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第十四章:淤泥中的抉择,海路微光

洪水退去,留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泥泞不堪的北京城。昔日繁华的街巷被厚厚的淤泥覆盖,倒塌的房屋随处可见,溺毙的人畜尸体在初春的阳光下开始散发出恶臭,预示着更大的威胁——瘟疫。

紫禁城和煤山等高地在疯狂的抢筑下得以保全,成为了这片浑国中的孤岛。但代价是巨大的。外城几乎全毁,内城低洼处损失惨重。更致命的是,尽管嬴政反应迅速,转移了核心物资,但仍有部分粮秣和军械被淹,尤其是存放在外城和地势较低武库中的一批火药受潮报废,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守城力量雪上加霜。

饥荒和瘟疫的阴影,如同无形的巨手,扼住了这座城市的咽喉。城内秩序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抢粮、斗殴乃至易子而食的惨剧,在厂卫力量难以全面覆盖的角落悄然发生。

乾清宫内,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王承恩、骆养性、王之心等人垂首肃立,等待着皇帝的决断。连日的操劳和巨大的压力,让嬴政的脸色看起来更加苍白,但那双眼睛,却如同在灰烬中燃烧的炭火,依旧锐利、冰冷,不曾有半分动摇。

“损失清册。”嬴政的声音沙哑而平静。

王承恩连忙呈上文书:“回皇爷,初步统计,城内军民溺毙、失踪者逾万,存粮损失近三成,火药……损失近半。如今存粮,即便按最低配给,恐也难以支撑半月。且……疫病已开始在外城泛滥,每日皆有数十人病倒……”

半个月。嬴政在心中默念这个数字。李自成不会给他半个月时间。水攻虽未能瞬间摧垮北京,但已成功地将他逼入了真正的绝境。困守,只有死路一条。

他的目光扫过殿下众人,缓缓开口,问出了一个似乎与当前危机毫不相干的问题:“宋应星何在?”

众人一愣。王承恩回道:“宋侍郎仍在军器改良局,带人抢修受潮火器,并试图烘干部分受潮火药,只是……收效甚微。”

“传他。”嬴政命令道。

很快,一身泥污、眼窝深陷的宋应星匆匆赶到。

“宋应星,朕若给你足够的硝石、硫磺、木炭,你可能在短期内,重新制备出堪用的火药?”嬴政直接问道。

宋应星面露难色:“陛下,制备火药工序繁琐,需提纯、研磨、配伍、压实,绝非旦夕可成。尤其硝石难得,城内储备本就不多,此次又损失大半……”

“也就是说,短期内,我军的火器优势,已丧失大半。”嬴政得出了冷酷的结论。没有火药的火炮,不如一根烧火棍。

殿内一片死寂。失去了火器,仅凭冷兵器和饥饿的军队,如何抵挡城外数十万虎视眈眈的顺军?

嬴政沉默了片刻,手指在御案上无意识地划动着,仿佛在勾勒着什么。最终,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王之心。”

“奴婢在!”

“你之前所提,与海上联络之事,详细道来。福建郑氏,澳门佛郎机人,他们需要什么?又能提供什么?如何联络?”嬴政的问题如同连珠炮,目光灼灼地盯着王之心。

所有人为之一震!皇帝在这个关头,竟然将希望寄托在了遥远而虚无缥缈的海上?!

王之心不敢怠慢,连忙将自己从朱纯臣文书和东厂档案中整理的信息和盘托出:“回陛下,据查,福建郑芝龙(郑成功之父),拥兵数万,海船千艘,雄踞东南海上,乃至日本、南洋,皆有其贸易航线。其与荷兰红夷、葡萄牙佛郎机人皆有往来。彼等所求,无非是朝廷承认其地位,开放更多口岸,授予专营之权。至于能提供之物……文书提及,可运来南洋稻米、暹罗硬木,乃至西洋锐炮、火药,只要……价格足够。”

“至于联络……”王之心顿了顿,艰难道:“如今陆路断绝,唯有……冒险从海上联络。可派死士,携陛下密信,从天津卫(此时可能已被顺军威胁或封锁)或更北的登莱一带寻机出海,南下福建。只是……此去风波万里,十死无生,且能否找到郑氏,亦未可知。”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这是一条希望渺茫、充满未知的险路。

嬴政却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从北京的困局,移向了那片广袤的、被他一度忽略的蓝色海洋。

“十死无生?”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困守于此,便是十死无生。搏命一击,或有一线生机。”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王之心,朕命你,即刻从东厂和锦衣卫中,挑选精通水性、胆大心细、且绝对忠诚的死士!要快!”

“奴婢遵旨!”王之心感受到皇帝破釜沉舟的决心,立刻应道。

“骆养性!”

