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丰里小宅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林澈并未立刻动笔。他深知,要打动朱员外这等阅画无数的资深画痴,仅靠技法的堆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出奇制胜,给予其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与意境体验。
他闭目凝神,脑海中飞速检索着后世那些足以震撼人心的雪景名作: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之雄浑,王诜的《渔村小雪图》之清丽,乃至西方油画中对光影的极致捕捉……但这些都是他人的路。
他要走的,是自己的路。
一个结合了中西画理、并融入他自身异能感悟的构思,逐渐清晰。
他让沈文寻来最好的绢帛、徽墨、以及各种矿物颜料,又特意要求找来一些质地细腻的贝壳粉和云母粉。前者可增辉,后者,则是他营造“异象”的关键之一。
准备就绪,林澈屏息凝神,并未立刻动笔,而是先缓缓吸收了一丝体内《八十七神仙卷》摹本的“艺术神韵”,让自身精神与天地间的“美”与“道”更为契合。同时,那“雷纹溟月珠”带来的能量活性,也让他的手腕更加稳定,感知更加敏锐。
他泼墨挥毫,笔下不再是传统的留白积雪或淡墨渲染,而是运用了一种近乎“皴擦”与“晕染”结合的独创技法,以极富层次的水墨,勾勒出雪后青城山峦的浑厚与幽深。山间古松傲雪,枝干如铁,松针积素,他用细笔蘸取浓白,小心点染,竟营造出一种微弱的立体感。
这还不算完。在描绘山间云雾和部分积雪反光处时,他悄悄混入了研磨至极细的云母粉。寻常画作也用云母,但林澈凭借对光线折射的现代理解和精准控制,使得这些云母粉在特定角度和光线下,能折射出极其细微、却真实存在的莹莹光泽,仿佛积雪真的在月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辉。
整幅画作,构图险峻而平衡,气息荒寒而静谧,既有宋画的写实与意境,又融入了一丝超越时代的、对光与影的科学理解与艺术夸张。
当最后一笔落下,林澈题上早已想好的画名——《雪霁寒江图》,并落下一个不起眼的款识。
沈文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虽然不懂画,却也觉得这幅画与众不同,那雪仿佛是真的,那光仿佛会动,一股寒意与静谧扑面而来。
“公子,这画……好像活了一样!”
林澈微微一笑,感受着画作完成后自然凝聚的一丝微弱“意韵”,虽远不及古之名作,但其中蕴含的“新意”与“巧思”,或许正是打动朱员外的关键。
“去,找个可靠的中间人,将这幅画‘不经意’地送到朱员外能看到的地方,但要确保他不知道来源。”林澈吩咐道。
沈文领命而去。
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三日后,沈文带回消息,朱员外偶然在一家相熟的古玩店“品古斋”见到了那幅《雪霁寒江图》,当即惊为天人,反复观摩,尤其是对那云母粉营造出的微妙光泽赞叹不已,称之为“鬼斧神工,得雪之精魂”,并竭力向店主打探作者,愿出重金求购乃至定制。
林澈知道,火候到了。
他换上一身低调而雅致的文士袍,亲自前往品古斋。
朱员外是个富态的中年人,此刻正围着那幅《雪霁寒江图》踱步,爱不释手。见到林澈进来,掌柜的连忙介绍:“朱员外,这位便是《雪霁寒江图》的作者,林澈林先生。”
朱员外猛地转身,看到如此年轻的林澈,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热烈的光芒,上前一把拉住林澈的手:“林先生!妙笔啊!真是妙笔!朱某观画数十载,从未见过能将雪色光影表现得如此……如此灵动真实的画作!不知先生师承何人?”
林澈谦逊一笑:“朱员外过奖了。在下闲云野鹤,偶有所得,并无师承,只是于山川雪月间自行体悟罢了。”
这番话更让朱员外觉得林澈深不可测。他热情地邀请林澈至府上一叙。
朱府亭台楼阁,极尽奢华,但其书房却布置得古雅非常,四壁皆书,博古架上珍玩罗列。分宾主落座后,朱员外依旧对《雪霁寒江图》赞不绝口。
林澈见时机成熟,便开口道:“听闻朱员外府上珍藏有一幅祖传的《青城山雪霁图》,乃道门高士所遗,在下心向往之,不知是否有幸一观?”
