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非常火的悬疑灵异小说恐怖笑谈故事馆讲述了林深之间一系列的故事,大神作者觉一觉对内容描写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恐怖笑谈故事馆》以1308904字连载状态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也喜欢这本书。
恐怖笑谈故事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陈默把发簪带回了堂屋,仔细擦拭干净。发簪上的梅花雕刻得很精致,看得出来,当年的主人很喜欢它。
他隐隐觉得,这根发簪和晚晴的死有关。
他决定去镇上打听一下晚晴的事。李老头年纪大了,知道的可能不多,或许还有其他老人记得。
他在镇上转了一圈,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晚晴是谁。直到他走到镇尾的一个老茶馆,遇到一个正在晒太阳的老太太。
老太太今年九十多岁了,耳朵有点背,但思路还很清晰。听说陈默是槐安堂的后人,她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
“你说的晚晴,是不是陈家的二小姐?”老太太问。
“应该是吧,她当年住在槐安堂。”陈默说。
老太太叹了口气:“那姑娘,命苦啊。”
老太太告诉陈默,晚晴的父亲是个秀才,早年在外地做过官,后来因为得罪了人,才回到青溪镇,买下了槐安堂。晚晴的母亲死得早,父亲对她管教很严,很少让她出门。
晚晴十六岁那年,她的表哥来看她。表哥是个戏子,长得一表人才,能说会道,晚晴很快就对他动了心。两人偷偷来往了一段时间,感情越来越好。
可晚晴的父亲坚决反对,他觉得戏子身份低微,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他把晚晴关在家里,不准她再和表哥见面。
“后来呢?”陈默追问。
“后来……”老太太顿了顿,似乎在回忆一件不愿想起的往事,“后来就听说,晚晴投井死了。但我娘说,她死的前一天晚上,听到槐安堂里有争吵声,还有女人的哭声。”
“我娘还说,第二天早上,看到晚晴的表哥慌慌张张地从槐安堂跑出来,身上沾着泥。”
陈默的心猛地一沉:“您是说,晚晴的死,可能和她表哥有关?”
老太太点点头:“不好说啊。那时候兵荒马乱的,谁也没心思管这些闲事。晚晴的父亲对外只说是女儿想不开,草草就把她葬了。没过多久,她父亲也病死了,槐安堂就空了下来。”
陈默回到槐安堂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手里捏着那根发簪,脑子里乱糟糟的。
如果老太太说的是真的,那晚晴就不是自杀,而是被人害死的,凶手很可能就是她的表哥!
可她的表哥为什么要杀她?是因为她父亲反对他们在一起,还是有别的原因?
就在这时,他听见二楼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来回走动。
他站起身,拿起手电筒,朝楼梯走去。
二楼的走廊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脂粉香,和昨天闻到的一样。
脚步声是从最里面的那间卧室传来的,就是他发现日记的那间。
陈默走到卧室门口,门虚掩着,里面透出微弱的光。
他轻轻推开门,愣住了。
卧室里,那个穿青色旗袍的女人正坐在梳妆台前,背对着他,手里拿着一把梳子,慢慢地梳着头发。她的头发很长,乌黑亮丽,垂到腰间。
梳妆台上的镜子,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干净了,清晰地映出了她的侧脸。
那是一张极其美丽的脸,眉如远黛,眼若秋水,只是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眼神空洞,像是没有灵魂的木偶。
“晚晴?”陈默试探着喊了一声。
女人梳头的动作停了下来,缓缓地转过头。
当看到她的脸时,陈默倒吸了一口凉气。
她的脖子上,有一道深深的勒痕,紫黑色的,像是被人用绳子勒过。
晚晴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陈默,嘴角慢慢咧开,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你……终于来了……”
“是你表哥害死你的,对吗?”陈默鼓起勇气问道。
晚晴没有回答,只是伸出手指,指向梳妆台的抽屉。
陈默走过去,拉开抽屉,里面除了那本日记,还有一个小小的锦盒。
他打开锦盒,里面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男一女,男的眉清目秀,穿着长衫,女的正是晚晴,笑靥如花,依偎在男人身边。
这个男人,应该就是她的表哥。
照片的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赠晚晴,民国三年,秋。
民国三年,是1914年,晚晴死的时候,应该就是这一年。
陈默拿起照片,忽然发现照片的角落,有一个模糊的印记,像是一个印章。他仔细辨认了一下,认出是“德顺班”三个字。
德顺班?那是民国时期很有名的一个戏班。
就在这时,晚晴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像是烟雾一样,渐渐消散在空气中。
“井……井里……”她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彻底消失了。
陈默明白她的意思,她是想让他去井里找真相。
他拿着手电筒,再次来到后院,掀开井盖,朝井里看去。
这一次,他看得更清楚了。淤泥里,除了刚才找到的发簪,似乎还有别的东西。
他找来一根绳子,系在腰上,让绳子的另一端缠在井栏上,然后深吸一口气,慢慢滑进了井里。
井底的淤泥很厚,踩上去软绵绵的,腥臭的气味更加浓烈。
他用手在淤泥里摸索着,忽然摸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他用力一拽,把它从淤泥里拉了出来。
是一个木质的盒子,上面刻着花纹,已经被水泡得发胀了。
陈默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叠信,还有一个银质的锁片。
信是晚晴写给表哥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和思念。最后一封信里,她提到自己怀孕了,想和表哥私奔,离开青溪镇。
而那个银质锁片,上面刻着一个“安”字,背面刻着一行小字:愿吾儿平安长大。
陈默的心里豁然开朗。
晚晴的表哥,根本不是真心爱她。他只是看中了晚晴家的财产,当他得知晚晴怀孕后,怕事情败露,就狠心杀了她,把她扔进了井里,还伪造了她投井自杀的假象。
而晚晴脖子上的勒痕,就是被他用绳子勒的。
陈默拿着信和锁片,爬出井口,心里五味杂陈。
他把晚晴的尸骨从井里打捞出来,按照当地的习俗,重新安葬在山脚下,墓碑上刻着“陈晚晴之墓”。
他把那根发簪、照片、信和锁片,都放在了墓前。
“晚晴,安息吧。”他轻声说。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墓前的香烛轻轻摇曳,像是有人在道谢。
陈默抬起头,仿佛看到晚晴的身影站在不远处,对着他微微一笑,然后渐渐消散在阳光里。
陈默没有卖掉槐安堂,他留了下来,把老宅重新修缮了一番。
他在晚晴住过的那间卧室里,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一些她生前的遗物:几件绣品,一本诗集,还有一个小小的梳妆台,上面摆着一瓶已经干涸的胭脂。
陈默把这些遗物整理好,放在了一个柜子里,像是在守护着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会听到后院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或者闻到淡淡的脂粉香。但他不再害怕了,他知道,那是晚晴来看他了。
他会泡上一杯茶,坐在堂屋里,静静地听着,仿佛在听一个跨越了百年的故事。
青溪镇的老人们都说,槐安堂的邪气散了。
只有陈默知道,不是邪气散了,而是晚晴的执念消了。她终于等到了那个能为她昭雪沉冤的人,终于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而槐安堂,依旧矗立在青溪镇的巷尾,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也守护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只是偶尔,当有人路过老宅门口时,会隐约听到,里面传来悠扬的琴声,还有女人温柔的歌声,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忧伤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