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生意做到这个份上,何雨柱夫妇手头已经攒下近两万元的存款了。

往后……生意这条路怕是不能再碰了。

唉!

何雨柱忽然灵光一闪,拍了下大腿。

他完全可以学鉴定古董!

再过几年,赚钱肯定越来越不容易。要想日后翻身,现在就得攒足本钱。

古董这行当,利润可不小。

想通这一点,何雨柱赶紧起身,“雪如,我出去一趟。”

“去做什么?”

“有点事!”

何雨柱一出门就骑上他那辆崭新的自行车。

刚出胡同,就成了整条街上最惹眼的人。

这年头有自行车的人,非富即贵。

那感觉,差不多就像一辆豪华跑车开进了乡间小路。

拐了几个弯,何雨柱来到一个市集。

这市集上,平时能见的、不能见的,都能买到。

有人卖古董,甚至还有人摆摊卖小人书。

他走到一个书摊前,“同志,这儿有没有讲古董的书?”

摊主是个老人,眯眼看了看何雨柱。

从怀里摸出一本书,《古董鉴别》。

“我自己写的。”

何雨柱问:“能翻翻看吗?”

“行。”

何雨柱接过书,随手翻了几页。

“叮~~正在自动升级中。”

“古董鉴别【1/2000】”

就这么一会儿,一个新技能解锁了。

何雨柱问:“这书多少钱?”

“五十。”

何雨柱一听价格,吓了一跳,“太贵了,我再看看吧。”

就这样,何雨柱又在**逛了几圈,学了好几个技能才回去。

日子 ** 淡淡地过,一晃两年过去,转眼到了一九五五年。这时候,何雨柱的宝贝女儿已经一岁多了,取名何思雪。

至于那两个铺子——一家绸缎庄、一家饭馆,何雨柱紧跟国家政策,几乎是头一批同意公私合营的。响应号召嘛!

当然,上面也没亏待他们夫妻俩,两人成了拿工资的私方经理。日子嘛……也就这么过着。

倒是何雨柱在大学里参与的研究,给他带来不小影响。又是登报,又是年年受嘉奖,反而让他有点不好意思。

赚钱的念头只能先放一放。反正存款也够用了。

可这一幕落在四合院邻居眼里,倒像是何雨柱“没落”了。

这天,何雨柱像平常一样从外面回来,一声不响走进中院。人前脚刚走,后脚议论就起来了。

“哎,你们听说了没?现在做生意的都要公私合营,何雨柱家也不例外!”

“可不是嘛,听说他们两口子现在就是给自己店里打工。”

“哈哈,谁说不是呢!”

贾张氏插嘴:“这呀,就叫风水轮流转,这下倒霉了吧!”她甚至还挺高兴,“这种人赚了钱有什么用?看到邻居受苦也不知道帮一把,真是活该。”

要说贾张氏那张嘴,算得上是四合院最毒的。不过其他人大多也就当个笑话听。

何雨柱这边呢,饭馆和绸缎庄不用他们太操心。平时就找找古董、收收旧物,日子倒也自在。

要么就在家照看孩子。

“思雪!”

“这名字取得真好!”

“哈哈——”

陈雪如走过来插话:“别往自己脸上贴金啦!”

“呵呵……”

“雪如,帮我看看今天收的这几个瓶瓶罐罐怎么样。”

因为有何雨柱的影响,陈雪如对这些老物件也略懂一些了。

“挺不错!”

“看着都像老东西。”

“那是自然……”

“雨水快放学了吧?我去接她。”何雨柱说着站起身。

陈雪如点头嘱咐:“好,记得买点菜回来。”

“知道啦。”

一出门,何雨柱刚骑上自行车,就听见贾家传来吵闹声。

“我不吃这个!”

“我要吃肉!”

“我就要吃肉!”

一听就是棒梗在闹。

难怪长大成了白眼狼,从小就这样。

何雨柱心里冷笑,前世的自己怎么那么糊涂?

不过算算时间……东旭兄弟离世的日子似乎越来越近了。

真正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

不过那些事和这一世的何雨柱关系不大了。

他现在只想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接上雨水后,他牵着小丫头的手。

如今何雨水变化真大,整个人吃得圆嘟嘟的,长了不少肉。

何雨柱问:“雨水,在学校学得怎么样?”

何雨水笑嘻嘻地说:“放心,那些题我都会做。”

“看把你得意的,可别大意。”

“知道了,不会的。”

“好。”

领着何雨水回到四合院。

刚进家门不久,何雨柱的屋门就被急促地敲响。

“何雨柱,何雨柱!”

嗯?

何雨柱快步上前开门。

门外是他的老师袁铁。

何雨柱问道:“老师,出什么事了吗?”

袁铁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是……是有事,得你亲自去一趟。”

何雨柱二话不说,抓起外套就随他出了门。

“老师,骑我车去吧。”

“行!”

袁铁坐在后座,何雨柱奋力蹬车,一边询问情况。

何雨柱说:“水稻种植和培育的方法不是写得很清楚吗?怎么会出问题呢?”

