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沈砚小说《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在线阅读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

作者:桐二木

字数:129092字

2025-10-19 18:23:29 连载

简介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桐二木”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沈砚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接到长孙无忌想让其侄子长孙冲负责河东水车推广的消息后,沈砚并未立刻上奏太宗,而是决定先前往河东实地考察。他清楚,长孙冲出身世家,从未接触过农事,若真让他负责推广,不仅会延误时机,还可能让水车推广蒙上阴影。

三日后,沈砚抵达河东节度使治所蒲州。刚入城,他便察觉到气氛不对——街面上虽热闹,却有不少农户背着行囊往城外走,脸上满是愁容。他拉住一个老农,问道:“老丈,这是要去哪里?为何带着行李出城?”

老农叹了口气,摇着头道:“唉,还不是因为旱灾!城里的大户人家把河边的水都占了,用来浇自家的果园,咱们的农田连一滴水都引不到,再待下去,庄稼全完了,只能去外地投奔亲戚了。”

沈砚心中一沉,没想到河东的旱情比关中更严重,还出现了大户截留水源的情况。他刚想追问,却见一队身着官服的人簇拥着一个锦衣公子走了过来,为首的公子面色倨傲,正是长孙无忌的侄子长孙冲。

长孙冲也看到了沈砚,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却还是假惺惺地上前见礼:“原来是沈大人,不知沈大人来河东,有何贵干?”

“奉陛下之命,前来考察河东水车推广事宜。”沈砚语气平淡,“刚入城便听闻,有大户截留水源,致使农户无法灌溉,不知长孙公子可知此事?”

长孙冲脸色微变,随即笑道:“沈大人有所不知,那些大户是河东的纳税大户,他们的果园若是旱死,会影响朝廷税收。况且,农户灌溉之事,自有地方官员负责,沈大人还是先关心水车推广吧。”

沈砚心中冷笑,长孙冲这是明着偏袒大户,全然不顾农户死活。他不再与长孙冲纠缠,转身对身旁的随从道:“先去城郊的农田看看。”

城郊的农田比沈砚想象中更惨——大片的麦田已经枯死,土地干裂得能塞进手指,几个农户坐在田埂上,看着枯死的庄稼,眼中满是绝望。沈砚走上前,蹲下身,抚摸着干裂的土地,心中一阵刺痛。

“大人,您是从长安来的吧?”一个农户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希冀,“听说长安那边用水车引水,救了庄稼,咱们河东什么时候能用上啊?”

沈砚刚要回答,却见长孙冲带着几个官员走了过来,对着农户们道:“你们别听外人胡说!那水车根本没用,关中那边是运气好,才勉强引了点水。咱们河东的河道浅,水车根本派不上用场,还是趁早另想办法吧!”

农户们听到这话,眼中的希冀瞬间熄灭,纷纷低下头,唉声叹气。沈砚猛地站起身,看向长孙冲,语气冰冷:“长孙公子从未试过水车,怎知在河东派不上用场?你若阻挠推广,便是耽误河东百姓的生计,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吗?”

长孙冲被沈砚的气势震慑,却仍强撑着道:“我这是为了百姓好!若是水车没用,浪费了人力物力,谁来负责?”

“我来负责!”沈砚掷地有声,“我今日便在此立下军令状,十日之内,若不能在河东安装水车并引水上田,我自愿辞去官职,听凭陛下处置!”

长孙冲没想到沈砚竟如此决绝,一时语塞,只能恨恨地瞪了沈砚一眼,转身离去。沈砚看着长孙冲的背影,心中清楚,长孙冲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十日,定会处处阻挠。

果然,第二日沈砚便遇到了麻烦——他让工匠去城外的木料铺采购桑木,却被告知所有桑木都已被人高价买走,连一根都没剩下。工匠回来禀报时,脸色焦急:“大人,这可怎么办?没有桑木,根本无法组装水车!”

