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年代类型的小说,那么《七零年代:我的吃瓜日常》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作者“玥琉璃”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苏甜甜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2章,86546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苏甜甜觉得自己脑袋快要炸开了。嗡嗡的,像是有一千只蜜蜂在耳边开演唱会。她费力地想睁开眼,眼皮却沉得像是灌了铅。浑身上下哪儿都疼,特别是嗓子眼,干得冒火。“水……”她哑着嗓子哼唧了一声。“哎哟!醒了醒了…

《七零年代:我的吃瓜日常》精彩章节试读
苏甜甜觉得自己脑袋快要炸开了。
嗡嗡的,像是有一千只蜜蜂在耳边开演唱会。她费力地想睁开眼,眼皮却沉得像是灌了铅。浑身上下哪儿都疼,特别是嗓子眼,干得冒火。
“水……”她哑着嗓子哼唧了一声。
“哎哟!醒了醒了!甜甜醒了!”
一个带着哭腔的女声猛地炸开,震得苏甜甜耳膜发痒。紧接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凑近,她感觉自己被扶坐起来,一个搪瓷缸子凑到了嘴边。
温水润过喉咙,她终于攒够了力气,颤巍巍地掀开了眼皮。
入眼是斑驳的白色天花板,角落里还挂着点儿蜘蛛网。墙壁刷着半截绿漆,已经有些掉色。身下是硬邦邦的木板床,铺着的床单洗得发白,印着模糊的“安全生产”红字。
这哪儿啊?
她明明记得自己昨晚还在电脑前熬夜追更某顶流的塌房连续剧,一手捧着平板,一手抓着薯片,快乐得像个掉进瓜田里的猹。怎么一觉醒来,环境变得这么……复古?
“甜甜,我的乖囡,你可算醒了!吓死妈了!”刚才那个女声又响起来,带着浓重的鼻音。
苏甜甜僵硬地转过头,看见一个穿着藏蓝色棉布罩衣、眼角带着细纹的中年妇女正红着眼圈看她。妇女旁边站着个穿着同款不同色罩衣、眉头拧成疙瘩的男人。
脑子里“嗡”的一声,一大堆不属于她的记忆碎片涌了进来。
现在是……1975年夏天。
她,苏甜甜,十八岁,家住省城机械厂家属院。父亲苏建国是机械厂三级钳工,母亲李爱华是纺织厂女工。上面一个哥哥苏向东,刚顶了父亲的班进厂当学徒。而她,高中毕业在家待业了小半年,成了家里唯一的“闲人”。
昨天,为了不下乡,跟父母大吵一架后,原主一气之下跳了护城河……虽然河水不深很快被捞起来,但人吓得不轻,高烧一夜,再醒来壳子里就换成了她这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
“你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想不开!”李爱华抹着眼泪,又开始数落,“下乡怎么了?那么多人都去了,就你金贵?非要寻死觅活!”
苏建国重重叹了口气,掏出烟袋想卷根烟,看了眼虚弱的女儿,又烦躁地把烟袋别回腰后。“行了,人没事就好。工作的事……我再想想办法。”
工作?
苏甜甜混沌的脑子捕捉到关键词。对了,这年头城里青年找不到工作,就得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原主就是怕这个,才闹得惊天动地。
她偷偷活动了下手指脚趾,感受着这具年轻却有些虚弱的身体。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霉味和消毒水味儿,窗外传来模糊的广播声和自行车铃响。
真穿越了。
不是做梦。
她,二十一世纪的资深宅女兼吃瓜爱好者苏甜甜,成了七十年代的一个娇气包,还面临着随时被“发配”去广阔天地的命运。
这开局……有点惨啊。
李爱华还在絮絮叨叨:“……你爸为你这工作,求爷爷告奶奶,鞋底都快磨破了。可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那么容易?街道办王主任都来催好几回了,说咱家甜甜要是再不下乡,影响你爸的先进评比……”
苏建国闷声道:“说这些干啥!”
“我不说能行吗?再拖下去,万一被强制安排到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哭都来不及!”李爱华越说越激动,“我打听过了,东北,西北,那都是什么苦寒之地!听说冬天能冻掉耳朵!咱甜甜这身子骨,能受得了吗?”
苏甜甜默默听着,心里飞快地盘算。
按照记忆,原主父母算是疼爱孩子的,不然也不会硬顶着压力让她在家待这么久。可形势比人强,这乡下,怕是躲不掉了。
既然非去不可,那……能不能选个稍微好点的地方?
她努力在原主混乱的记忆里翻找。好像……有个姥姥家在东北?叫什么屯来着?
“妈,”她试探着开口,声音还是哑的,“我姥姥家……是不是在东北?”
