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员找到盛以清时,她正一个人坐在图书馆顶楼的角落,面前摊着一本厚重的《藏式建筑艺术》,目光却落在窗外虚空的一点。连续几天,她都是这副样子,安静得可怕,像一座被抽走了所有声音的钟。
“以清,有个事。”导员在她对面坐下,语气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学校这边,有一个去藏地研学一个月的名额,是跟一个古建保护项目。那边条件会比较艰苦,但机会很难得。我……我觉得你……”
“我去。”
导员的话还没说完,盛以清就回答了。声音不大,却没有任何犹豫,干脆得像用刀切断了所有退路。
导员显然愣了一下,准备好的安慰和劝说全都堵在了喉咙里。“你……不再考虑一下?跟家里商量商量?那边海拔高,而且……”
“不用商量。”盛以清转过头,眼神第一次聚焦,里面有一种近乎荒芜的平静,却也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我需要去。请把名额给我。”
她需要离开这里。立刻,马上。
离开这座充斥着回忆的校园——那个他们一起熬夜画图的专教,那个他等她下课的教学楼,那个他们曾分享同一杯奶茶的林荫道。离开绍兴湿漉漉的空气,那空气里曾经有青梅竹马的甜,如今却只剩下背叛发酵后的腐坏气息。
她需要去一个全新的、广阔的、能将她彻底淹没的地方。
藏地。那片在地理书上象征着极限海拔、稀薄空气和强烈日照的土地,此刻在她的想象中,成了一片精神的“无菌区”。那里没有周梧,没有沈照,没有那些同情或窥探的目光。那里只有最原始的自然,最纯粹的色彩。
她不是在选择一个机会,她是在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根能将她从这片令人窒息的泥沼里,强行拔出来的稻草。
手续办得出奇地顺利。几天后,盛以清背着巨大的行囊,站在熙熙攘攘的机场。她没有告诉周梧,也拒绝了所有朋友的送行。当她通过安检,回头最后望了一眼这座生活了四年的城市,视线里没有留恋,只有一种近乎残忍的清醒。
飞机轰鸣着冲上云霄,穿越厚重的云层。舷窗外是刺目的阳光和无垠的蓝天,下方是翻滚的云海,如同她此刻混沌又决绝的心。
她闭上眼,紧紧抱着自己的背包,里面装着素描本和绘图工具。
江南的梅雨、青春的恋歌、关于婚姻的蓝图……所有的一切,都被她决绝地抛在了那片正在远去的、湿重的云层之下。
越野车在高原的公路上颠簸了数小时,最终停在一家看起来颇具当地特色的酒店门前。盛以清拖着行李下车,高原的烈日和稀薄的空气让她有些眩晕,脚步虚浮。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从酒店门口快步走来,自然地接过了她手中最沉重的行李箱。
“盛以清?”
她抬头,逆着光,先看到的是一副黑框眼镜,和镜片后沉静而带着审视意味的目光。男人穿着标准的野外作业服——多功能背心,工装裤,皮肤是常年在户外工作的小麦色,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成熟稳重。
“我是秦振闵,研二的。”他言简意赅,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稳定感,“路上辛苦了。”
“秦师兄,你好。”盛以清的声音有些干涩,带着旅途的疲惫。
秦振闵点点头,一边引着她往里走,一边介绍情况,语速平稳,条理清晰:“我们团队要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古建测绘和保护研究。主要是对周边几座有代表性的寺庙和民居进行数据采集和损毁评估。”
他按下电梯按钮,侧头看了她一眼,目光落在她背后装绘图工具的筒包上。
“李教授特意推荐了你,说你的手绘功底和空间感很好。我们正缺一个能把现场复杂结构精准转化为图纸的人。”他顿了顿,电梯门开,他让她先进,“欢迎你加入我们。”
“谢谢师兄,我会尽力。”盛以清低声回应。
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对她苍白脸色和低落情绪的好奇或安慰。秦振闵的交流方式直接、高效,完全围绕着工作展开。这种略带距离感的专业态度,在此刻反而让盛以清感到舒适。她不需要同情,不需要被追问,她只需要一个能让她全身心投入的理由。
而“被需要”的感觉,哪怕只是因为她的专业技能,也像一根细微的丝线,轻轻拉住了正在不断下坠的她。
秦振闵帮她办好入住,送她到房间门口,递给她一张日程表和团队通讯录。
“今天你先适应一下海拔,不要洗澡,多喝水。明天早上七点,大堂集合,我们开个短会,然后去第一个点。”他交代完毕,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盛以清关上房门,背靠着冰冷的门板,深深吸了一口气。房间里有淡淡的藏香味道,窗外是连绵的、赤裸的山峦,天空蓝得不像话。
这里没有江南的缠绵,只有近乎残酷的壮丽。
秦振闵的出现,像一块投入她死水般心湖的石子,没有激起情感的涟漪,却清晰地划定了边界,指明了一个方向。
在这里,她不再是那个被背叛的、可怜的女朋友。她是“会画图的人”,是团队需要的“盛以清”。
她走到窗边,望向远处雪山皑皑的山顶,那里阳光刺眼,空气凛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