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童养媳荒年被卖,前夫吃土我吃肉》由五行炔火火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种田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宋知念徐令闻所吸引,目前童养媳荒年被卖,前夫吃土我吃肉这本书写了102104字,连载。
童养媳荒年被卖,前夫吃土我吃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叶婶子也笑的红光满面,“你叔说的对,天不下雨,老天爷都要逼着咱们人吃人了。”
“那田里的活计也不差一天半天的。”
叶大壮也是闷不吭声的性子像了叶四喜,粗糙的手摸了摸光滑的蜡烛感叹,“可真是个好东西。”
叶四喜严肃了神情警告自家的三个孩子,“这件事儿你们三个不准往外说一个字。”
“一丁点都不能往外透露。”
就连什么都不知道的三壮表示一个都透露出去,叶四喜才放心。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管这蜡烛能不能挣银子,要是知道的人多了,是肯定不能挣银子了。
宋知念没说话,其实她心里还有一个想法,她记得这种树也要叫乌桕,要是大量的种植就能批量的生产蜡烛。
蜡烛长途运输也没问题,要是能批量生产,就要许多的人工,那时候说不定就是个长久的买卖了。
至于现在她是分文没有的穷光蛋,她的一切畅想都是空谈,还要先卖出去才行。
有了叶四喜这个当家人的安排,下午一家七口人就分批次往山上去了。
按叶四喜的说法,不去田里做正事儿反倒去山上就太惹人眼了。
捡腊树子的事儿还是悄悄进行。
上山很巧地是又遇到了朱小四,即使智力有损,谁对他好不欺负他还是知道的。
他见叶家的人在捡腊树子就来帮忙,叶婶子可怜他,“也是个可怜的孩子。”
有成人在速度就更快了。
几人七手八脚的地很快就捡满了三背篓。
叶四喜和叶婶子大壮三人山上山下地运了两次,宋知念和二壮又各自背了半篓才算完事。
还要把这些个腊树子都做出来,怎么也要做到半夜去了。
自然也遇到了好奇的邻居,“四喜,你们家这背篓都装的什么啊,个个装的这么满。”
叶四次憨笑,“不过是摘的野菜,地里没粮食,她娘怕冬日没粮食吃,就说多挖些野菜晒干了,冬天用水一熬也能撑一撑。”
邻居直拍叶四喜的肩膀,“还真是个好办法,我回去也告诉我家婆娘去。”
这个说法还是二壮从宋知念那里听来转述给叶婶子听的,叶婶子欣喜地笑,“念丫头还真是长大了,主意也多了。”
“还真是一个好办法。”
又悄悄地和叶四喜嘀咕,“我听说念丫头的亲爹是猎户,可聪明了呢,念丫头是像了她爹了。”
“就是在朱富贵家里耽搁了,不是打就是骂的可不就显得人笨?”
叶四喜不置可否,他对现在的念丫头有莫名的信任感。
只不过是撞到了头又烧了一场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说话行事有条有理,就是里正和秀才公子正面对视都辩不过她,叶四次想不明白。
难不成真的是念丫头她娘求了菩萨在梦里给她点化了?
工作量太大,放在院子里也惹人注意,就把临时的小作坊放到屋后去。
腊树子太多,叶婶子要拿做饭的锅来煮,被宋知念阻止了,“婶子,这可不行,咱们是急着赚银子,可不能冒生命危险。”
要是一下子毒死也就罢了,半死不活的才要了命了。
最后是叶婶子翻出来一个大点的瓷缸,有腿那么高,煮水慢是慢了点,等日落的时候也都煮完了。
全家上阵搓腊树子表面的蜡质,叶婶子活动酸痛的肩膀直感叹,“可不比做农活来的容易。”
叶四喜和大壮又扛了十来根的竹子回来。
做蜡烛模具的任务就交给他们父子,竹节尽量是高矮相同的。
几口人直做到了半夜,终于熬好所有的蜡油,做了五十二根蜡烛。
“明日一早去掉外面的模具就行了。”
叶婶子还在连连赞叹,“就这样就能做成蜡烛了?”
“要是念丫头不说,就我这榆木脑袋再让我想八百年我也想不出来。”
叶四喜脸上也挂着笑,步骤是简单,可若没人指点,还真是到死都想不通其中的奥妙。
次日一大早,五十支蜡烛收拢好放在背篓里,让二壮背着。
“念丫头,春丫,你们和二壮万万不要分开,蜡烛没人买就带回来。”叶婶子给她和二壮的背篓里装了两个馍馍。
她一个姑娘家不好单独和男丁出行,叶婶子就让春丫儿跟着一起去,春丫儿喜出望外地挽着叶婶子的手臂,说什么都应好。
宋知念弯了弯嘴角,“婶子放心,我怎么也要挣回些买米钱。”
叶家快要揭不开锅了。
叶四喜和大壮的计划不变,把宋知念二人送到摊贩市场去还是要去干零工,又给叶四喜和大壮装上四个馍馍。
朱家村距离青云县有八九里地的样子,步行要半个多时辰。
路上不止有他们一行人,男女老少络绎不绝的往县里的方向走。
牛车马车就少了许多。
宋知念才走一半就走不动了,她前世就刚开始自己拍摄的时候吃了些苦头,小有名气以后就有团队了,上山拍素材都是开车到山脚再爬上去。
统共也没走过多少的路。
“四喜叔,咱们歇上一会儿。”宋知念坐在路旁的一个木桩子上大口呼气。
又拉了春丫儿坐下。
叶四喜好笑,“念丫头是头一次去县里吧。”
宋知念回想了一下点头,“是没去过。”
朱富贵媳妇带着朱桃红和朱柳绿都去过县里,还买过漂亮的头绳。
当然是没有她的。
歇了一会儿几人继续行路,叶四喜就说一些县里的趣事给他们解闷。
春丫儿二壮也头一次去县里,都听得津津有味。
从叶四喜的只言片语中得知,青云县的县令是前年过来的,这两年徭役赋税都没有加,也算无功无过。
青云县里并不禁止乡下人进城卖东西,县里的人只有房没有田,吃饭喝水都要买,县里走街串巷的货郎也尤其多。
后半程再没休息过,一口气就走到了青云县门口。
青云县并不像看过的那些个古装剧,有城墙围着,只在进城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块大石头,上面龙飞凤舞地题了三个字,“青云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