“臣在!”

“你负责准备密信与信物。”嬴政沉吟道,“密信内容,朕亲自来拟。信物……就用朕的这方私印。”他解下腰间一枚非正式朝会使用的龙纹玉佩,“告诉郑芝龙,若肯助朕,朕许他东南沿海三省海上专营之权,封靖海公!若能运来粮食火器,解北京之围,朕与他,共分海利!”

“陛下!三省专营?封公?此……此赏太过厚重啊!”王承恩忍不住惊呼。这几乎是裂土封王般的承诺!

“厚重?”嬴政冷笑,“若社稷不存,要这些虚名何用?若能以此换来喘息之机,乃至扭转乾坤之力,便是值得!”

他看向众人,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陆路已绝,唯有海路,或可通外援,接粮秣,续我大明国祚!此乃绝境中唯一生路,纵然希望渺茫,亦须放手一搏!”

这一刻,他不再仅仅是困守孤城的皇帝,而是那个敢于以秦国偏师一隅之地,远交近攻,最终横扫六合的雄主!他的视野,突破了北京的高墙,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

就在嬴政紧锣密鼓地布置海上联络的同时,城外的李自成也并未闲着。

水攻未能竟全功,让他有些意外,但也更加确信北京已是强弩之末。他采纳谋士建议,在围困的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政治攻势。

更多的劝降信被射入城内,这一次,不再仅仅针对高官勋贵,更是直接面向普通士兵和百姓。信中极力渲染城内的惨状——饥饿、瘟疫、绝望,并许诺,只要开城投降,闯王将开仓放粮,救治百姓,既往不咎。

同时,顺军开始在外城废墟上,架起大锅,公然煮粥!米香随着微风飘入城内,折磨着每一个饥肠辘辘的守军和百姓的神经。这种心理战的威力,在某些时刻,甚至超过了真刀真枪的进攻。

城墙上的守军,看着城外袅袅炊烟,闻着那若有若无的食物香气,再摸摸自己空空如也的肚子和怀中可能已经发霉的少量干粮,士气不可避免地在滑落。尽管有《赏功令》的诱惑和皇帝亲临的激励,但生存的本能,正在一点点侵蚀着纪律和忠诚。

赵二虎巡视城墙时,已经需要亲手砍翻两个试图缒城投降的士兵来稳定军心。他看着手下弟兄们蜡黄的脸和绝望的眼神,心中也充满了无力感。

“陛下……还能有办法吗?”这个念头,不止一次在他心中闪过。

※※※

紫禁城内,嬴政自然也收到了这些消息。他知道,李自成的攻心战,比水攻更加致命。

他必须做出回应,必须给这座濒临崩溃的城市,注入一剂强心针。

次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全城:皇帝陛下,将再次亲临德胜门,并将于城头之上,与守城将士共进……“御膳”!

当嬴政再次出现在德胜门城楼时,所有守军都看到了令他们永生难忘的一幕:

皇帝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的并非山珍海味,而是和普通士兵一模一样的、粗糙不堪的杂粮饼和一碗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粥!甚至,那饼的数量,看起来比一个普通士兵的配给还要少!

嬴政端起那碗稀粥,面向城上城下所有能看见他的将士和百姓,朗声说道(声音通过几名大嗓门的侍卫传递):

“朕,与尔等同在!尔等饥饿,朕亦不饱!尔等艰辛,朕亦深知!”

“然,饥饿可忍,艰辛可受!唯气节不可丢!祖宗基业不可弃!”

他举起那碗粥,如同举起一杯壮行酒:“城外贼寇,以粥米诱尔等投降!朕今日,便以此粥,与尔等共誓!”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震惊、茫然、继而渐渐激动的面孔,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响彻城墙上下:

“宁食大明一碗粥,不饮闯贼一口肉!”

“城在,朕在!城亡,朕亡!”

说罢,他仰头,将那一碗寡淡的稀粥,一饮而尽!

刹那间,城墙上下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吼声!

“陛下万岁!”

“宁食大明一碗粥,不饮闯贼一口肉!”

“誓死守卫北京!”

皇帝的举动,如同在即将熄灭的火堆上浇下了滚油!他用自己的行动,将“忠诚”与“气节”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化为了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具体象征。尽管饥饿依旧,但一种悲壮的、与皇帝和这座城市共存亡的信念,在绝望的淤泥中,顽强地重新燃烧起来!

嬴政看着重新燃起斗志的军队,心中并无多少喜悦。他知道,这剂强心针的效果是暂时的。真正的希望,依然在那波涛万里、吉凶未卜的海路之上。

他回到宫中,铺开纸张,开始亲自起草那封可能决定大明命运的,致海上枭雄郑芝龙的密信。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