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已完结小说《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最新章节

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

作者:丹丹顶鹤

字数:158433字

2025-10-27 19:09:27 连载

简介

历史脑洞小说《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朱夜朱元璋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丹丹顶鹤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目前连载,《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小说158433字,喜欢看历史脑洞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凉国公府。

朱漆大门,铜钉崭亮,门口两座石狮子雕得威武雄壮,比盐司衙门门口那对气派了不止十倍。

这才是大明朝最顶级的勋贵府邸。

朱夜站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

朱元璋跟在他身后,面色不太好看。

“站住!”

门口的护卫长刀一横,拦住了去路。

那护卫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兵,脸上有一道从额头划到下巴的刀疤,整个人透着一股子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煞气。

“国公府重地,闲人免入。”

朱夜拱了拱手,不卑不亢。

“军爷,在下朱夜,特来拜谢凉国公。”

老兵上下打量着他,一身寻常布衣,不像是什么达官显贵。

“拜谢?”

“有拜帖吗?”

朱夜摇了摇头:“没有。”

“没有拜帖,你说见国公爷就见国公爷?”老兵的语气充满嘲讽,“你当这是菜市场?”

朱夜笑了笑。

“十年前,大同府外,大雪封路,我快饿死在路边。”

“是凉国公麾下的兵马路过,一位军爷给了我一个馒头。”

“我这条命,是凉国公给的。”

“今日前来,不为攀附,只为磕个头,还了这份恩情。”

站在一旁的朱元璋,也把这番话听得真真切切。

他看着朱夜的侧脸,心里的那股火气,不知怎么就消散了一些。

这小子,虽然嘴巴臭,但心性,似乎不坏。

那刀疤老兵沉默了许久。

“你等着。”

他转身进了府门。

没过多久,老兵又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管家模样的人。

“我们国公爷今天乏了,不见外客。”

管家的话说得很客气。

朱夜也不纠缠。

他对着国公府的大门,撩起衣摆,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咚!咚!咚!

三个响头,磕得结结实实,额头都见了红。

“凉国公救命之恩,朱夜永世不忘!”

“今日一拜,了却心愿。”

“告辞!”

说完,他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土,转身就要走。

这一下,反倒让那管家和老兵都愣住了。

真就磕个头就走?

“等等!”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府门内传来。

朱夜脚步一顿。

只见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身穿宝蓝常服的中年男人大步走了出来。

他龙行虎步,气势逼人。

正是大明开国第一将,凉国公,蓝玉。

蓝玉走到朱夜面前,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小子,胆子不小。”

“你说你在大同府受过我麾下恩惠?”

朱夜点头:“是。”

“记得是哪支部队,哪个兵吗?”蓝玉又问。

朱夜摇头:“当时大雪,旗帜都看不清,只记得是您的兵马。那位军爷给了馒头就走了,没留姓名。”

蓝玉点了点头。

“进来吧。”

他转身朝府里走去。

朱夜对着朱元璋使了个眼色。

朱元璋压低了竹编的帽子,跟着蓝玉和朱夜走进了这座气势恢宏的国公府。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待客的花厅。

蓝玉在主位上坐下,自顾自地倒了杯茶。

“你叫朱夜?”

“是。”

“金陵城里那个卖米的商人?”

朱夜心里微微一动,没想到自己的名声都传到这种人物耳朵里了。

“国公爷谬赞,不过是些糊口的小买卖。”

蓝玉哼了一声:“咱不喜欢拐弯抹角。你本是农籍,为何自降身份,入了商籍?”

在大明,士农工商,等级分明。

农为国本,商为末流。

放弃农籍去做商人,在许多人看来,是自甘堕落。

朱元璋也坐在一旁,低着头,端起茶杯,耳朵却竖了起来。

他也想听听,这小子会怎么回答。

朱夜坦然一笑。

“回国公爷,因为当农民,挣不来钱。”

“我当农民,辛辛苦苦一年,风调雨顺,能让我一家老小吃饱穿暖。”

“可我若是个商人,我能赚更多的钱。”

“有了钱,我能开粥棚,让成百上千的灾民有口饭吃。”

“有了钱,我能修桥铺路,方便南来北往的客商。”

“国公爷,您说,是守着一亩三分地,只顾自家温饱的贡献大,还是让更多人活下去的贡献大?”

一番话,掷地有声。

蓝玉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

“说得比唱的好听。你赚了钱,真就拿去救济灾民了?”

“国公爷若是不信,可派人去城外几个流民聚集地打听打听。”朱夜语气平静,“我不敢说自己是活菩萨,但至少,我开的粥棚,用的米是能照出人影的,给灾民的药,也绝无半点掺假。”

蓝玉定定地看着他。

良久,他忽然笑了。

“好小子,有种!”

“咱就喜欢你这种有话直说的脾气!”

他站起身,走到朱夜面前。

“你这身板,这胆气,当个商人,可惜了。”

“有没有兴趣,来我军中效力?”

“咱保你一个出身,将来挣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不比你当个满身铜臭的商人强?”

朱夜深吸一口气,对着蓝玉深深一躬。

“多谢国公爷抬爱。”

“只是,晚辈不能答应。”

蓝玉眉头一皱:“为何?嫌咱给的前程不够?”

“不是。”朱夜摇了摇头,看了一眼旁边的朱元璋,“晚辈刚刚才寻回失散多年的老父亲,为人子者,理应尽孝膝下,实在不愿远行从军,让我父担惊受怕。”

这个理由,无懈可击。

大明以孝治天下,孝道大过天。

蓝玉听到这个解释,脸上的不快顿时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惋惜。

“也罢,孝字为先,是这个道理。”

“你小子,咱很欣赏。”

他拍了拍朱夜的肩膀,力道不小。

“以后在金陵城里,要是遇到什么摆不平的麻烦,尽管来找咱。”

“报咱蓝玉的名号,没人敢为难你。”

这是一个何等真诚的许诺。

朱夜的心里,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悲凉。

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仅仅一年之后,眼前这个豪气干云的国公爷,就会被冠上谋反的罪名,剥皮实草,夷其三族。

一场大案,牵连一万五千余人,朝中武将勋贵,几乎被屠戮一空。

他许诺为自己摆平麻烦。

可他自己的麻烦,却是来自九天之上的帝王,谁又能为他摆平?

朱夜又想到了靖难之役。

朱允炆手握百万大军,却无将可用,只能派李景隆那样的草包挂帅,被朱棣打得落花流水。

为何无将可用?

因为能打的,能战的,都被他爷爷杀光了。

明朝的武将,就像是被圈养的猛虎。

需要你的时候,给你最好的草料,让你去撕碎敌人。

不需要你的时候,或者觉得你太过危险的时候,一碗毒药,一柄屠刀,就干脆利落地解决掉。

他们的功劳,守不住。

他们的命运,由不得自己。

一股憋屈的感觉,在朱夜胸中翻腾。

他看着蓝玉那张真诚的脸,看着这个即将走向毁灭却不自知的英雄。

他不能就这么走了。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个给了他馒头恩情的源头,就这么走向悲剧。

朱夜压下心头的感慨,抬起头。

他决定了,不绕弯子了。

“国公爷。”

“您的一番好意,朱夜心领了。”

“其实今日前来,除了叩谢救命之恩外,还有一事。”

蓝玉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哦?什么事?”

朱夜一字一句,说的无比清晰。

“我想……劝一劝您。”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