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那年那事那天最新章节,那年那事那天免费阅读

那年那事那天

作者:曾经在过

字数:138696字

2025-08-10 18:46:35 连载

简介

那年那事那天》中的苏念周静楠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青春甜宠风格小说被曾经在过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曾经在过”大大已经写了138696字。

那年那事那天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高二(四)班的空气,弥漫着纸张和墨水的独特气味,与理科班实验室的刺鼻截然不同。对刚刚转入的苏念和苏鸿而言,这陌生的环境并未带来预想中的轻松,反而是一种更深沉的无所适从。他们穿着磨损的运动服,背着旧运动包,坐在教室后排靠窗的位置,像两株移植不当的野草,努力想在这片文字的土壤里扎根。

课桌上是崭新的历史、政治、地理课本,油墨清香,却重若千钧。

班主任卢老师走上讲台。她身形单薄,穿着洗得发白的素色衬衫和长裤,脑后挽着一个简单利落的发髻。但当她那双异常明亮、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眼睛透过镜片扫视全班时,一种沉静而强大的气场悄然弥漫开来。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沉稳,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苏念,苏鸿,”卢老师的目光在两人身上停留,平静而专注,没有丝毫刻意的“关照”或隐藏的审视,“欢迎加入文科四班。文科的路,不是逃避,而是另一种跋涉。它需要的韧劲,不亚于你们在跑道上的冲刺。”她的目光扫过全班,“文字是思想的跑道,历史是经验的沙坑,政治是协作的球场。在这里流下的汗水,是静坐沉思时额角的细密,是反复咀嚼字句时的专注。我相信,能承受训练场磨砺的人,心里都有一团不灭的火。试着把这团火,也用来照亮这些书页和思考。未必不能走出属于你们的,独特的轨迹。”

尤其是那句“文字是思想的跑道,历史是经验的沙坑,政治是协作的球场”,像一颗微小的火星,骤然投入苏念死寂的心湖深处,激起一丝微弱到几乎无法感知的涟漪。意义?他早已不敢奢望。但卢老师话语里那份平实而坚定的信任,那份将他们视为“心里有火”的普通学生而非“特殊群体”的尊重,是他们从未体验过的。一丝极其微弱、连他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触动,在冰封的心底最深处,极其缓慢地漾开了一点点水纹。

融入的过程磕磕绊绊。大量需要记忆和理解的文字,让习惯了肌肉记忆的两人举步维艰。但这个班级并非只有书斋。

很快,他们发现了另外三个穿着运动服的身影——张伟和李洋,两个嗓门洪亮、性格爽直的男生,主攻田径;还有一个女生,曾荏苒(rěn rǎn),她个子不高,扎着利落的马尾辫,脖颈线条流畅,眼神明亮而沉静,座位上放着一把南刀,是三中建校以来最成功的武术特长生。

同类的气息让他们迅速靠近。课间,张伟和李洋会大大咧咧地围过来,拍着苏念和苏鸿的肩膀:“嘿!新战友!以后训练场一起扛啊!” 曾荏苒则显得更沉稳些,她的目光偶尔会落在沉默的苏念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观察。当苏鸿揉着隐隐作痛的膝盖皱眉时,她会自然地递过来一小瓶舒缓喷雾,声音清脆利落:“试试这个,队医说对劳损有效。” 她个子高,递东西时微微俯身,动作却干脆利落。

共同的体育生身份和相似的学业困境(张伟对着政治论述题抓耳挠腮,李洋背历史时间线背得唉声叹气),让这五个人在文科的海洋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互相依偎的浮岛。他们一起在训练后冲回教室赶晚自习,互相借阅涂写得乱七八糟的笔记(错误率感人),抱怨文科的“咬文嚼字”,也分享训练中的趣事和挫败。苏鸿似乎更容易被这种氛围感染,话渐渐多了,和张伟、李洋的斗嘴成了课间一景。

苏念大部分时候仍是沉默的。他强迫自己跟上节奏,在张伟李洋插科打诨时牵动嘴角,在曾荏苒递来整理好的重点时低声说“谢谢”。他翻开书本,试图理解那些王朝兴替、政策变迁。然而,那种深入骨髓的疲惫感和挥之不去的虚无感,从未真正远离。

而在无人知晓的深夜。

当宿舍归于寂静(苏鸿有时会去张伟他们那边讨论训练计划),苏念独自坐在书桌前。台灯惨白的光线像探照灯,无情地照亮摊开的作业本上那些涂改得面目全非、依旧漏洞百出的答案。那些文字和题目瞬间扭曲、放大,变成无数只狰狞的怪兽,朝他无声咆哮。一股冰冷刺骨的绝望毫无预兆地攫住他,心脏被无形的手狠狠攥紧,每一次搏动都带来窒息的剧痛。冷汗瞬间浸透单薄的背心,指尖冰冷僵硬,无法动弹。

脑海中,张浩文那张带着讥诮的嘴脸、父母电话里沉重的叹息、物理试卷上猩红的分数、卢老师温和目光下隐含的压力……各种画面和声音如同失控的、高速旋转的万花筒,疯狂地交织、碰撞、放大,最终汇聚成一片尖锐刺耳、几乎要撕裂耳膜的噪音洪流。

“废物……”

