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远航:世界的主角》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都市日常小说,作者“不老小孩老陆”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是林夏苏暖、陈哲,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2章,总字数129461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第2章 同行者作为第一章的自然延续,都市初见中的“同行者”篇章,在三地生活与都市社交的脉络下展开。晨光明媚的三楼咖啡馆,成为我们梳理三地生活的起点。我站在落地窗前,望着A城街道上匆忙穿梭的行人,浅黄的…
《都市远航:世界的主角》精彩章节试读
第2章 同行者
作为第一章的自然延续,都市初见中的“同行者”篇章,在三地生活与都市社交的脉络下展开。晨光明媚的三楼咖啡馆,成为我们梳理三地生活的起点。
我站在落地窗前,望着A城街道上匆忙穿梭的行人,浅黄的光斑在路面流动。苏暖正摆弄她新购的复古台灯——灯罩上贴满淡粉蕾丝,暖光将她的侧影晕染成温柔的轮廓;陈哲斜靠在木质座椅上,指尖划过手机屏幕,偶尔瞥向盛着拿铁的玻璃杯。
“我们这三地生活,最值得提及的,便是和普通都市人共享空间时的惺惺相惜,”我轻声说,咖啡勺轻敲杯壁,发出清亮的“叮”声,惊得苏暖抬头看我。她将台灯光影投在桌面画布上,画布上是A城老街区的模样,笔触间满是记忆里消逝的光影。“你说得对,那种在A城咖啡馆碰见‘老熟人’,在B城写字楼认识新同事,在C城街头偶遇曾仰慕的人,这就是都市社交的奇妙吧?”
陈哲将手机屏幕转向我们,屏幕里是B城最新商业街区全景,他笑着点动屏幕:“你看这里,人流如织,本该喧嚣,可我刚才路过你说的那家老咖啡馆时,居然能安静坐下,读一本书。” 他坐直身子,眼神悠然,“这就是三地带来的不同触感啊,每处地方都有属于我们的独特社交角。”
接下来的日子,三地生活的节奏眼前清晰。A城周末,常在晨光初绽时聚集老咖啡馆,与街坊聊天,看鱼贩切鱼、老店主谈邻里琐事。苏暖此后总带本笔记本,记趣事、配手绘插画;我则用手机拍建筑光影、街坊笑容,发社交账号,获不少人感慨“生活温柔”;陈哲在吧台学习泡咖啡、和程序员聊行业行话,深夜时把咖啡与手机画面结合,配文“都市里的小确幸”,收获大量点赞。
移至B城职场社交,陈哲成熟社交感更显优势。B城公司正处于创意革新期,陈哲加班时常参与同事讨论方案,他分享A城咖啡馆的手绘灵感和观察,没想到那些同事被新奇点子打动,让他的提案被采纳,团队的社交氛围因此轻松许多。苏暖到B城拜访他时,常到创意工作室看看,看着同事们围绕方案讨论,她感念陈哲的社交“暖糖”,和他互动愈发自然。
C城则给了我们街头社交的新体验。每周末,我们常到C城的广场参加义务装饰市集,苏暖手绘创意插画,涂成街头的明信片,尽心尽力搭配色彩;陈哲了解到当地企业的招聘信息,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介绍,他们都享受C城那种活跃又真诚的社交氛围。我发现C城街头的行人,会好奇和苏暖探讨绘画主题,会信任陈哲介绍的活动信息,仿佛三地生活让我们都有了某种“友好标识”。
然而,就在这几地社交逐渐熟稔时,一个微小的波动打破了平静。A城的咖啡馆里,一位顾客突然提到本地正在调查老街区保存计划,苏暖紧张——因为她正筹备A城老街区手绘展,陈哲从B城传来的消息则显示,当地企业在C城有扩张意图,或会影响C城文化社区的发展。三人聚在A城咖啡馆,陈哲将B城项目机会与自己经历说明,苏暖望着桌上的咖啡,眉头紧紧蹙起:“三地之间的联系,原来这么错综复杂?我们就像三块浮动的石子,投进不同水域,波纹必然相互牵制?”
我望着杯中的拿铁,想起三地社交交织的画面,淡淡一笑:“都市人本就互相渗透,A城街坊、B城同事、C城路人,都在互相拉扯。你瞧这些光影线条,重叠时是不是有特别的意义?” 陈哲递给我一张早前拍的B城建筑光影图,指着屏幕里交错的线条:“这些线条重叠,是不是暗示着某种联结?”
夜色在咖啡馆的纱帘外悄然漫溢,街角的路灯把光影揉碎成细碎的金红。我们沉默了片刻,苏暖突然握住我的手:“或许,这三地之间的社交,都需要我们主动去解码彼此交织的密码?” 陈哲笑着点头,又轻叩桌沿:“但不管怎样,我们三人始终在一起,用不同的视角去看都市社交的整体,是不是既复杂又充满惊喜?”
这时,手机传来偷拍的声音,我接起,是C城的街头活动负责人来电,邀请我们参与晚上举办的“三地创意联动”提案大会,主题是需要邀请三地有创意的人来分享。我们三人同时惊觉,三地之间的社交,正要进入一场更深度融合的考验——三人的创意碰撞与社交网络,将悄然引发新的社交格局变化,这场提案大会或许会成为三地社交新篇章的起点。
小说《都市远航:世界的主角》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