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备受好评的职场婚恋小说——《拒绝校花表白,这小子什么来头?》!本书以墨染如雪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芷逸哇呜呜”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经更新138343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拒绝校花表白,这小子什么来头?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听证会设在位于城市金融核心区的一栋摩天大楼内,专门的国际仲裁中心。气氛庄重而冷凝,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映出人们步履匆匆的身影,空气里弥漫着某种无形的压力。
林如雪和她的团队提前一小时到达,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和状态调整。她今天穿了一套剪裁极佳的深蓝色西装套裙,线条利落,颜色沉稳,既彰显专业权威,又不失女性的优雅。她将长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妆容精致却毫无冗余,整个人像一把即将出鞘的宝剑,寒光内敛,却气势逼人。
墨染和他的核心管理层团队稍晚一些抵达。他依旧是惯常的深色西装,气场强大,步履沉稳。在与林如雪团队汇合时,他的目光与如雪有一瞬间的交汇。没有言语,他只是极轻微地点了一下头,眼神沉静而笃定。
那眼神似乎在说:“交给你了。”
亦或是,“我在这里。”
林如雪接收到了这份无声的信任,心脏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温热的暖流,瞬间抚平了最后一丝潜藏的紧张。她回以一个同样冷静而坚定的眼神,随即转身,带领团队率先步入听证室。
听证室宽敞肃穆,厚重的长条形桌子,高背座椅,正前方是仲裁席。双方团队分列左右,泾渭分明。对方律师团人数众多,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外籍资深律师,透着久经沙场的倨傲。
程序启动,仲裁员入场。气氛瞬间绷紧到极致。
首先由申请方,即墨染集团一方陈述案情。林如雪作为主辩律师,站起身。她走到场地中央的陈述席,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目光平静地扫过仲裁席和对方律师团,然后开始了她的开场陈述。
她的声音透过高质量的音响设备传遍整个房间,清晰、平稳、冷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她没有使用过于激昂的语调,也没有堆砌华丽的法律辞藻,只是用最精炼、最逻辑严密的语言,层层剖析案情的核心,将己方的立场、依据的法律原则、以及关键的证据链条,清晰地呈现在仲裁员面前。
每一个论点都掷地有声,每一个证据引用都精准到位。她语速适中,给予翻译充分的时间,同时也让每一位仲裁员都能跟上她的思路。在陈述到关键技术独立性的部分时,她引用了墨染前一天提供的补充材料中的数据和分析,结合法律框架进行阐述,逻辑缜密,无懈可击。
墨染坐在己方团队的最前方,身体微微后靠,目光始终落在林如雪身上。他看着她在那个专业的舞台上,冷静、自信、光芒四射。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暗中维护的律师,而是真正掌控局面的统帅。一种混合着骄傲、欣赏以及更深沉情感的情绪,在他心底悄然涌动。
进入盘问证人环节,真正的交锋开始。对方那位资深律师果然经验老到,问题刁钻,时而设下语言陷阱,时而试图激怒证人,打乱节奏。
但林如雪准备得更加充分。她不仅对己方证人进行了反复的模拟盘问,也对对方可能的攻击点做了万全准备。在对方律师试图抓住一个技术细节纠缠不休时,林如雪冷静地起身提出反对。
“仲裁员阁下,”她声音平稳,引用了具体的仲裁规则条款,“对方律师的问题建立在错误的前提假设上,且试图引导证人做出超出其专业范围的推测,这与证据规则第7条b款相悖,我请求裁定该问题不具可答性。”
仲裁员稍作商议,支持了林如雪的反对。
对方律师脸色微沉,换了一个角度继续提问。林如雪如同最敏锐的猎手,总能精准地抓住对方逻辑上的漏洞或程序上的瑕疵,适时地提出异议,有效地保护了己方证人,也打乱了对方的进攻节奏。
在一次对方律师对己方一位年轻工程师进行近乎咄咄逼人的盘问,试图让其承认某个并不存在的“行业惯例”时,年轻的工程师显得有些紧张,回答开始出现迟疑。
林如雪正要起身,却听到身边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咳。她微微侧目,看到墨染依旧维持着之前的坐姿,目光却锐利地扫过那位有些失措的工程师,然后,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
那不是制止,而是一种提醒和安抚。
年轻的工程师捕捉到了老板这个细微的动作,仿佛瞬间找到了主心骨,深吸一口气,重新稳定了情绪,用清晰而肯定的语气回答了问题,并指出了对方所谓“惯例”的不实之处。
林如雪心中一动。墨染甚至不需要出声,就能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他对团队的掌控力,以及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依旧保持的敏锐观察力,令人叹服。
盘问在激烈的攻防中持续。当轮到如雪盘问对方的关键证人时,她站起身,步伐从容地走到证人席前。她没有立刻发问,只是用那双清澈而锐利的眼睛,平静地注视着对方证人,足足有五秒钟。
