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男频衍生小说——《四合院:从军管会开始的悠闲生活》!本书由“懂不懂我在说什么”创作,以孙正秦淮茹的视角展开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更新总字数457937字,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四合院:从军管会开始的悠闲生活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孙正昏昏沉沉的睁开眼,发现自己正坐在一辆吉普车里。低头一看,一身绿色的老式土黄色军装穿在身上,腰间还有一条武装带,武装带上有一个手枪枪套,棕色牛皮没有盖住的地方,能看到黑色手枪的轮廓。
他微微一愣。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他依稀记得,自己送完一单客人,正好是送到城里最大的商场,想着家里的酱油用完了,正好这个大商场能免费停车三个小时,对一个网约车司机来说,还算是很方便的。
他停止接单,停好车子,溜溜达达的进了商场,刚出电梯门,就大脑一晕,失去了意识。
再醒来就是在车里了,偷眼瞄了瞄身边坐着的两个人,都和他差不多装扮,看来是穿越没错了。
想象着曾经看到的网文小说,孙正做好准备,应该马上要接收原主记忆才对。
孙正,出生于一九三三年。
川省人,淞沪抗战爆发,川军团出川抗日,老子孙德胜就是那年离开的。
几年后,爷爷病逝。孙德胜回到了川省,带着孙正和母亲柳秀兰离开。
几经辗转,一家三口来到了晋省的革命根据地。原来,抗战失利后,孙德胜和一帮子溃兵们失散了,一路跌跌撞撞的竟然流落到了晋省,被革命队伍吸纳了。
战争从未停止过,孙德胜安顿好母子俩,又上了前线。
在这浓郁的革命氛围里,母亲柳秀兰两年后,也和一帮子战士家属们,成立了女子抗战队伍,上了前线。
孙正和一帮子有爹有娘的孤儿们一起长大,学习。他们都是根正苗红的战士子女,教书先生对他们的培养模式都是按照指挥人才来培养的,毕竟,我军此时急缺各级的指挥人才。
随着抗战的加剧,国党的打压也随之而来,他们这批指挥员苗子培训班的孩子们也早早的充实进了队伍。
四五年,孙德胜战死。
四六年,柳秀兰战死。
四九年,孙正当排长了,那年,他十六。
建国后,孙正所在的连被抽调进了东城军管会分会。孙正担任了南锣鼓巷和帽儿胡同的联络干事。今天和几个附近的同事在本地干事王红梅的带领下,进行第一次的人口和住房登记。
或许是水土不服,也或许是有点感冒,孙正一上车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这一觉,就换了芯子。
奈何孙正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心里默默的吐了个槽。
四十换十七肯定是赚了。偷偷捏了捏虽然干瘦但却结实的腰身,比起之前的大肚腩和二型糖尿病,这具身体绝对强的多。
但是想想这年代发生的即将发生的一切,孙正不由的脑仁疼。饥荒,文化浪潮,知青……
“小孙,你是晕车吗?看你一路上都闭着眼睛,脸色都发白。”一道女声,从车前副驾驶传了过来,有些关切的说道。
“可能有点感冒,现在好点了。”孙正摇了摇头,他难道还敢说换人了吗?
“快到了吗?”
“快了,你的地方最近,喏,就前边了。等下我和你一起去,老赵和陈干事下一个地点下车。”前座的王红梅说道。
老赵也是本地干事,熟门熟路的。陈干事是孙正的战友,之前二排的排长。
很快车挺稳,王红梅带头下了车,孙正扭头和同在后座的老赵和陈干事打了声招呼才离开。
车子嘎吱嘎吱的离开后,赵红梅才和孙正一起开始今天的工作。
现在刚建国,军队里的大头兵九成九的都不识字。他们这些被抽调到军管会的军官基本都是识字的,这种登记的工作,必须得亲力亲为。
说起来只有两条胡同,但居住的人可不少。没有个十天半个月的,根本干不完。
王红梅负责召集各院的居民,孙正负责登记。年龄、籍贯、住址、是租还是自有、家里几口人等等等等,繁琐无比。一个院儿,就能搞上一天。
今天已经是两人进行这个任务的第十七天了,帽儿胡同前几天搞完了,这几天挪到了南锣鼓巷这边。
南锣鼓巷这个地名儿在孙正是认知里,是他听得最多的北京地名了,特别是今天要去的95号院,那是相当的有名,禽满四合院了解一下。
说起这个,孙正并没有看过电视剧,但是四合院的同人文那是看的都不爱看了。这里边那群人虽然每天都是一堆的狗屁倒灶的破事儿,但确实有意思的紧。
现在已经是五零年冬了,天上纷纷扬扬的雪花就没停过,天也越来越冷了,他和王红梅两人都不由的紧了紧身上的衣服。