沈砚思索片刻,心中已有了答案——定是长孙冲让人买断了桑木,想断了他的原料。他沉吟道:“河东多山,山中定有野生桑木,你立刻组织人手,去山中砍伐,注意只选成材的树木,不可滥砍滥伐。另外,让人去周边州县采购桑木,务必在三日内凑齐足够的木料。”

工匠领命而去,沈砚则带着随从前往河边,勘察安装水车的位置。他发现河东的河道虽浅,但水流稳定,只要将水车的龙骨适当缩短,便能适应河道深度。正当他与随从商议细节时,却见几个农户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大人!不好了!长孙公子带着人,把去山中砍树的工匠都拦下来了,还说他们私砍官木,要把人抓起来!”

沈砚心中一紧,立刻赶往山中。只见山脚下,长孙冲带着十几个衙役,正将工匠们围在中间,衙役们手中握着铁链,眼看就要动手抓人。

“住手!”沈砚大喝一声,快步走上前,“长孙公子,这些工匠是奉我的命令前来砍伐桑木,用于组装水车,何来私砍官木之说?”

长孙冲见沈砚赶来,冷笑道:“沈大人好大的胆子!未经官府允许,私自砍伐山林,便是违法。我身为河东水车推广的负责人,自然要依法处置!

“你并非正式任命的推广负责人,无权处置!”沈砚拿出太宗赐予的令牌,高举过头顶,“陛下赐我此令,可在河东全权负责水车推广事宜,调动所需人力物力。你若再阻挠,便是抗旨不遵!”

长孙冲看着沈砚手中的令牌,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知道太宗的令牌代表着皇权,若是真的被扣上抗旨不遵的罪名,别说他,就是长孙无忌也保不住他。他咬了咬牙,挥了挥手,对衙役们道:“撤!”

衙役们散去后,工匠们纷纷围到沈砚身边,感激道:“多谢大人相救!若不是大人及时赶到,我们恐怕就要被抓走了!”

沈砚摆了摆手:“大家不必多礼,赶紧砍伐桑木,争取早日组装好水车。”

接下来的几日,沈砚一边监督工匠组装水车,一边派人去周边州县协调水源,解决大户截留水源的问题。他得知截留水源的大户中,有一个是长孙冲的岳父,便亲自登门拜访。

大户见沈砚前来,态度傲慢,拒不配合。沈砚却不急不躁,拿出农户们因缺水而枯死的庄稼照片,以及大户截留水源的证据,语气平静却带着压力:“李员外,您若继续截留水源,便是置河东百姓于不顾。此事若传到陛下耳中,您不仅会失去所有家产,还可能连累家人。您是愿意配合朝廷,开放水源,还是愿意承担抗旨的后果?”

李员外看着照片上枯死的庄稼,又看了看沈砚手中的证据,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无奈点头:“我……我愿意开放水源,配合大人推广水车。”

解决了水源问题,又有了足够的桑木,工匠们日夜赶工,终于在第九日傍晚,在蒲州城郊的河边安装好了第一架水车。当水车转动,清澈的河水顺着水槽流入干裂的农田时,围在田边的农户们爆发出阵阵欢呼,不少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第十日一早,沈砚带着长孙冲和河东的官员来到农田。看着被河水滋润的禾苗重新焕发生机,官员们纷纷称赞,长孙冲则脸色难看,一言不发。

沈砚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知道,这次不仅打破了长孙冲的阻挠,更让河东的百姓看到了水车的作用,接下来的推广之路,定会顺畅许多。

当晚,沈砚收到了李丽质派人送来的书信。信中写道:“听闻你在河东克服阻碍,成功安装水车,心中甚慰。长孙大人在朝中虽有不满,却也因你立下的功绩,无法再提出异议。望你保重身体,早日完成河东推广,平安归来。”

沈砚握着书信,心中暖意融融。他提笔回信,字迹坚定:“定不负殿下所望,早日让河东百姓都用上水车,解旱情之困。”

窗外,月光洒在纸上,映着沈砚坚定的眼神。他知道,虽然暂时解决了河东的问题,但长孙无忌等人绝不会就此罢休,未来的朝堂之路,依旧充满挑战。但只要有李丽质的支持,有百姓的期盼,他便有信心,在这贞观盛世,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