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天刚蒙蒙亮,苏府的书房就亮起了灯火。苏哲一早就叫来了账房刘先生,两人围着堆积如山的漕运账册,按照苏明黛说的办法,开始分类整理。

“老刘,你把这些标着‘船运’的记录都归到左边,凡是有船夫签字、出发日期的,都放这里。”苏哲拿起一摞账册,有条不紊地分配任务,“我来整理‘入库’的,仓库验收单、管事画押的都放右边,咱们分开理,再逐笔核对。”

刘先生应了声“好”,立刻动手分拣。以往两人对着混在一起的账册,常常翻得眼花缭乱,半天都理不出个头绪。可今天按“运输”“入库”分开后,条理瞬间清晰了不少。

“大人,您看这一笔,”刘先生拿起一份船运记录,“漕帮张船夫三月初十运了五十石粮食,从江南出发,可入库记录里,三月十五只收到了四十七石,这里差了三石。”

苏哲连忙凑过去,翻找出对应的入库验收单,上面果然写着“收到四十七石,损耗三石”,却没注明损耗原因。“太好了。总算找到一笔对不上的。”他精神一振,“赶紧记下来,回头派人去问张船夫,这三石粮食是在路上丢了,还是被雨水打湿了。”

两人越理越有干劲,原本杂乱的账册渐渐分成两堆,对不上的条目也一一标记出来。到了辰时,柳氏让人送来早饭时,桌上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好了分类账册,旁边还放着一张写满疑问的纸条。

“你们这是理出头绪了?”柳氏看着两人脸上的笑意,惊讶地问。

“可不是嘛。”苏哲拿起纸条,语气难掩兴奋,“多亏了明黛的主意,按运输和入库分类,一下子就找出好几笔对不上的,再去追问当事人,很快就能查清楚了。”

柳氏笑着端上粥碗:“那可真是太好了,你这几天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快吃早饭,别耽误了上朝。”

苏哲点点头,匆匆吃了几口,又叮嘱刘先生:“剩下的你先整理着,我上朝回来咱们再接着核对那些疑问条目。”说完,便拿起公文包,快步出了府门。

朝堂之上,百官列班,皇帝端坐龙椅,顾怀砚则站在一侧,一身玄色蟒袍,面容冷峻,目光沉静地听着大臣们奏事。轮到户部奏报时,户部尚书出列,提及江南漕运账册混乱之事,语气带着几分焦虑:“启禀陛下,江南漕运损耗不明,账册核对困难,臣等正在加紧核查,只是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皇帝皱了皱眉:“漕运关乎京城粮草供应,岂能拖延?务必尽快查明。”

“臣遵旨。”户部尚书躬身应道,脸上满是压力。

就在这时,苏哲往前一步,出列奏道:“陛下,臣有一浅见,或许能加快账册核对进度。”

皇帝看向他:“苏侍郎请讲。”

“臣以为,可将漕运账册分为‘运输’与‘入库’两类,”苏哲从容说道,“运输类归集船运记录、船夫签字、出发日期等;入库类整理验收单、管事画押、接收数目等,两类对照核对,便能快速找出数目不符之处,再针对性地追问当事人,损耗缘由自然清晰。”

此言一出,户部尚书眼睛一亮,连忙附和:“苏侍郎此计甚妙。若是按此分类,确实能避免账目混淆,大大提高效率。”

站在一侧的顾怀砚原本正垂眸沉思,听到“分类核对”的办法时,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动。江南漕运关乎民生,他一直颇为关注,只是此前也觉得账册混乱难理,苏哲这个办法,倒是简单直接,颇有几分道理。

待苏哲奏完,顾怀砚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威严:“苏侍郎这个办法,是如何想到的?”