李爱华愣了一下,没想到女儿突然问这个。“是啊,黑省,红旗公社底下的泉水屯。你姥姥年前还来信呢。你问这干啥?”
泉水屯!对,就是这个!
记忆匣子像是被打开,更多细节涌出来。姥姥李秀兰,最疼她这个外孙女。舅舅李满仓,舅妈张翠花,还有两个表哥一个表姐……虽然很多年没见,但记忆里都是挺和善的人。
东北是冷,可泉水屯听着名字就不像特别偏远的地方。而且有亲戚照应,总比被随机分到人生地不熟的生产建设兵团强吧?
与其被动等待被安排,不如主动出击,选个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里成型。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眼神看起来既可怜又懂事,望向苏建国和李爱华:“爸,妈,我想好了。”
两口子都看向她。
“我……我去下乡。”苏甜甜轻声说,但语气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坚定。
李爱华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你说啥?”
“我去下乡,”苏甜甜重复了一遍,垂下眼睫,显得格外乖巧,“去我姥姥家,泉水屯。”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
苏建国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女儿。李爱华张着嘴,半天没合上。
他们都做好了女儿要继续哭闹、甚至再次以死相逼的准备,没想到等来的竟是这么一句。
“甜甜,你……你说真的?”李爱华的声音都在发颤,“你不是最怕下乡吗?还说宁可死也不去……”
“我想通了,”苏甜甜按照原主娇怯的性格,细声细气地说,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被角,“总不能一直让爸妈为难。哥哥的工作刚稳定,爸爸的先进评比也不能受影响。我去姥姥家,好歹……好歹有口热饭吃,有人照应。”
她抬起眼,眼圈适时地泛红,带着点水光,看向李爱华:“妈,姥姥……还会疼我吗?”
这一下,直接戳中了李爱华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想起远在东北的老母亲,想起小时候回娘家时甜甜被姥姥抱在怀里心肝宝贝地叫,眼泪“唰”就下来了。
“疼!咋不疼!你姥姥最惦记的就是你!”李爱华一把搂住女儿,哭出声,“我的傻闺女啊!你咋这么懂事了啊!妈这心里……难受啊!”
苏建国别过脸去,用力眨了眨眼,喉结滚动了几下。他再转过头时,眼神复杂地看着女儿,有欣慰,有心疼,还有一丝如释重负。
“你真愿意去泉水屯?”他沉声问。
苏甜甜用力点头,眼神“坚定”:“嗯!我去!总比去不认识的地方强。爸,您能帮我去街道办说说吗?我就去泉水屯。”
苏建国看着女儿苍白着小脸却强装坚强的样子,心里最后那点犹豫也没了。他重重一拍大腿:“行!只要你真想通了,爸就是豁出这张老脸,也给你把这事办成!泉水屯就泉水屯!有你舅在,总归饿不着你!”
成了!
苏甜甜心里小小地欢呼一声,面上却还是那副柔弱可怜样,依赖地把头靠在李爱华肩膀上。
李爱华搂着女儿,又是心酸又是庆幸。心酸女儿小小年纪就要离家去那么远的地方,庆幸女儿终于懂事了,更庆幸她选了有娘家人照应的泉水屯。
“妈这就给你姥姥写信!让她给你准备厚厚的棉袄,东北那地方,冬天冻死人哩!”李爱华开始盘算起来,“被子也得做新的,棉花票我跟你爸攒了些……对了,还得给你舅妈他们带点东西,麻烦人家照顾……”
苏建国也站起身,在屋里踱了两步:“我明天就去街道办找王主任!这事得抓紧办,免得夜长梦多。”
看着父母立刻为她忙碌筹划起来,苏甜甜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第一关,算是过了。
主动选择去有亲戚的泉水屯,绝对是她眼下能做的最优解。至少避免了被随机分配到陌生环境的艰难模式。
至于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有多苦……
走一步看一步吧。好歹她还有个现代人的脑子,总能想办法把自己照顾好。
在父母充满怜爱和愧疚的目光中,苏甜甜重新躺回床上,假装虚弱地闭上眼睛。
脑子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起来。
东北……泉水屯……姥姥家……
听起来,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总比被她那个时代的网友戏称为“北大荒开荒豪华套餐”要强点儿。
她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利用出发前的这段时间,尽可能多地给自己准备点“装备”。
还有那个泉水屯,到底是个什么样儿?
原主关于那里的记忆,实在是有点模糊了啊。
苏甜甜在硬板床上悄悄翻了个身,望着窗外那片属于1975年的、灰蓝色的天空,心里五味杂陈。
瓜是吃不成了,她得先想办法,在这个年代,活下去。
而且,要活得尽量好一点。
小说《七零年代:我的吃瓜日常》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