说起这王红梅也是个很厉害的女人,他和他男人都是抗战时认识的,机缘巧合下结为了革命夫妻。
建国后,王红梅就留在了四九城工作,算是由军转民了。他男人则是继续留在军队任职,记忆里好像有点印象,是某团的副职。
王红梅今年三十二、三岁,家里就只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儿,父母早年被鬼子所害,回归地方后,军管会给她家分了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子。自己白天在军管会上班,女儿则考上了高中,算是相当的争气。
“今天这个院儿,是这一片儿最大的大杂院,住户相当多,今天的任务怕是天黑都搞不完。”王红梅脸被冻的发白,鼻头通红,有些抱怨的冲着孙正说道。
“总得干啊,王姐,你说咱俩撂挑子了,王老蒯不得气的骂娘啊。”孙正咧了咧嘴。
王红梅不由噗嗤一笑。
这王老蒯大名叫王老五,正是孙正之前的连长,现在是东城军管会分会的主任,脾气相当的暴躁,一根筋,军管会下面的人私底下都叫他王老蒯。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终于到了95号院儿。
这个院以前是个达官贵人的居所,大门相当的气派,两人到院门口的时候,一个干瘦的中年眼镜男正拿着个沾了胶带的喷水壶在给花浇水。
王红梅和孙正都是这一片儿的联络员,但是比起土生土长的王红梅,孙正在这里还是没啥知名度的。
男人一看见王红梅,立刻就放下了手里的东西,三两步就迎了上来。
没肉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王干事,您来啦。”
王红梅点点头,指着孙正介绍道:“这位是孙干事,以后和我一起,都是这片的联络员了,你帮忙招呼一下院儿里的人,都叫到中院来,今天我们是带着任务来的。”
中年人笑着说了声好,就转头回了屋,很快一个女人和三个男孩儿跑了出来,一家几口人呼呼啦啦的就开始集中这里的居民。
王红梅笑了笑,对孙正说道:“这个人叫阎阜贵,是咱们这片儿红星小学的老师。”
嗯?阎阜贵?
卧槽,不会吧。
孙正迷迷糊糊的跟着王红梅进了门,来到中院儿,已经有不少居民到了。两人又等了几分钟,看到没人再过来,王红梅才上前压了压手,等众人停下交谈,才说明来意。
院儿里众人也是纷纷出言表示配合。一些家里留着的老人和小孩也被众人给带了出来。
中院的一个居民搬出了家里的桌椅,还给王红梅和孙正倒了两杯茶水,嗯!高沫!不过,也不错了,孙正都不由的看了这人两眼。
此人一脸的正气,颇有些正人君子的意思。
点了点头,孙正示意,干脆就从这人开始登记。
男人拉着人群里的一个女人坐在了王红梅和孙正对面,王红梅看孙正已经准备好,示意男人自报姓名。
孙正右手拿笔,左手端起茶水,吹了吹,将高沫吹到一边,才抿着嘴小小的抿了一口。
“易中海,三十七岁。”
噗……
孙正一口茶喷了出来,还好他动作迅速的扭了下头,要不然得喷对面两人一脸。
孙正剧烈的咳嗽起来,王红梅见状伸手替他拍了拍后背,表情有些嗔怪。
孙正没有注意到王红梅的表情,两眼直勾勾的盯着坐在对面的中年夫妻。
妈的,真是这破地方。
很快,登记继续。
“易中海,三十七岁,娄氏轧钢厂钳工。妻,谭桂芝,三十五岁,无业。无子女。”
“何妮,五十九岁,无业。无子女。”
“刘海中,三十五岁,娄氏轧钢厂锻工。妻,林三妹,三十三岁,无业。长子,刘光奇,十六岁,北平第三中专校学生。次子,刘光天,十一岁,红星小学学生。三子,刘光福,八岁,红星小学学生。”
“贾东旭,十八岁,娄氏轧钢厂钳工。父亡。母,张二丫,无业。”
“何大清,三十五岁,丰泽园厨师。妻亡。子何雨柱,十六岁,丰泽园学徒。女何雨水,五岁。”
“许伍德,三十四岁,娄氏轧钢厂放映员。妻陶玲,三十三岁,无业。子许大茂,十五岁,初中毕业,待业。”
“阎阜贵,三十三岁,红星小学老师。妻杨玉琴,三十二岁,无业。长子阎解成,十三岁,红星初中学生。次子阎解放十岁,红星小学学生。三子阎解旷七岁,红星小学学生。”
……
登记完全院信息,天后已经黑透了。
孙正站起身,突然脑袋猛的一阵晕眩。
艹,起猛了!
就在这瞬间,孙正的意识里出现了一座商场,一闪而逝。
孙正扶着桌子,晃了晃脑袋。凝神之际,商场又出现了。
孙正狂喜,我就说嘛,穿越者没个金手指说得过去吗?看来这里是四合院的世界了,自己这金手指只有在世界中心才能激活。
看孙正扶着桌子,王红梅上前关心两句,孙正随口说是起猛了给糊弄过去,缓了缓,才和王红梅出了门,孙正不由的又扭头看了看大门外的门牌号。
南锣鼓巷9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