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朱颜劫:焚诏守烛人沈玉奴,朱颜劫:焚诏守烛人章节在线阅读

朱颜劫:焚诏守烛人

作者:寒龄松

字数:266979字

2025-11-17 18:37:32 连载

简介

小说《朱颜劫:焚诏守烛人》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本书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寒龄松”创作,以沈玉奴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266979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朱颜劫:焚诏守烛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宫人引路,沈玉奴穿过一道道森严的宫门,走向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她怀中紧揣着那方被细绢包裹的珊瑚钗,面色平静如水,仿佛不是去面圣,而是去赴一场早已注定的约。

然而,就在即将踏入殿门的前一刻,她忽然停住脚步,对引路太监微微躬身:“烦请公公回禀陛下,民女沈玉奴,斗胆恳请先往太庙一行。逆党秘藏关乎前朝旧事,民女需在列祖列宗灵前起誓,方敢尽述其详,以示对朱明皇族之敬畏。”

这个要求突兀而古怪,但在此等敏感时刻,提及“太庙”与“列祖列宗”,无人敢轻易驳回。太监匆匆入内禀报,片刻后返回,神色复杂:“陛下准了。然一炷香后,务必于养心殿回话。”

沈玉奴深深一揖,转身,在两名侍卫的“陪同”下,走向那座供奉着朱明王朝历代帝王牌位的、庄严肃穆的太庙。

夜色深沉,狂风骤起,吹得宫灯摇曳,仿佛有无数冤魂在风中呜咽。豆大的雨点开始砸落,敲打着琉璃瓦,发出急促而冰冷的声响。

太庙之内,烛火通明,却空无一人。高大的殿柱、肃穆的牌位、缭绕的香烟,在风雨声中更显寂静深邃,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威压与孤寂。

两名侍卫守在外面廊下。

沈玉奴独自一人,缓缓走入大殿。她的目光掠过那一排排代表着无上权力与历史沉重的灵位,最终停留在最前方——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与成祖文皇帝(永乐帝朱棣)的牌位之上。

她静立良久,仿佛在与历史对望。

随后,她缓缓跪倒在冰冷的金砖地面上,从怀中取出那份被她以生命守护、几乎耗尽一切才得以拼凑完整的真相——建文帝祈求和平的衣带诏、暗示了永乐帝可能知情或默许某些秘密接触的残破密令、以及记录着徐晚娘之父真实使命与悲惨结局的半页《秘录》残片。

她并非要向眼前的哪位皇帝告发谁,也不是要祈求谁的宽恕或昭雪。

她是以沈家最后血脉的身份,以一个历经所有惨剧、目睹了所有疯狂与执念的幸存者的身份,在此地向朱明的列祖列宗,向沉默的历史本身,做最后的陈述。

“太祖高皇帝在上,成祖文皇帝在上,列位先帝在上……”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响起,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风雨的力量,“民女沈玉奴,沈氏遗孤,今日于此,并非申冤,亦非告密。”

“民女只想将一段被鲜血与仇恨掩埋、被私欲与执念扭曲的过往,原原本本,呈于诸位先祖灵前。”

“建文陛下非无仁德,乃力有不逮;成祖陛下非仅暴虐,亦有无奈权衡;徐晚娘之父非纯粹忠烈,亦非全然无辜,乃使命途中横遭不测,致使后人误解,酿成弥天大祸……”

她一字一句,清晰而缓慢地,将那段纠缠着家国天下、爱恨情仇的复杂真相,和盘托出。每一个字,都沉重如山,承载着无数人的生命与悲欢。

殿外雷声轰鸣,电光划破窗棂,瞬间照亮她苍白而坚定的脸庞,也照亮那些沉默的牌位,仿佛先祖之灵正在聆听。

“……仇恨滋生仇恨,执念反噬自身。徐晚娘如此,柳太医如此,萧彻如此,明珠公主亦如此……此链不断,惨剧永无休止,终将动摇国本,祸及苍生。”

陈述完毕,她缓缓叩首,额头触及冰冷的地面。

再抬起头时,眼中已是一片澄澈与决然。

她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那盏最为巨大、日夜长明、象征着国运永续的鎏金蟠龙烛台前。

烛火跳跃,映照着她无喜无悲的容颜。

她最后看了一眼手中的那些绢帛与残页,那上面承载着足以颠覆无数人命运、掀起新一轮腥风血雨的惊天秘密。

然后,她做出了与姐姐沈胭脂同样的选择。

她轻轻地、毫无留恋地,将那些凝聚了无数血泪与牺牲、挣扎与真相的纸张,一页一页,置于那巨大的、炽热的火焰之上。

火焰先是迟疑地舔舐,随即猛地攀附而上,贪婪地吞噬着那些古老的墨迹与泛黄的绢帛。

建文帝的祈求、永乐帝的密语、马公的使命、徐晚娘的偏执、沈家的冤屈、无数女子的血泪……所有的一切,都在橘红色的火焰中卷曲、焦黑、最终化为细碎的灰烬,簌簌飘落。

火光跳跃,映得她脸颊发烫,也映得她眼中一片通明。

在那明灭的火光中,她仿佛真的看到了姐姐沈胭脂的身影,就站在不远处,穿着那件湖蓝色的素纱襦裙,裙摆的梨花依旧清晰。姐姐对她温柔地笑着,眼中充满了欣慰与释然,轻轻颔首,仿佛在说:“做得对,玉奴……这样就好……”

泪水终于无声地滑落,却并非因为悲伤,而是如同经历漫长酷暑后,迎来第一场透彻的秋雨。

所有的重负,所有的执念,都在这一刻,随着那跳跃的火焰,缓缓升腾,最终归于寂灭。

殿外的风雨声似乎也渐渐平息。

当最后一点火星熄灭,最后一片灰烬飘落,太庙之中,只剩下那盏巨大的长明灯,依旧安静而执着地燃烧着,照亮着历史的尘埃,也照亮着未来的道路。

沈玉奴转身,面向殿外愈发急促的脚步声和侍卫警惕的呼喊,平静地整理了一下衣襟。

她已准备好,去走完最后一步。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