那沉默的五秒,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原本颇为自信的对方证人,眼神开始有些闪烁。
然后,林如雪才开始提问。她的问题如同手术刀般精准,从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切入,逐步深入,引导着证人在她的逻辑轨道上行走。她语速不快,声音也不高,但每个问题都直指核心,环环相扣。
她利用对方证人前后陈述中的微小矛盾,利用对方提交证据中的时间线漏洞,一点点地剥开对方试图构建的虚假事实,将真相逐渐暴露在仲裁员面前。
对方律师几次试图打断,提出反对,但如雪总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稍作调整,换一个角度继续进攻,始终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墨染看着林如雪在盘问中展现出的强大逻辑、心理掌控力和冷静到近乎冷酷的专业素养,心底那份欣赏与悸动越发强烈。他知道她优秀,却从未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她在自己专业领域里,是何等的耀眼夺目。这与他记忆中那个白裙胜雪、会在表白被拒后红着眼眶离开礼堂的少女,形象逐渐重叠,又剥离出一个全新的、更强大、更迷人的林如雪。
听证会中途休息时,双方团队各自聚拢。如雪的团队成员围着她,眼神里充满了钦佩和振奋。刚才的环节,他们明显占据了上风。
“林律师,太棒了!那个时间线漏洞抓得真准!”
“对方那个老狐狸脸都绿了!”
林如雪脸上并没有太多得意的神色,依旧冷静:“休息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大家抓紧时间整理一下思路,下半场是关键,不能松懈。”她拿起水杯,喝了一小口水,目光不经意地望向墨染的方向。
他正低声与身边的助理交代着什么,似乎感应到她的视线,他抬起头,隔着一小段距离,再次对她投来那道沉静而笃定的目光。
这一次,他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向上弯了一下。
那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弧度,短暂得如同幻觉,却像一颗投入林如雪心湖的石子,激起了远比刚才在仲裁场上任何一次成功攻防都要强烈的涟漪。
那是对她能力的最高认可,也是独属于他们两人之间的、无声的默契与嘉许。
休息结束,听证会继续进行。下半场主要是双方的最后陈述。
林如雪再次站上陈述席。经过大半天的激烈交锋,她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越发清亮锐利。她没有重复之前的论点,而是将整个案件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边界,关于跨国商业竞争中的诚信原则,关于一个年轻科技企业面对不公打压时的坚守与抗争。
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却注入了一种深沉的力量,带着对公义的追求和对委托人利益的坚决捍卫。她引用的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法条和证据,还有对行业未来的思考,逻辑与情感并重,理性与感染力交融。
“……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这不仅关乎本案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关乎一个健康、有序的商业环境的构建。我们今日在此,不仅是为我的委托人寻求一个公正的裁决,也是在为所有坚信创新、坚守诚信的企业发声。”
她的陈述结束时,听证室内有片刻的寂静。几位仲裁员看着她,目光中带着明显的赞许和深思。
墨染看着她从陈述席上走下来,步伐依旧沉稳,背脊挺得笔直。他知道,无论最终裁决结果如何,今天,在这里,林如雪已经赢得了属于她的胜利——用她的专业、她的智慧、她的风采。
听证会正式结束。双方团队开始收拾文件,陆续离场。
林如雪站在原地,微微舒了一口气,感觉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空,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一整天高度集中的神经终于可以稍微放松。
墨染穿过正在收拾东西的人群,走到她面前。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
林如雪看着他伸出的手,骨节分明,干净修长。她抬起眼,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翻涌着太多复杂的情绪——感激、欣赏、骄傲,以及那份再也无法掩饰的、深沉的情感。
周围还有其他人,还有对方的律师,还有仲裁庭的工作人员。
但这一刻,他们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彼此。
林如雪看着他伸出的手,几乎没有犹豫,将自己的手放入了他的掌心。
他的手温暖而干燥,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将她的手轻轻握住。
没有热烈的拥抱,没有激动的言语,只是一个简单的握手。
却比任何语言都更具分量。
这是他无声的感谢,是他对她专业能力的最高致敬,也是他跨越了七年光阴、穿透了所有误会与界限的、最直白的告白。
林如雪感觉到他掌心传来的温度,一直熨帖到了心底最深处。她看着他,唇角缓缓扬起,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轻松而真切的笑容。
窗外,阳光正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