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售楼女王》中的苏晚晴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都市日常类型的小说被爱吃米筛爬的帕特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售楼女王》小说以130018字连载状态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喜欢看这本小说。
售楼女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4章 这单不赚钱,但我必须接
周一清晨的空气,仿佛被无形的压力压缩得格外稀薄。
销售部的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主位上那个妆容精致、眼神淬着冰的女人——销售总监,赵美琴。
赵美琴冷冷扫视一圈,目光在苏晚晴身上停留了两秒,随即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死寂的会议室里炸开:“根据公司最新战略调整,即日起,销售部全体人员,禁止承接任何非佣金类咨询服务。”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视线“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到了苏晚晴身上。
谁不知道,苏晚晴一手建立的“父亲之家”公益专线,就是典型的“非佣金类咨询服务”。
这条专线不为签单,只为那些被子女购房问题困扰的老人提供免费、专业的政策和市场解读。
赵美琴这一招,釜底抽薪,就是要斩断苏晚晴积攒口碑的根。
同事们或同情,或幸灾乐祸,或作壁上观,都在等着看苏晚晴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发难。
然而,苏晚晴的脸上没有丝毫慌乱,甚至连一丝波澜都未曾泛起。
她只是静静地站起身,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文件,不疾不徐地走到投影仪前,连接上电脑。
“赵总监,各位同事。”她的声音清澈而平稳,仿佛刚才那条新规与她毫无关系,“在讨论新规之前,我想分享一份我上个季度的工作总结——《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分析报告》。”
屏幕上,清晰的图表和数据流淌而出。
“经我服务的客户,后期转介绍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转介绍来的新客户,并非集中在传统购房群体,而是高度集中于教育、医疗以及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苏晚晴的声音掷地有声,“他们,才是我们公司未来真正的价值增长点。”
赵美琴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她没想到苏晚晴不反驳、不争辩,反而用无可辩驳的业绩数据,将她的“公益行为”升华到了公司战略布局的高度。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善心,而是一种精准到可怕的、超前的客户筛选和关系维护。
会议室里,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集团副总监抬了抬眼皮,深深地看了苏晚晴一眼,最终拿起笔,在会议纪要上批下了一行字:“个人行为,自负风险。”
没有支持,但也没有禁止。
这是苏晚晴用实力为自己争取到的一线生机。
会议结束,风波暂平。
当晚,苏晚晴刚回到公寓,门铃便响了。
门外,是厉景深那位永远面无表情的特助,他递上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U盘,低声道:“厉总的东西。”
没有多余的解释,转身便融入了夜色。
苏晚晴关上门,将加密U盘插入电脑。
里面只有一个文件夹,命名为“林秀兰·安居可行性评估”。
点开后,是一段画质模糊的监控视频。
视频里,一位体态略显佝偻的中年女性,在一家高端养老社区门口徘徊了很久,眼神空洞而迷茫,最终,她像是放弃了什么,蹒跚着转身离开。
林秀兰?
这个名字让苏晚晴的心猛地一沉。
她迅速在内部加密库和公开资料中交叉检索,一条三年前的新闻赫然跳出——景深资本创始人厉景深之母林秀兰,因阿尔茨海默症病情恶化不幸走失,数月后警方在江边发现其随身物品,官方通报为“意外溺亡”。
报道特别注明,家属并未见到遗体。
苏晚晴的指尖瞬间冰凉。
这哪里是什么购房委托,这分明是一场横跨三年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寻踪。
厉景深,那个在商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男人,竟在用这种方式,寻找一个被全世界宣告死亡的母亲。
她的专业本能被瞬间点燃。
她连夜调取了全市近三年所有养老机构的退住记录,将数据导入自己编写的分析模型,再结合城市交通卡口的影像数据,对数万条信息进行筛选比对。
天亮时分,七位体貌特征高度相似的老人名单出现在屏幕上。
逐一排查的过程枯燥而艰难。
直到第三天,一个名叫“李素芬”的患者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位老人在城北一家安宁疗护中心短暂停留过六个月,退住原因不明。
最关键的是,她在疗护中心留下的指纹残迹,与苏晚晴通过特殊渠道拿到的林秀兰十年前的体检档案指纹,存在七个特征点的部分吻合。
就是她!
苏晚晴没有惊动任何人,而是以“公益组织调研员”的身份,预约了对该疗护中心的探访。
在“李素芬”曾经住过的房间里,她借口评估居住环境,不动声色地用手机拍下房间的每一个细节。
当镜头扫过床头柜时,她的呼吸停滞了——那里放着一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唐诗三百首》,那个版本、那个封面的磨损痕迹,与厉景深办公室书架上那本一模一样。
赵美琴的眼线遍布公司。
苏晚晴频繁的外出和异常的考勤记录,很快就传到了她的耳朵里。
她把助理小陈叫进办公室,命令他立刻调取苏晚晴的所有打卡记录。
小陈是苏晚晴带出来的实习生,他犹豫再三,故意将报告拖延了半天,然后趁着午休,悄悄给苏晚晴发了条信息:“晴姐,赵总监盯上你了。她说你要是再搞这些‘不务正业’的事,就直接取消你今年的年度评优资格。”
片刻后,苏晚晴的回复只有简短的五个字:“我不参评了。”
随即,公司的内部协作系统里,多出了一个由苏晚晴创建的公益项目标签——“城市温暖计划”。
她将所有非盈利性质的咨询记录,全部自动归档到这个标签下,完美地规避了销售部的业绩考核追踪。
夜,深沉如墨。
苏晚晴独自一人,在城北安宁疗护中心外的一棵大树后静静蹲守。
她需要一个百分之百的确认。
不知过了多久,疗护中心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位护工搀扶着一位老人,颤巍巍地出来散步。
月光温柔地洒下,照亮了老人那张布满风霜却依稀可见温婉的脸。
那一瞬间,苏晚晴的心跳几乎停止。
视频里的身影,档案里的照片,与眼前这张脸完全重合。
是林秀兰,她还活着。
苏晚晴没有贸然上前。
她知道,对于一个认知障碍患者,任何突然的刺激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她悄然后退,消失在夜色中。
回到家,她没有丝毫睡意,而是通宵达旦,凭借自己对建筑、心理和老年关怀的深刻理解,撰写了一份近万字的《认知障碍长者宜居环境改造方案》。
方案的核心,是她独创的“记忆锚点重建法”——通过精准复刻患者记忆深处的旧物、气味、声音,构建一个安全而熟悉的环境,来唤醒和稳固她们的深层记忆。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
苏晚晴将打印好的方案,连同那张在月光下抓拍的老人侧脸照片,一同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
她没有通过任何助理,而是亲自驾车来到景深资本的总部大楼,将信封交给了前台。
信封上,收件人是厉景深。
备注栏里,只有她用清秀字迹写下的四个字。
她还活着。
做完这一切,她转身离开,阳光刺破云层,在她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
同一时间,摩天大楼的最顶层,总裁办公室内。
厉景深独自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苏醒的城市。
他手中紧紧攥着那个刚送上来的牛皮纸信封,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的目光死死锁住信封上那娟秀而有力的四个字,良久,良久。
那双在商场上从未有过丝毫波澜的深邃眼眸,此刻却风暴汇聚。
握着信封的手指,开始无法抑制地微微颤抖。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在他身后投下孤寂而庞大的剪影,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