朱员外闻言,脸上热情稍敛,露出一丝为难之色:“这个……林先生,非是朱某吝啬,实乃祖训,此画不轻易示人……”
林澈早有所料,不慌不忙道:“在下并非强求。只是觉得,同为雪霁,同绘青城,或可相互印证,窥得些许天机。若员外不便,在下亦不敢勉强。”说罢,作势欲起。
“林先生留步!”朱员外犹豫片刻,终究是画痴心性占了上风,加之对林澈画技的佩服,咬牙道:“也罢!林先生乃雅士,今日便破例一回!请随我来。”
他引着林澈来到书房内的一处密室,小心翼翼地从一紫檀木匣中取出一卷古画。
画卷缓缓展开。
一股不同于寻常“历史道韵”或“艺术神韵”的、带着些许清冷出尘、缥缈丹霞意味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
林澈双眼微热,透视能力不由自主地开启!
【检测到特殊能量场:‘《青城山雪霁图》(明摹本)’(B+级),蕴含‘丹道意韵’与‘山水灵机’。】
【发现隐藏信息:画中暗藏‘小五行筑基丹’丹方符文,需以精神力结合特定视角方可解读。】
丹道意韵!隐藏丹方!
林澈心中剧震,表面却不动声色,仔细观赏画作。此画笔墨高古,气象清幽,雪覆青城,意境超然,确非凡品。但在他的透视视角下,画作的某些线条、皴法之中,隐隐闪烁着一些极其细微、排列奇特的能量符文!这些符文与画面融为一体,若非他有透视与能量感知之能,绝难发现!
他集中精神,尝试以精神力去触碰、解读那些符文。
刹那间,一段段玄奥的信息流涌入脑海,并非文字,而是一种意念的传递,关于几种罕见药材的性状、配伍、火候,以及一种引动“山水灵机”辅助成丹的秘法……
【成功解读隐藏丹方:‘小五行筑基丹’(残)。】
【效果:固本培元,微弱提升身体素质,小幅度纯化能量,对初涉修行者有奠基之效。】
【缺失部分:主药‘地脉紫芝’的详细替代方案及最终成丹的‘启灵’步骤。】
果然是丹方!虽然残缺,但其价值无可估量!这或许是这个世界某种低武或低魔层次的修炼法门?对于一直依靠异能,却未有系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林澈来说,这“筑基丹”无疑是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朱员外见林澈看得入神,面露得色:“林先生,如何?此画可还入得法眼?”
林澈收回目光,压下心中激动,赞叹道:“笔墨精妙,意境高远,更难得的是……画中自有一股清灵之气,令人心旷神怡。朱员外家传之宝,果然名不虚传!”
他话锋一转,似是无意中提及:“观此画气象,作画之前辈,恐非单纯画师,而是精通丹青之理、修养有素的高士。其笔意间,隐隐合于五行生克之道,妙不可言。”
朱员外浑身一震,惊讶地看向林澈:“林先生竟能看出此节?实不相瞒,祖上相传,此画确与一道丹方有关,只是我辈愚钝,参详数代,亦不得其门而入!先生真乃神人也!”
他看向林澈的目光,已不仅仅是欣赏,更多了几分敬畏与希冀。
林澈知道,自己在扬州的最大收获,或许并非是那几颗溟海珠,而是这幅看似品级不高、却内藏乾坤的《青城山雪霁图》,以及与之建立的、与朱家这条重要人脉的桥梁。
他并未立刻提出交换或索取丹方,那太过着痕迹。他只是与朱员外交流画艺,偶尔点出几句关乎“气韵”、“五行”的玄妙之语,让朱员外愈发觉得他深不可测。
离开朱府时,朱员外亲自送至大门外,并再三邀请林澈常来府上坐而论道。
夜色中,林澈漫步回宅。他回味着那“小五行筑基丹”的残方,心中思索着何处去寻那主药“地脉紫芝”,又该如何补全那“启灵”步骤。
扬州之水,比他想象的更深。而他的穿越之旅,似乎正从单纯的“寻宝”,开始触及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