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王冬青所在的村子叫小陈村,隔壁村叫大陈村,两个村子大姓都是陈。

王冬青的爷爷叫王世河,有两个兄弟大哥王世江,小弟王世田。

王世河娶妻方梨花,生了三儿一女,幺女王春。

长子王德文娶妻陈翠,二子一女,长子王传学,长女王小雨,次子王传益。

次子王德正,妻刘小叶,生一女王冬青。

三子王德满,妻于小莲,一子二女,长子王传贵,长女王小安,次女王小宁。

王世河的长房长孙王传学已经十二岁了,到了说亲的年纪。

看好的人家当中,离得近的都要求家里先分家,本来儿子成家后分家是常有的,树大分枝儿大分家嘛。

王冬青自己也在思考分家的事情,晚上睡觉听爹娘提起这个事,他们都很担心分出去之后该怎么办?

两个人只有一个女儿,老大家肯定要多分,是长子又生了长孙,爹娘估计也是在大哥家养老。

老房子肯定归大哥,田地也多分一点。

王德正想着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剩下的和小弟王德满分,估计也是小弟多分一些。

夫妻两个觉着大哥拿一半,小弟拿三分,自家拿两分,这个家应该就这样分的。

冬青爹娘也没觉得哪里不好,毕竟确实小弟家孩子多,要是自己家也有儿子的话估计就是和小弟平分了。

他们一边对分家后的日子感到害怕,一边又安慰自己分家也是有好处的,单独过单独吃饭,也能带着冬青娘去医馆看看病。

花钱问问大夫,看看两口子能不能养养身体,吃吃药,生个儿子出来。

然后他们又谈论起媒婆介绍的那几个人家,其实除了远一点儿的第三家,另外两家他们都是知根知底的。

冬青娘觉得这个事情不一定能成,因为媒婆说的这两家人,也是村子里的好人家。

家里有适龄男孩儿的,基本上都想说这两家,事情还不一定能成,只不过是去别的村儿再看看媒婆牵线。

很少是一次牵好的,总是要多相看几个,所以他们也没觉得马上就能定下来,要不怎么说说亲得个两三年呢,光是看人家都要看几回。

当天晚上不仅是王冬青的爹娘在考虑分家的事情,冬青的爷奶也在商量着分家。

王方氏先开口:“老头子,你说这分家是怎么个分法?”

王世河:“怎么分?按规矩分,老大多给点,我们跟着老大养老。十分家业分四家,一家两分半。

我们跟老大过,就老大分五分,老二和老三平分五分。”

“老头子,不是我偏心德满,老大是长子生了长孙,还要养我们的老,多分一点不错。

可是老二,不能跟老三分一样的呀。你看老三家里边儿这仨孩子,他还年轻说不定还能生,你说我们为了大孙子说亲提前把家给分了。

那他到时候又生了儿子,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呢?”

王方氏接着说:“老二家就一个丫头片子,两口子又不花费什么,分一样多。”

“你担心老三后面又生儿子,怕养不活,你怎么不担心老二他们以后生出孩子来了呢?”

“这不是老二他们生不出来吗?这成亲多少年了?十年,整十年就一个丫头片子。”

“这今年丫头都五岁了,五年老二家的没有一点动静,这八成就是以后都怀不上。”

王世河想了想说:“老二家就算没有儿子,我也会安排从老大和老三手里过继一个儿子,我现在分这么少,以后老二一点儿家底都没有,谁愿意把儿子过继给他们了?”

“老大现在两个儿子,老三现在是一个,保不准以后分了还能生,那儿子多了他们也不一定愿意过继。

我们当初三个儿子也有人要过继我们的孩子,当时这么穷都没舍得,现在谁能舍得呢?”

王世河不耐烦:“那你说怎么办?老二跟老三一个人两分半,你觉得不好,你说怎么分?”

王方氏本来想说老一分老三四分的,但看着老头子不大开心,就说:“就把老二的一分给老三吧。到时候老三如果有多的儿子就过继给老二。”

王世河:“老三家里的肚子还没动静呢,你怎么就能觉得他以后一定能生儿子?万一又是个丫头呢?”

王方氏转头就忘了,之前说冬青丫头片子,解释道:“那他家孩子也多呀,儿女都是一样的,我们又不是亏待女孩的人家。”

“这样分老二家就是最少的,心里肯定有怨言。就是旁人也会说闲话。”

王方氏看着有戏,连忙说:“亲爹亲娘分的家,孩子有什么不答应的,我好好跟老二老三讲,他们就知道了。

老三多拿了一分,他心里就有数,以后有多的儿子,就让他过继给老二。

老二他拿的是少了心里不舒服,但是以后有个孩子养老摔盆儿,这样一想,他心里就好受些了是吧?

那他少了一分,换了一个儿子管他叫爹,不也是好的吗?”

王世河打哈欠:“那这事儿你跟老二老三讲清楚。他们两房人答应,就按照你的一分半来分,要是不答应就平分。

我只管儿子的事,不管孙子的事。别是我们把他们拉扯大,到了分家这一步,让他们恨我。

我不去做这个事情,要做你做。”

老头子不沾手,这就好说,王方氏觉得自己做通了老头子的功夫,有些高兴:“我好好说他们就明白我的苦心,不会不愿意的。”

七月天气变热,王冬青跟着爹娘在外面晒的很黑。

这中间媒婆来了一趟,又划拉隔壁几个村儿的女孩,说是之前的第一家已经定了,第二个还没有定,但是有几家人都想说这家。

这王家给的条件没有人家的好,所以不一定能成。

然后又说了第三家那个,娘家隔得远,穷但是很勤快的,大伯娘和大伯听着倒是觉得实在不行就找这个。

可是王方氏不愿意:“当初也是我不好,给德正找了个这样的,也是说很勤快。

结果你们看到了,孩子如今就这么一个丫头,饭吃的多,嘴也不甜,话也不讲。

这长孙最起码要找个会说话,会生孩子的吧,你说我们家图方便,就随便找了一个,那找回来万一跟他二婶儿一样,这怎么好?”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