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已完结小说《带着世界地图回到秦朝》最新章节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历史古代小说,那么《带着世界地图回到秦朝》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阿斯顿功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李维的精彩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5章,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东郡的疫情通报,在三日后送入咸阳宫时,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喘息——正如李维所言,蒙恬严格执行“隔离、焚烧、沸水煮饮”三法后,新增染疫者的数量竟真的放缓了!虽未能根除,却打破了“触之即死、无药可解”的天谴…

已完结小说《带着世界地图回到秦朝》最新章节

《带着世界地图回到秦朝》精彩章节试读

东郡的疫情通报,在三日后送入咸阳宫时,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喘息——正如李维所言,蒙恬严格执行“隔离、焚烧、沸水煮饮”三法后,新增染疫者的数量竟真的放缓了!虽未能根除,却打破了“触之即死、无药可解”的天谴流言。

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章台宫激起了复杂的涟漪。始皇帝看着奏报上“疫势稍缓”四个字,目光久久未动。旒珠之后,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既有对“天书防疫法”的震惊,更有对李维这个“妖人”价值的重新掂量。

“传李维。”

当李维再次踏入章台宫时,殿内的气氛已悄然改变。文官们看他的眼神,少了几分“妖物”的鄙夷,多了几分忌惮;武将们则带着审视,仿佛在评估一件新缴获的兵器;而赵高和胡亥的目光,依旧像淬毒的冰锥,只是藏得更深了。

“李维。”始皇帝的手指点着案上的东郡奏报,“‘隔、焚、净’三法,确有其效。你那‘家传残卷’,还有何记载?”

李维心脏一紧,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疫情暂缓只是敲门砖,秦始皇要的是更深层的“天书秘密”。他定了定神,躬身道:“陛下,残卷所载,多为零星片段,草民不敢妄言。但……关于那陨石刻字之人,草民倒有一猜。”

“哦?”始皇帝的目光锐利起来,“讲。”

“此人能识‘天书’,必与草民一般,得见残卷。但其心术不正,借陨石刻字,又布疫病,绝非为秦着想。”李维顿了顿,抛出一个大胆的猜测,“草民斗胆推测,此人或为六国余孽,潜伏于东郡,妄图借‘天谴’动摇大秦根基!”

将“另一个穿越者”定性为“六国余孽”,既能解释其动机,又符合秦始皇对“反贼”的认知,最关键的是——将祸水引向了秦始皇最痛恨的群体。

“六国余孽?”始皇帝的声音陡然转寒,指尖在案上重重一叩,“查!给朕彻查东郡!凡识字者、外来客、形迹可疑者,一律严加盘查!若真是六国余孽所为……”他眼中闪过一丝暴戾,“朕要让他知道,什么叫‘焚书坑儒’的滋味!”

李维暗自松了口气,暂时将“穿越者”的风险掩盖了过去。但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

果然,始皇帝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在“天书”上:“你既识‘天书’,便再写些有用的字来。譬如……关乎‘强秦’之字。”

这是要他主动交出更多现代知识!李维咬了咬牙,决定抛出两个既重要又不至于过于惊世骇俗的字。他取过神机笔,在新的竹片上写下:

“路”。

一个“足”字旁(简化为“辶”),加一个“各”字。简洁明了,直指交通。

“铁”。

左边一个简化的“金”字旁,右边一个“失”。代表着金属与力量。

当“路”与“铁”二字出现时,蒙恬(已从东郡返回述职)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作为常年征战的将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两个字的分量——畅通的道路意味着军队调度的速度,精良的铁器意味着兵器与农具的革新!

始皇帝的呼吸也微微一滞。他抚过“路”字的走之旁,仿佛看到了驰道通达天下的景象;触过“铁”字的金旁,仿佛握住了比青铜更坚硬的力量。

“此二字……何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路’者,车马所行之道也。草民残卷记有‘大道通,四海一’之语,意为道路畅通,方能巩固一统。”李维解释道,“‘铁’者,金石之精也。其坚逾铜,可铸利器,可制农具。若能广采铁矿,精研其法,大秦兵器可锐,粮草可丰。”

他刻意简化了冶铁技术的描述,只点出“坚逾铜”的优势,避免暴露更多细节。

“好!好一个‘路’!好一个‘铁’!”始皇帝猛地站起身,玄黑袍袖无风自动,“蒙恬!”

“臣在!”

“传朕旨意,征发徭役,扩修驰道!凡‘路’之所及,皆插秦旗!”

“臣遵旨!”

“少府令!”

“臣在!”掌管手工业的官员连忙出列。

“朕命你,即刻组织工匠,随李维前往矿山!凡他所言‘铁’之法,一概照办!若能炼出逾铜之铁……”始皇帝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焰,“朕赏你万户侯!”

