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免费在线阅读星辰大海星际探索小说的正规网站有哪些?

星辰大海星际探索

作者:呼兰浩

字数:124677字

2025-08-02 18:12:09 连载

简介

喜欢科幻末世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星辰大海星际探索》?作者“呼兰浩”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林小满李昂形象。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加入书架吧!

星辰大海星际探索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虹湾的阳光斜斜地切过实验舱顶,在控制台的屏幕上投下一道亮斑。赵启明盯着氦三装置的监测数据,指尖在冷却系统的参数面板上悬停 —— 等离子体的温度比清晨高了 2℃,得把循环水流量再调大些。

“李昂,主泵压力提到 0.8 兆帕,” 他头也不抬地说,“刚才月背传的‘高温期冷却方案’里提过,超过 1200℃就得加流量,别等警报响了再动。”

实验舱另一角,李昂正蹲在 3D 打印机旁,手里捏着块刚成形的管道接头。那接头泛着月壤特有的暗灰色,表面还留着细密的打印纹路 —— 这是用虹湾玄武岩粉末混合地球黏合剂做的,第三次试打才勉强达标。“知道了,” 她把接头举到光线下转了转,“不过这玩意儿还是不经造,刚才测耐压,刚到 1.2 兆帕就出了道裂纹。后面来的人带的金属备件,可得早点到。”

生态舱里飘着淡淡的植物气息。吴悠正用滴管给绿豆芽浇水,培养箱的玻璃壁上凝着层薄露,把那些歪歪扭扭的嫩芽映得发绿。最壮的几株已经顶到了箱盖,根系在灰色的月壤里盘成一团,白色的须根甚至钻进了培养箱的透气孔。

“赵工,你看这个,” 他举着检测仪凑过去,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显示土壤中的钾含量比上周降了 0.4%,“根系好像真能分解月壤里的钾。林小满他们月背黑夜不是在测藻类分解钛的效率吗?说不定能凑一套‘植物 + 藻类’的方案,以后连肥料都省了。”

赵启明刚调完冷却参数,闻言走过来瞥了眼检测仪:“把数据整理下,发给月背。他们黑夜没太阳,正琢磨着用 LED 补光种点速生菜,说不定用得上。”

通信器突然 “咔嗒” 响了一声,林小满的声音带着月背黑夜特有的电流杂音传过来,像隔着层磨砂玻璃:“虹湾,听到吗?我们刚跑完藻类舱的夜间循环模拟,废水里的有机质浓度够当豆芽营养液了。你们白天的水培箱要不要试试?参数我发过去了。”

吴悠正往数据板上抄钾含量数值,笔尖顿了顿:“收到,我这就配个小剂量的试试。对了,你们的水循环系统今天怎么样?我们白天的蒸馏装置把废水里的金属离子降到安全值了,闭合率能到 93%。”

“还是 91%,” 林小满的声音顿了顿,背景里隐约有键盘敲击声,“核裂变的功率带不动蒸馏,只能靠低温沉淀。陈悦说等月背白昼到了,用太阳能试试 —— 你们白天的蒸馏参数,到时候可得借我们参考参考。”

李昂抱着那块废接头走进来,刚把它扔进回收箱,就听见实验舱的警报器响了声短促的提示音。她快步过去看屏幕,辐射监测仪显示 0.11 毫西弗 / 小时,比正常略高。

“是太阳风的小脉冲,” 她迅速调出外部监测数据,“防辐射层没事,但氦三实验最好暂停 10 分钟,等辐射降下去。”

赵启明已经切换到手动模式,等离子体注入装置的嗡鸣声渐渐低了下去。“正好,” 他揉了揉眉心,“到饭点了,轮流去加热室拿吃的。今天该我值守,你们俩先去。”

李昂应了声,转身往生态舱外走,路过吴悠身边时,瞥见他正对着通信器说话,语气比平时轻快些:“林工,你们黑夜吃的脱水饭,是不是比我们白天的更硬?我这包鸡肉味的,得泡 twice 水才能咽下去。”

通信器里传来林小满的笑声,杂音好像都淡了些:“差不多,不过我们昨天用核裂变的余热温了温,居然软了点。你们白天有太阳能,怎么不试试?”

“下次试试,” 吴悠低头给豆芽浇水,声音里带着点笑意,“对了,你们模拟的那个‘15 度倾角注入法’,我们下午打算试,到时候数据同步给你。”

加热室里的脱水食品散发着淡淡的谷物香。李昂拿了两包米饭,刚撕开包装,就听见赵启明在实验舱喊:“辐射降下来了,准备重启实验。李昂,把刚才调的冷却参数再核对一遍。”

她应着往外走,眼角瞥见吴悠还站在生态舱门口,手里捏着没泡的脱水饭,目光却落在通信器上 —— 屏幕暗着,但他指尖在边缘摩挲了两下,才转身往加热室走。

月背的黑夜依旧漫长。林小满盯着屏幕上的藻类生长曲线,忽然发现陈悦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手里端着两杯热饮 —— 用核裂变余热煮的脱水咖啡。

“吴悠他们白天的豆芽,真能分解钾?” 陈悦把一杯咖啡放在她手边,语气里带着点好奇。

“数据不会错,” 林小满抿了口咖啡,苦涩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刚才看他们传的根系照片,比地球实验室里的壮实多了。”

陈悦笑了笑,视线落在窗外 —— 月背的黑夜没有光,只有远处核裂变发电机的指示灯在黑暗里亮着,像颗孤星。“等白昼到了,咱们也试试种点。说不定以后在月球上,白天虹湾收豆芽,黑夜月背收藻类,轮换着来,谁也饿不着。”

林小满没说话,只是调出吴悠刚发的钾含量数据表,在备注栏里敲下一行字:“建议增加磷元素补充,模拟数据已附。”

虹湾的实验舱里,氦三装置重新启动,嗡鸣声混着循环系统的气流声,在白昼里织成一张细密的网。赵启明看着屏幕上重新爬升的能量曲线,忽然觉得这驻月的日子,就像这曲线一样 —— 有升有降,却总在往前挪。

通信器里,吴悠的声音传过来:“赵工,泡好的饭放你桌边了。林工说他们黑夜算的‘0.97 临界值’,下午咱们争取冲一把。”

“知道了,” 赵启明应着,目光从曲线移向窗外。阳光正慢慢西斜,把太阳能板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在地上画了道无声的刻度。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