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男女主角是李承乾的连载历史古代小说《大唐:开局废太子?父皇一起疯吧》是由作者“笨笨的古月”创作编写,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的书友们速来,目前这本书已更新269928字。《大唐:开局废太子?父皇一起疯吧李承乾大结局更新了吗?免费看》就在下方,点即看!
大唐:开局废太子?父皇一起疯吧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翌日,太极殿。
文武百官分列两排,气氛有些凝重。
许多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站在前列的魏王李泰,以及那个空置的太子之位。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李世民,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
他昨夜几乎一宿未眠,李承乾那绝望的控诉和长孙皇后苍白的病容在他的脑海中反复的闪现。
侍中魏征率先出列,禀报了几件常规政务,李世民一一颔首,处理得极其快速,似乎与平日并无不同。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
短暂的平静后,礼部侍郎崔仁师,手持笏板,走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
“讲。”
崔仁师躬身,语气沉痛的开口说道:
“陛下,昨日东宫之事,虽陛下严令不得外传,但是长安城内已是流言纷纷,人心惶惶。
太子殿下言行确有失当之处,简直骇人听闻,恐非社稷之福。”
他顿了顿,偷偷的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见李世民并没有反应,只是静静的听着,便鼓起勇气继续说道:
“储君,是国之根本。
根基动摇,国家就会陷入危难。
如今的太子殿下心智失常,行为悖逆,品德上存在重大缺陷,已经难以承担储君的重任了。
为了大唐千秋万代的基业着想,臣……臣斗胆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效仿古代的圣贤君主,拿出‘壮士断腕’的果断魄力。
废除太子李承乾的储君之位,另外选择品德贤良的皇子,确立其东宫太子的身份,以此安定天下臣民的心!”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虽然大家都有预感,但谁也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人,竟如此直接地将“废太子”三个字抛了出来!
紧接着,不等李世民开口,又有三四名官员接连出列齐声附和道:
“臣附议!陛下,太子失德,已非秘密。如今更是惊扰圣驾,气病皇后,其行径实难宽宥!”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储君,更不可有一失德之储君!如今太子自毁长城,正是陛下革除积弊,重立国本之时!”
“魏王殿下仁孝聪慧,才华横溢,深得陛下宠爱,亦颇受百官敬重,乃众望所归!恳请陛下立魏王李泰为皇太子!”
“恳请陛下立魏王为太子!”
龙椅上,李世民的脸色依旧平静,但放在御案下的手,指节已然微微发白。
他看向了站在一旁,一副惶恐不安模样的李泰,缓缓开口说道:
“青雀。”
李泰浑身一颤,仿佛被吓了一跳,急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都带着哭腔喊道:
“父皇!儿臣万万不敢!诸位大人万万不可如此啊!”
他抬起头,一脸真诚的继续说道:
“大哥乃国之储君,纵有一时糊涂,亦是儿臣的嫡亲兄长!
儿臣心中唯有盼大哥早日康健,绝无半点非分之想。
此等言论,实乃陷儿臣于不仁不义之地!
请父皇明鉴,切勿听信!”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停的磕头。
李世民看着他,淡淡的说道:
“哦?如此说来,你对这件事毫不知情了?”
李泰赶忙说道:
“儿臣若是知道一点,那就天打雷劈!
一定是诸位大人忧心国事,才会出此下策。
但请父皇万万以大哥为重,以幕后凤体为重。
储位之事,父皇自有圣断,儿臣绝无妄念。”
那崔仁师见状立刻接话说道:
“陛下!
魏王殿下心怀仁厚,能顾念兄弟间的情谊,又能体谅陛下的心意,这实在是大唐的福气。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才更应该替陛下分担忧愁,为江山社稷的长远安危谋划!”
“太子之位空悬一日,国本便动摇一日!
非是臣等要逼陛下,实是太子自绝于天下。
如今非是议立魏王,而是请陛下废黜失德之太子,至于另立何人,自是陛下乾纲独断!
但是魏王殿下贤名,天下皆知,乃众望所归啊陛下!”
“众望所归?”
李世民轻轻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目光又看向了下面的百官。
被他目光扫到的人,都不自觉的低下头去。
大殿内的气氛顿时变的无比压抑。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眉头紧锁,交换着眼神,却都暂时选择沉默。
陛下的态度又晦暗不明,他们不敢轻易表态。
可是魏征却忍不住了,他猛地上前一步。
“陛下!老臣以为不可!”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魏征的身上。
“储君废立,乃国之根本,岂能因一时风波而轻言废黜?
太子纵有错失,亦当查明原委,加以教诲!
焉能因朝臣几句议论,便行废立之事?
此非明君所为!更非国家之福!”
他又转向了崔仁师等人,厉声喝道:
“尔等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却在此陛下忧心,皇后卧床之际,串联逼宫,急于更易国本,究竟是何居心?”
崔仁师被骂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强自争辩道:
“魏大夫!我等正是为国本着想。
太子言行疯癫,岂可再居储位?
若是引发朝局动荡,谁人能负其责?”
“疯癫?”
魏征冷笑一声,
“老夫看尔等才是利令智昏!”
“你!”
“够了!”
李世民直接开口怒喝一声。
“太子之事,朕自有决断,今日不必再议。”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在宫门外戛然而止。
不多时,一名风尘仆仆、盔甲沾满泥土的传令兵在禁军护卫下疾步入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紧急军情!”
传令兵气喘吁吁的双手高举一份密封文书。
内侍急忙接过文书,检查火漆完好后,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撕开封印,快速浏览内容,脸色逐渐变得铁青。
“何时发生的事情?”
“回陛下,五日前午夜,兰州府牢狱发生暴动,数十名死囚越狱,杀害狱卒七人,伤十五人。
暴徒随后冲击府衙,刺史大人组织官兵镇压,激战一夜,方才平息。伤亡……惨重。”
传令兵伏在地上,不敢抬头。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军报微微颤抖。
“五日前……午夜……”
房玄龄见状,出列问道:
“陛下,究竟发生何事?”
李世民没有回答,反而看向传令兵追问道:
“暴动首领,可是一个脸上有刀疤,右耳缺失的壮汉?名叫刘莽?”
传令兵惊讶地抬头回道:
“陛下如何得知?正是此人!
他原是陇西一带的悍匪,杀人越货,手段残忍,被捕后本已判秋后问斩……”
“够了!”
李世民厉声打断,手中的军报飘落在地。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何皇帝会对千里之外一个死囚如此了解。
长孙无忌小心拾起军报,快速浏览后,脸色也骤然变化。
他与房玄龄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
“陛下。”
房玄龄上前一步,压低声音,
“此事莫非与……”
李世民猛地抬手制止了他,深吸一口气,对群臣说道:
“兰州暴动已平,逆首伏诛,此事交由兵部和刑部后续处理。
退朝!”
不等百官反应,李世民已拂袖而起,大步向后殿走去,同时厉声道:
“辅机、玄龄,跟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