“臣遵旨!”

李维的心沉了下去。他被推上了“冶铁指导”的位置,这比仿制神机笔更危险——冶铁涉及的技术链条太长,他那点皮毛知识,根本撑不起“逾铜之铁”的期望!

果不其然,退朝时,赵高带着胡亥堵住了他的去路。

“李工师好手段啊。”赵高皮笑肉不笑,“凭两字便得陛下如此器重,怕是忘了天工坊的仿笔还没成吧?”

胡亥则贪婪地盯着他手中的神机笔:“李维,你那支笔借本公子用几日?待本公子学会写‘铁’字,父皇定会更高兴。”

李维握紧笔,强忍着厌恶:“公子恕罪,此笔乃陛下命臣仿制之基,不敢私借。至于仿笔……臣定当加急。”

赵高眯了眯眼,忽然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道:“李工师,东郡的‘余孽’还没抓到呢。你说,要是让陛下知道,那‘天书’不止你一人会写……”

李维浑身一僵,猛地抬头,对上赵高那双充满算计的眼睛。他明白了,赵高不仅想夺笔,还在怀疑他隐瞒了什么,甚至可能猜到了“另一个穿越者”的存在!

“赵府令多虑了。”李维强作镇定,转身离去。

回到天工坊,李维看着案上堆积的矿石和熔炉图纸,只觉得头皮发麻。他懂的只是“高温熔炼”“去除杂质”这些原理,具体怎么砌熔炉、控火候、选矿石,他一窍不通。

更让他焦虑的是,袖中的神机笔,墨水已经所剩无几。上次写“路”“铁”二字时,笔尖的出墨已经明显滞涩。这支笔一旦失效,他最后的依仗也没了。

“工师,少府令派人催了,问何时开始试炼?”小吏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维深吸一口气,看着窗外咸阳宫的方向。他知道,自己必须赌一把——用仅存的墨水,写下一个更关键的字,一个能让秦始皇暂时搁置冶铁、转而关注新方向的字。

他颤抖着拧开笔帽,最后一点墨汁在笔尖凝聚。在一张空白竹片上,他写下了一个字:

“海”。

三点水旁,加一个“每”字。简单,却蕴含着比“路”“铁”更广阔的野心。

他要将秦始皇的注意力,引向徐福曾提及的——东海。那里,或许藏着另一条生路,也藏着……更大的未知。<|FCResponseEnd|>## 第十二章 墨涸笔钝,海图初显

“海?”

始皇帝的指尖悬在竹片上那个简洁的“海”字上方,目光深邃如渊。青铜灯树的火光在他瞳孔里跳跃,映出几分探究,几分疑虑,还有一丝被“未知疆域”触动的隐秘兴奋。

“此字何解?”他的声音低沉,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李维站在丹陛之下,袖中的手死死攥着那支几乎耗尽墨汁的神机笔,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知道,这是最后的筹码了。

“陛下,”他的声音带着刻意压制的激动,“‘海’者,百川归处也。家传残卷有云:‘东有巨海,广逾万里,中有大洲,物产丰饶,远超九州’。”

他刻意将“大海”与“新大陆”的概念模糊化,只强调其“广阔”与“富饶”,精准戳中秦始皇对“天下”的终极渴望。

“远超九州?”始皇帝猛地抬头,旒珠碰撞的轻响里,藏着压抑不住的震动,“徐福曾言东海有仙山,莫非……便是你说的‘大洲’?”

机会来了!李维心脏狂跳,连忙躬身:“陛下圣明!草民不敢断言仙山是否存在,但那巨海与大洲,残卷确有勾勒!若能探得海路,驾巨舟远航,其利远胜扩修驰道、冶炼铁器!”

他故意抬高“海路”的价值,试图用“未知疆域的诱惑”暂时取代秦始皇对“冶铁”的迫切。冶铁他半懂不懂,但若论“世界地理”,他脑中的那张世界地图,便是最大的底气。

“残卷有勾勒?”始皇帝的目光骤然锐利,“图在何处?”

李维喉头滚动,冷汗浸湿了后背:“残卷……无全图。但草民……草民幼时曾依残卷描述,默记过零星轮廓。”

“默记?”始皇帝显然不信,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笃笃”声,“画出来。”

李维的呼吸瞬间停滞。没有神机笔,没有精准的绘图工具,仅凭记忆和毛笔,要在竹简上画出世界地图的轮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他没有退路。他看向案旁侍立的内侍,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请……请陛下赐笔墨竹简,草民……愿一试。”

笔墨很快呈上。李维深吸一口气,将那支墨尽笔钝的神机笔悄悄藏回袖中,抓起沉重的狼毫。笔尖饱蘸浓墨,悬在光滑的竹简上,却迟迟不敢落下。

世界地图的轮廓在他脑海中翻滚:亚欧大陆的广袤,非洲的三角轮廓,美洲的狭长,还有环绕其间的蓝色海洋……这些在现代地图上清晰无比的形状,要用毛笔在竹简上勾勒,何其艰难!