解决了小麦的问题后,何雨柱自然也着手研究水稻。

没过多久,他就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并将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出去。

这几天,袁铁、张建国等人一直在试验种植,不料遇到难题,只好请何雨柱出面。

袁铁苦笑道:“咱们这的环境你也清楚,肥沃的土地不多。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水稻却出了问题——不是种下去没几天就死,就是根本不长……”

何雨柱答道:“好,我待会儿看看。”

不久,几人赶到试验田。

张建国见何雨柱来了,急忙上前迎接。

如今的何雨柱早已今非昔比,身份不同往日。

两次从根源上解决国家的粮食问题,又获得了一等功勋章。

这样的成就,连张建国也要敬他三分。

张建国招呼道:“柱子,你来啦!”

“这点小事还麻烦你跑一趟,真是过意不去。”

何雨柱摆摆手:“没事,这是我分内的事。”

“我们先去看看具体情况吧。”

“这边走。”张建国在前引路。

众人来到水稻田边。

眼前的稻田,靠前的部分长势尚可,与何雨柱预想的相差无几。

但往后看去,要么是稻穗稀疏,要么是植株枯黄,倒伏在地。

“我去看看。”

何雨柱脱下鞋袜,卷起裤腿踏进水田。

他仔细检查每一株稻苗,认真观察每个细节。

巡视一圈后,他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微笑。

张建国连忙问道:“柱子,找到原因了?”

何雨柱点头:“基本确定了。”

“问题不少,我待会儿一一说明。”

他继续查看着稻穗说道:“首要问题是水源,切记不能用死水,必须用活水灌溉。”

“另外就是种子培育环节,前期基础没打好,后期自然长不好。”

“这批稻子已经没救了,让人全部清理掉吧。下一批我亲自来种。”

“正好也借这个机会完善水稻种植技术。”

“我自己也能查漏补缺。”

张建国欣慰道:“辛苦你了柱子。我这就向领导汇报,你这次又立大功了!”

“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期待你的研究成果呢!”

“还没毕业就受到这般重视,你真是我们清北的头一个。”

何雨柱谦逊一笑:“校长您过奖了,可能我在农业方面确实有些独到见解吧。”

他随口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张建国关切地问:“柱子,现在国家推行公私合营,听说你家两个铺子都交上去了,生活上会不会有困难?”

“你好歹也是清北的一员,要不每月给你发些薪水吧。”

何雨柱稍作思考,爽快地应了下来。

“好,那就多谢校长了。”

张建国摆摆手,“这算什么,要是这事真能成,你可就是全国人民的功臣了!”

“哈哈…”

何雨柱笑了笑,没再多言。

处理完学校的事务,何雨柱便打算回去。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

又到了验收何雨柱成果的时候。

对于这样的场景,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仿佛任何奇迹发生在何雨柱身上,都不足为奇。

还没等何雨柱到场,就见袁铁和张建国像两个孩子似的,在稻田里欢快地奔跑。

张建国小心翼翼地剥开手中的一粒稻谷。

晶莹剔透的米粒显露出来。

放进嘴里尝了尝,微甜中带着些许青涩。

“哈哈哈…”

“哈哈…..”

一位校长,一位老师,此刻就像两个十多岁的孩子,在田里开怀大笑。

何雨柱:“校长,这次的水稻没问题吧?”

张建国直接上前给了何雨柱一个熊抱。

“柱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夸你才好了。”

“我已经如实向上级领导汇报了,必须给你记一大功!”

何雨柱无所谓地摊了摊手。

不是奖励名誉就是奖金,他自己都已经麻木了…..

结果果然不出何雨柱所料。

上级授予他荣誉教授称号,并安排他毕业后直接进入农科所担任研究员。

而清北大学的张建国等人自然不会亏待何雨柱。

一项水稻,一项小麦。

光是这两项顶尖的研究成果都出自何雨柱之手,众人不得不佩服。

单位还给他安排了挂名职务,每月白拿六十块钱。

这么做更多是为了留住何雨柱这个人。

今年何雨柱才二十一岁!

未来的成就,简直无法估量!

……

按照学校安排,何雨柱毕业后进了农科所。

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至于四合院那边,

倒没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

没人来招惹何雨柱,走投无路的易忠海一心扑在贾东旭身上。

聋老太太也一样,两人都把宝押在了同一个人身上。

而许大茂……自从他不孕不育的消息传开,别说相亲了,连只母蚊子都不往老许家门口飞。

这……看来是要绝后了。

倒是贾家,

在易忠海的培养下,贾东旭很快考上了二级钳工。

月工资达到了三十八块五。

日子好过了,五八年又生了第二个孩子,取名小当。

生活眼见着越来越兴旺。

直到六十年代初,六一年冬天。

明天就是大年。

院里鞭炮声响个不停,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春联。

外面一片热闹。

何雨柱屋里也热热闹闹的。

高中毕业的何雨水正帮陈雪如带孩子。

陈雪如在厨房忙着准备饭菜。

何雨水问:“嫂子,我哥工作怎么这么忙,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

陈雪如已经习惯了,笑了笑说:“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做什么的,想早下班,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这时,何雨柱骑着自行车进了前院。

“哎哟,我们的大忙人何主任回来啦。”

闫埠贵乐呵呵地跟何雨柱打了个招呼。

何雨柱一身中山装,整个人气质和从前完全不同了。

经历过两段人生的他,如今处处透着沉稳与从容。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