苏哲愣了一下,没想到摄政王会突然问起,连忙回道:“回王爷,只是臣家中人闲聊时偶然提及,臣觉得可行,便斗胆在陛下面前献丑了。”他并未明说“家中人”是苏明黛,一来觉得女儿只是随口支招,不值当在朝堂上提及;二来也不想让外人觉得自己靠家人出主意。

顾怀砚“嗯”了一声,目光扫过苏哲,语气平淡无波:“有点道理,你与户部尚书配合,抓紧核查,务必早日给陛下一个交代。”

“臣遵旨。”苏哲与户部尚书齐声应道。

顾怀砚不再多言,重新恢复了之前的沉静。在他看来,苏哲提出的办法虽好,但也只是公务中的一个小插曲。至于“家中人闲聊提及”,他并未放在心上,或许是苏侍郎的亲友中有懂账目的,也可能只是偶然想到的笨办法,实在不值得深究。他关心的是漕运问题能否解决,而非这个办法的来源。

朝堂议事结束后,户部尚书特意拉住苏哲,感激地说:“苏侍郎,多亏了你这个办法,不然老夫真不知道该如何向陛下交代。回头咱们就按这个法子整理账册,有什么需要配合的,尽管开口。”

“尚书大人客气了,”苏哲拱手道,“都是为了公务,臣自当尽力。”

两人简单商议了后续的核对安排,便各自散去。苏哲走出皇宫,想到账册核对终于有了方向,又想起女儿躺在藤椅上吃点心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没想到自己愁了许久的难题,竟被女儿记点心的小办法给解决了。

回到府中,苏哲径直去了闲云院。此时苏明黛正躺在凉棚下,手里拿着半个西瓜,用勺子挖着吃,吃得满脸都是汁水。

“爹,您回来了。”苏明黛见他进来,笑着举起西瓜,“要不要吃点?可甜了。”

苏哲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接过青禾递来的手帕擦了擦手,语气里满是欣慰:“明黛,你那个分类的办法太管用了。今天我在朝堂上提了,陛下和摄政王都认可了,尚书大人还说要按这个办法整理账册呢。”

“真的?”苏明黛眼睛亮了亮,随即又低下头挖西瓜,“那挺好的,爹您不用再愁了。”对她来说,朝堂上的认可远不如手里的西瓜甜。

苏哲看着她满不在乎的样子,忍不住揉了揉她的头发:“你这孩子,一点都不关心这些。不过也好,你就安安心心过你的日子,不用操心这些公务。”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递给她,“给你买的糖糕,刚出炉的,快尝尝。”

“谢谢爹。”苏明黛立刻放下西瓜,拿起糖糕咬了一口,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苏哲看着女儿吃得开心,心里也跟着高兴。他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去书房和刘先生核对账册,有了明确的方向,他恨不得立刻把所有问题都查清楚。

凉棚下,苏明黛吃完糖糕,又拿起西瓜继续吃,完全没把苏哲在朝堂上的事放在心上。青禾看着她,忍不住说:“姑娘,您出的主意帮了老爷大忙,连摄政王都认可了,您就不觉得高兴吗?”

“高兴啊,”苏明黛含糊地说,“爹不用愁了,我就能安安稳稳吃点心了,当然高兴。”对她而言,最大的高兴,莫过于能继续过她的咸鱼日子。

而此时的摄政王府,顾怀砚正在书房听秦风汇报江南漕运的近况。

“王爷,苏侍郎和户部尚书已经开始按‘分类核对’的办法整理账册,据说已经找出了几笔数目不符的条目,正在派人追查当事人。”秦风汇报道。

顾怀砚点点头,翻着桌上的公文,语气平淡:“知道了。让他们抓紧,有进展随时汇报。”

“是,王爷。”秦风应道,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王爷,要不要查一下苏侍郎说的‘家中人’是谁?说不定能为咱们提供些帮助。”

顾怀砚抬眼瞥了他一眼,语气带着几分不耐:“不必。一个公务办法而已,查这些做什么?把精力放在漕运核查上。”在他看来,追查一个无关紧要的“家中人”,纯属浪费时间,远不如关注账册核查的实际进展来得重要。

秦风连忙应道:“是,属下明白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