他闭了闭眼,强迫自己冷静。不能贪多,只能聚焦“东海”与“大洲”——也就是后世的太平洋与东亚、东南亚海域。

笔尖落下,在竹简上拖出一道粗笨的弧线,如同一条扭曲的蛇。那是海岸线。他屏住呼吸,凭着记忆,在弧线内侧勾勒出秦国的轮廓,然后向东延伸,画出朝鲜半岛的雏形,再向南,是模糊的“百越”之地……

最难的是“东海”之外。他用淡墨晕染出大片空白,代表广阔的海洋,然后在墨色边缘,小心翼翼地画出几个小点和狭长的线条——那是他记忆中的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更远处、模糊的菲律宾群岛轮廓。

“此处,”他的笔尖点在日本列岛的位置,声音干涩,“或为徐福所言仙山所在。”

“此处,”笔尖移向更东的空白,“便是残卷所载‘巨海’,广逾万里。”

“再向东,”他的笔锋顿了顿,最终还是画下一道模糊的弧线,“传闻有大洲,其土肥沃,多金银矿产……”

他不敢画得太细,更不敢提及美洲或欧洲,只在“东海”范围内,勾勒出一个模糊的“海外世界”。

竹简上的“海图”,线条歪歪扭扭,比例失真,与他记忆中的卫星地图判若云泥。连他自己都觉得粗糙可笑。

殿内一片死寂。始皇帝盯着那幅“残卷海图”,久久未言。文官们窃窃私语,眼中多是鄙夷——这画技,连孩童涂鸦都不如。蒙恬皱着眉,显然对这“虚无缥缈”的海路不感兴趣。

赵高站在阴影里,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仿佛在看一场注定失败的闹剧。

就在李维心灰意冷,以为这最后一搏也要失败时,始皇帝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得令人心悸:“徐福。”

一直缩在角落、几乎被遗忘的徐福猛地一颤,连忙出列:“臣……臣在!”

“你说的仙山,”始皇帝的指尖点在竹简上那几个代表日本列岛的小点,“是在此处?”

徐福的目光落在“海图”上,瞳孔骤缩。他从未见过如此“简陋”却又隐隐透出某种“格局”的绘图方式,但那几个海岛的位置,竟与他多年航海探查的模糊记忆有几分暗合!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面上却不敢显露,只是躬身:“陛下,臣……臣不敢确定。但东海之外,确有岛屿林立,或……或便是此处。”

“或便是此处?”始皇帝冷笑一声,忽然看向李维,“你说,要探海路,需何条件?”

李维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有戏!他连忙道:“需造巨舟,可载百人,抗风浪;需选善水者,识星象,辨潮汐;需备足粮草淡水……”

“这些,朕都可给你。”始皇帝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刀,“但朕要的是结果。一年内,朕要看到你说的‘大洲’迹象。若不然……”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眼神里的寒意,足以让任何人脊背发凉。

“草民……遵旨!”李维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

退朝时,夕阳的余晖透过宫殿的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维握着那支彻底没了墨水的神机笔,只觉得浑身脱力。他赌赢了,暂时将秦始皇的注意力引向了东海,但“一年内探得大洲迹象”,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让他不安的是,赵高不知何时跟了上来,与他并肩而行。

“李工师好手段。”赵高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毒蛇吐信,“从‘天图’到‘海图’,步步都踩在陛下的痒处。只是……”他忽然凑近,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道,“那支笔,没墨了吧?”

李维的心脏骤然停跳!他猛地转头,对上赵高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对方嘴角的冷笑,像一根冰锥,狠狠刺入他的心脏。

“没了墨的笔,”赵高轻笑一声,加快脚步,将李维甩在身后,“还能叫‘神机’吗?”

李维僵在原地,看着赵高远去的背影,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他知道,自己最大的秘密,被赵高发现了。

那支曾点醒龙庭、震慑朝堂的神机笔,如今成了一支钝笔。而他,即将带着一支钝笔,一张粗糙的海图,驶向未知的东海。

前路,是惊涛骇浪,还是……另一个陷阱?他不知道。他只知道,袖中那支冰冷的、没了墨的笔,硌得掌心生疼,像一个沉默的预兆。

咸阳宫的钟声在暮色中响起,悠长而沉重,仿佛在为他即将远航的命运,敲响了倒计时。

小说《带着世界地图回到秦朝》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