“你什么都做不好……”

“白费力气……”

“让他们彻底失望……”

无声的嘶吼在胸腔里疯狂冲撞,喉咙却被死死扼住,发不出任何声音。巨大的无力感和自我厌弃如同粘稠的黑色沥青,将他从头到脚彻底包裹、淹没。他只能死死咬住自己的手臂,用牙齿深陷皮肉的锐痛来对抗那几乎要将他精神彻底撕碎的风暴,直到口中尝到浓重的、令人作呕的铁锈味,身体因极度的压抑而剧烈颤抖。第二天,长袖校服会严严实实地遮住那圈青紫带血的可怖牙印。在张伟、李洋、苏鸿,甚至敏锐的曾荏苒面前,他依旧是那个沉默、努力但稍显阴郁的队友。没有人知道,这具看似平静的躯壳里,正经历着怎样一次次毁灭性的、无声的海啸。

这样的日子没有过多久,由于校长新的规定盛大的开学典礼推迟到了十月在炽热的阳光下举行。操场上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充满了新学期的喧嚣与憧憬。苏念和苏鸿站在高二文科班的队列里,穿着统一的校服,努力挺直脊背,却感觉与周围热烈兴奋的氛围隔着一层厚厚的、冰冷的玻璃。

冗长的校领导讲话终于结束。主持人清亮的声音带着笑意宣布:“下面,有请高二优秀学生代表,张浩文同学发言!同时,我们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高一新生代表,周静楠同学,共同分享他们对新学年的展望!”

张浩文!周静楠!

这两个名字如同两道惊雷,带着截然不同的毁灭力,狠狠劈在苏念的头顶!

他猛地抬起头,瞳孔骤然缩紧,像被钉住一般死死盯住主席台。

张浩文一身笔挺的校服,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自信微笑,步履从容地走上台。他接过话筒,声音洪亮饱满,抑扬顿挫地宣讲着“追求卓越”、“责任担当”、“为校争光”,俨然一副未来领袖的派头。他的目光扫视全场,当掠过高二区域时,极其短暂地在苏念的方向停顿了微不可察的一瞬,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唯有苏念能清晰解读的、混合着极致轻蔑与胜利者嘲弄的弧度。那眼神无声地宣告:看,这才是属于我的高度。

屈辱和愤怒如同滚烫的岩浆,轰然冲上苏念的头顶,烧得他眼前阵阵发黑,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几乎要刺破皮肤。他全身的肌肉绷紧,用尽所有意志力才克制住自己没有失态。

紧接着,另一个身影走上了台。阳光仿佛格外眷顾她,崭新的校服勾勒出纤细的身形,马尾辫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当她抬起眼眸,望向台下时,那张曾在行政楼公告栏前有过短暂交集、带着困惑和善意的脸庞,清晰地映入了苏念的视线!

周静楠!真的是她!那个被他撞到、又被他仓惶逃离的高一女孩!她竟然是新生代表?和张浩文同台?

周静楠的声音响起,清澈、平稳,带着少女特有的柔韧与沉静:“……很荣幸作为高一新生站在这里。三中是一片充满可能的沃土,我期待在这里汲取知识,探索未知,与同学们共同成长。前路或许有挑战,但我相信,心怀热忱,脚踏实地,每一步努力都会在时光里留下印记……” 她的发言没有张浩文那种刻意营造的慷慨激昂,却自有一种真诚的力量和沉静的感染力。

苏念呆呆地望着台上那个沐浴在金色阳光里、自信从容、仿佛周身都在发光的女孩。她的言语,她此刻耀眼的存在,与记忆中那个被他撞到时略显无措的身影,以及自己此刻深陷泥潭、满身狼狈的现状,形成了刺眼到令人心口剧痛的、天堑般的鸿沟。

一个是站在聚光灯下、前途似锦的天之骄女,一个是挣扎在深渊边缘、连脚下的立足之地都摇摇欲坠的弃子。

一个是张浩文口中“准备充分”的完美典范,一个是他连名字都不屑于提及的“失败者”。

命运仿佛开了一个极致残忍的玩笑。那个他曾仓惶逃离、微不足道的交集点,此刻却以如此戏剧性、如此高高在上的姿态,重新撞入他晦暗的世界,并与那个带给他最深重耻辱的人并肩而立。

一股混杂着极致震惊、浓烈苦涩、刺骨的自惭形秽以及更深沉绝望的冰冷寒流,瞬间席卷了苏念的四肢百骸。他感觉周围的喧嚣瞬间被抽离,阳光变得异常刺眼而冰冷。他站在密集的人群中,却像被彻底放逐到了无垠的、死寂的荒原。巨大的孤独感和荒谬感将他彻底吞噬。台上那两张光芒四射的脸庞——一张虚伪可憎,一张陌生却如利刃般刺痛——像两把烧红的烙铁,带着毁灭性的温度,狠狠烙印在他的心上。

他猛地低下头,肩膀无法抑制地剧烈颤抖起来,指甲更深地陷入掌心,用那熟悉的、自虐般的锐痛,徒劳地对抗着这突如其来的、比张浩文带来的羞辱更甚百倍的灭顶冲击。世界,在他低垂的眼帘前,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丝光亮,沉入无边黑暗。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