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青春甜宠小说,那么《他听见了我的念》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风过藤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顾念陆响的精彩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完结,最新章节第11章,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物理课代表收作业时,顾念的练习册又空了大半,红笔圈出的“不会”比答案还多。陆响正往桌肚里塞篮球,一抬眼瞥见了,动作顿了顿,把球往旁边挪了挪,腾出块地方放她的练习册。“这道题,”他用指尖敲了敲最后一道力…
《他听见了我的念》精彩章节试读
物理课代表收作业时,顾念的练习册又空了大半,红笔圈出的“不会”比答案还多。陆响正往桌肚里塞篮球,一抬眼瞥见了,动作顿了顿,把球往旁边挪了挪,腾出块地方放她的练习册。“这道题,”他用指尖敲了敲最后一道力学题,声音还是有点冷,却比平时慢了半拍,“把物体看作质点,受力分析画出来。”她捏着笔迟迟不动,草稿纸上空空如也。“我……分不清哪个是合力。”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指尖在纸上蹭出淡淡的印子——以前的物理老师总说她“逻辑混乱”,后来她就越来越怕碰物理题。他也没催,从笔袋里抽出支蓝笔,在她草稿纸空白处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没画课本上的标准模型,反而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推箱子:“你看,人推箱子的力是F1,摩擦力是F2,就像……你跟周延抢薯片时,一个往前拽,一个往后拉。”
她“噗嗤”笑出声,紧绷的肩膀松了点。“那……合力就是谁赢了?”“差不多。”他耳尖有点红,却没停笔,顺着小人的动作画出受力箭头,“方向跟大的那个力一致,就像你抢赢了薯片,方向就往你那边偏。”那天的课间,他没去打球,坐在座位上听她絮絮叨叨地问“为什么摩擦力总是跟运动方向相反”“如果箱子是圆的呢”。她的问题很基础,甚至有点幼稚,他却耐着性子,用她能懂的方式一一拆解——用她笔袋里的橡皮当“物体”,用直尺当“斜面”,连讲题时的语速都放慢了,像怕惊到什么似的。
放学时,她看着草稿纸上画满的小人、兔子和薯片袋,忽然发现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公式,好像变成了会动的小故事。他收拾书包时,瞥见她把那页草稿纸小心翼翼地折起来,夹进了物理课本,嘴角悄悄弯了下,又很快压下去,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又到了陆响头疼的语文课,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讲语文范文,说着比喻拟人的各种手法,他对着作文题发呆,笔尖在纸上戳出好几个小洞。顾念凑过去看,发现他只写了一行字:“外婆摘葡萄,掉了一颗。”“这怎么够八百字?”她拿过他的草稿本,笔尖点了点那句话,“你可以写葡萄的样子啊,紫的像什么,绿的像什么,外婆摘的时候,手是不是有皱纹,阳光落在葡萄上有没有反光……”他皱眉:“写这些没用的干嘛?”他从小就不会说软话,作文里的句子总是硬邦邦的,像块没打磨过的石头。她没反驳,翻开自己的作文本给她看。里面记着好多细碎的句子:“今天的云像棉花糖,飘得很慢”她指着那些句子,琥珀色的眼睛亮晶晶的,“难忘的瞬间,不就是这些小细节堆起来的吗?就像……你教我物理时,画的小人推箱子。”
他愣住了,看着她在他的草稿本上补充:“葡萄藤的叶子在风里晃,影子落在外婆的白发上,像给她戴了顶会动的绿帽子。”字迹圆圆的,和他的潦草形成鲜明对比,却奇异地让人觉得温暖。后来的语文课,她总把自己的摘抄本往他那边推。上面有她抄的诗句,有从杂志上剪下来的短句,甚至有她自己画的小插画——画着两个小人坐在葡萄架下,一个讲题,一个听,旁边写着“细节是会发光的”。他嘴上说着“无聊”,却会在她不注意时,偷偷把那些句子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本上。有次被她撞见,他慌忙合上本子,她却假装没看见,只是把摘抄本又往他那边推了推,轻声说:“这个句子,写作文可以用。”
题外话:
他发现她总在物理课前偷偷攥紧拳头,就提前把她可能不会的题,用红笔在自己练习册上标出思路,放在她能瞥见的位置;她知道他讨厌语文老师的批评,就把他的作文里写得好的句子标出来,用荧光笔涂得亮亮的:“你看,这里写得比我好呢”;他教她做对一道难题时,她会偷偷往他笔袋里塞颗葡萄味的糖,说“奖励你的”;她帮他改好一句作文时,他会把自己整理的物理公式表给她,说“顺便印多了一份”。
没什么轰轰烈烈,却让两个原本疏离的人,在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慢慢摸到了对方的温度——他不再是那个浑身带刺的高冷男生,她也不再是那个紧绷的“学霸”,他们在彼此的擅长里,找到了被需要的价值,也慢慢学会了:原来承认“我需要你”,和说“我帮你”一样,都是勇敢的事。
她在他的作文本里,除了修改的字句,也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写着:“你写的外婆,很像我奶奶。”窗外的阳光落在两人共用的课桌上,把蓝笔和红笔的字迹照得很清晰,像两个正在慢慢靠近的影子,终于在纸上,也在心里,有了越来越深的交叠。
小说《他听见了我的念》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