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君王业》由最帅的九霄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历史古代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李世民所吸引,目前君王业这本书写了94756字,连载。
君王业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长安的雪,没有草原上那般狂暴,却更加持久、阴冷。细碎的雪沫子下了三天三夜,将整座城市装点得银装素裹,也让通往外界的道路变得泥泞难行。
然而,帝国的脉搏,并未因严寒而停歇。
户部内,灯火通明。房玄龄裹着厚厚的裘袍,对着一张巨大的全国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着各地推行新政的进度。他的面前,小山般的文书堆积着,每一份都关系着千里之外一个县的田亩、一个州的税收。
“相公,”一名年轻的书吏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羹进来,“您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多少用一些吧。”
房玄龄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眼布满血丝。他摆了摆手,指着地图上位于河南道的一个红点:“这里是汴州,奏报说均田制推行受阻,当地一个姓崔的豪强,勾结官府,隐匿了三千多顷良田。你立刻拟一道手令,让御史台的人直接过去,不必惊动州府。告诉他们,朕……不,是本相,要的是活的人丁和土地,不是那些豪强的账本!”
书吏浑身一凛,连忙应声退下。他知道,这位看似温和的宰相,执行起陛下的意志,比任何人都要坚决。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快步走了进来,递上一封用火漆密封的密信。
“相公,靖安司八百里加急。”
房玄龄心中一紧,立刻拆开信。信很短,只有寥寥数语:“雪夜狼踪,粮草已焚。渔翁已备饵,静候大鱼。”
房玄龄反复看了几遍,那张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他走到炭盆边,将信纸投入火中,看着它化为灰烬。
“好一个李药师……”他低声自语。
他立刻取来一张新的纸,提笔写道:“着令工部、户部,即刻筹备战马五万匹,粮草十万石,棉衣十万套,以备边境不时之需。另,从国库中支取黄金三千两,白银十万两,交由靖安司,作为‘商路开拓’之用。”
写完,他封好信,盖上自己的私印,交给最可靠的亲兵:“立刻送到杜相那里,让他连夜督办。不得有误!”
他知道,李靖在草原上的那把火,需要后方源源不断的柴薪。而他和杜如晦,就是负责砍柴、运柴的人。这是他们与军神之间的默契,也是整个帝国机器开始高效运转的证明。
与此同时,大理寺卿戴胄的府邸,气氛却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灯火通明,只有一间书房亮着灯。戴胄正对着一卷案宗,眉头紧锁。案宗的主角,是雍州的一个富商,姓王。此人借着推行新政之机,勾结官吏,用低价强买百姓手中的永业田,再高价转卖,从中牟取暴利。
“简直是胆大包天!”戴胄一拍桌子,怒不可遏。
“大人,”一旁的属下小声劝道,“这王姓商人,与朝中封德彝封相的远房侄子有往来。我们是否……先通报一下封相?”
戴胄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本官只认大唐律法,不认什么封相侄子!陛下推行新政,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此等蛀虫,若不严惩,新政的威信何在?陛下的颜面何在?”
他站起身,披上官服:“传本官的令,即刻查封王家所有产业,将涉案人等,全部打入天牢!明日早朝,本官要亲自向陛下请罪!”
“请罪?”属下不解。
“请罪,请的是我等监察不力之罪!”戴胄的声音铿锵有力,“但此等国蠹,必须严惩!哪怕因此得罪满朝公卿,戴某在所不惜!”
深夜,李世民并没有睡。他也在等消息。
当房玄龄和戴胄的奏报先后送到御书房时,他正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飘落的雪花。
他先看了戴胄的奏报,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好一个戴胄,有他在,朕的法度才能真正落地。”
接着,他打开了房玄龄的密报。看到“雪夜狼踪”四个字时,他的拳头猛地握紧,眼中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兴奋。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定襄到颉利王庭的路线上一划而过。
“药师,你的第一步,走得很漂亮。”
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静静地思考着。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需要等待,等待李靖的下一步,等待草原上的内乱,烧得更旺一些。
他拿起笔,在戴胄的奏报上批示了八个字:“执法如山,朕心甚慰。”
然后,他另起一行,写道:“着吏部,擢升大理寺司直戴胄为大理寺少卿,正四品上。以彰其功。”
写完,他将两份奏报放在一边,又拿起了一份关于国库收入的报表。看着上面因新政而缓慢增长的数字,他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这个雪夜,长安城内,三处灯火,代表着帝国的三个核心。
房玄龄的灯火,是帝国的“引擎”,在为整个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戴胄的灯火,是帝国的“刹车”,在确保这台高速行驶的机器不会偏离轨道。
而李世民御书房的灯火,则是帝国的“大脑”和“心脏”。它接收着来自各个器官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发出最精准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