲基有点模糊印象,好像是哪个剧组被开除的小导演。
“潮哥,给您介绍下,这位是杜仲基,杜导,也是我这个项目的合伙人。”陈贺连忙介绍。
“杜导?”邓潮挑了挑眉,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杜仲基不卑不亢地点头致意:“潮哥,久仰。冒昧打扰,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可能有点意思的节目模式,觉得非常适合您目前的状态,所以想请您一起参详参详。”他没有直接说“邀请”,用了“参详”这个更显尊重且留有退路的词。
邓潮接过杜仲基递上的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策划书,封面上《哈哈哈哈哈》几个大字显得有些另类。他漫不经心地翻开,起初只是随意浏览,但很快,他的目光被吸引住了。
【节目理念:打破明星光环,回归真实生存体验……】
【模式核心:无剧本、极简规则、真实反应、自力更生……】
【拟邀嘉宾:需具备冒险精神、放下偶像包袱、展现真实自我的知名艺人……】
一页页看下去,邓潮的眉头从微蹙到渐渐舒展开,甚至偶尔闪过一丝惊讶。这个模式太另类了,太大胆了!完全颠覆了现在市场上所有的综艺套路!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影帝端盘子”、“顶流街头卖艺”等预设场景,虽然夸张,却直指当下综艺虚假的痛点,充满了戏剧张力。
他放下策划书,看向杜仲基,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想法很……特别。但杜导,你应该知道,我现在的情况。这种节目,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点?而且,制作成本、团队、平台,这些你们怎么解决?”
终于问到关键了。杜仲基和陈贺对视一眼,知道真正的“画饼”时刻到了。
杜仲基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坦诚地看着邓潮:“潮哥,不瞒您说,我们现在要钱没钱,要平台没平台,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他如此直白的承认,反而让邓潮愣了一下。
“但是,”杜仲基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具煽动性,“正因为我们一无所有,才敢玩真的!才没有包袱!我们不需要昂贵的布景,现实就是最好的舞台;我们不需要编剧设计台词,真实反应就是最好的剧本!”
“至于风险,”杜仲基直视邓潮的眼睛,“对您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是维持现状,等待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的、可能依旧不尽人意的剧本?还是拿出几天时间,搏一个可能彻底改变您公众形象、让观众看到您完全不同一面的机会?”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插入了邓潮心中的锁孔。他最近确实在瓶颈期,传统的影视剧路径似乎越走越窄。
杜仲基继续加码,抛出了核心诱饵:“我们邀请您,不是以艺人的身份拿固定片酬。我们希望您能以‘创始合伙人’的身份加入。节目所有的收益,我们按股权分成。如果失败了,您损失的是几天时间。但如果成功了……”他顿了顿,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您获得的,将远超一部电影的片酬,更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演艺赛道。”
陈贺适时插话,用他特有的方式敲边鼓:“潮哥,您是演技派,但观众多久没看到您生活中真实有趣的一面了?这个节目,就是您最好的转型契机!咱们一起,玩把大的!”
邓潮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的边缘。他重新拿起那份策划书,目光深邃地看着其中的几页。杜仲基和陈贺屏住呼吸,等待着裁决。
咖啡馆里,爵士乐依旧舒缓,但卡座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几分钟后,邓潮缓缓抬起头,看向杜仲基,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策划案很有意思。但我想知道,具体到我,你们打算怎么‘玩’?”
有门儿!
杜仲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知道最艰难的一关,可能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展示他真正实力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