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红楼:我的老婆是秦可卿小说,红楼:我的老婆是秦可卿章节在线阅读

红楼:我的老婆是秦可卿

作者:专业讨饭人

字数:405627字

2025-10-17 18:59:06 连载

简介

小说《红楼:我的老婆是秦可卿》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本书由才华横溢的作者“专业讨饭人”创作,以贾寰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405627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红楼:我的老婆是秦可卿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其木格转头望向贾寰,因失血而发白的嘴唇微微颤抖,勉强扯出一丝笑意,说道:“懦弱的梁国不配有你这样的勇士。不如归顺我大金,财富权位,任你挑选,岂不痛快?”

贾寰没有回答,只是轻蔑地笑了笑。

他虽自有谋划,却绝不代表会放过东胡。

在起事之前,他必须先解决东胡这个后患,以免自己在中原征战之时,被他们趁虚而入。

不仅东胡,北方草原各族也是如此。不求全部收服,但至少要打得他们不敢轻易南下。

对其木格的劝降,贾寰没什么反应,田泽却被激怒了。

他怒声下令:“来人,把这贼人带下去关起来,找大夫给他疗伤,别让他轻易死了,等候朝廷发落。”

士兵上前将其木格拖走。

田泽回过头,深深望了贾寰一眼,说道:“我知道朝廷过去对你有所亏待,但如今情势不同了。当今皇上素有贤名,你立下如此大功,日后必受重用。千万不要听信这蛮子的话,背上千古骂名。”

他见贾寰年轻,又曾被贬谪,担心他一时冲动误入歧途,因此出言提醒。

“将军放心,贾寰虽年轻,却也懂得民族大义。”贾寰躬身回应。

他只提民族大义,对朝廷待他不公之事,却闭口不提。

田泽未听出他话中深意,点了点头,拍拍他的肩膀,转身去处理其他事务。

战事虽已结束,但仍有大量后续工作亟待处理。

首要任务是修补城墙,防备东胡大军回头反扑。

此外还有安置伤员、清扫战场、统计伤亡、收押俘虏等各项事宜。

就在大同城内一片忙碌之际,

逃走的东胡士兵已将战败的消息传到了其他几路大军。

东胡高层得知后无不震惊。

作为多年的老对手,他们早已认定梁军软弱可欺。

这些年来,即便人数处于劣势,他们也一直压制着梁军,何曾有过整支军团被主动歼灭的先例?

更何况连大王子也被俘虏了。

这次南下,非但没占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颜面尽失。

不少东胡将领视此为奇耻大辱,纷纷要求调集大军进攻大同,救回其木格。

幸好东胡首领兀颜仍保持理智。在评估局势之后,他不仅没有下令进攻,反而决定撤军。

大同解围之后,随时可能出兵截断他们的退路。若与正面梁军形成夹击,东胡军队再勇猛也难以抵挡。

尽管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兀颜一向行事谨慎,不愿冒无谓的风险。

东胡再怎么善战,在人数上始终处于劣势。

关外环境恶劣,生存艰难,东胡虽统一了辽东,人口却一直不多。

汉军损失几万人不至于崩溃,但他们却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其木格这次折损数万精锐,已让东胡元气大伤。

若再遭遇一次大败,东胡将面临灭顶之灾。

风险过高,兀颜不愿冒险。

这次出兵本就是临时起意,只想趁着朝堂变动占点便宜,若能攻下几座边镇、南下劫掠一番便已足够。

他们与草原各部关系紧张,随时可能遭到突袭。

兀颜身为一代枭雄,一直怀有仿效铁木真入主中原的野心,即便不成,也要如金朝对宋朝那般,割据半壁江山。

但这绝非一日之功。

如今的大梁再弱,也比当年的赵宋强硬得多。

仅北疆就有数十万边军,一旦孤军深入,必成关门打狗之势。

东胡眼下兵力与后勤皆不足,与草原各部更是勾心斗角、各怀异心,远未做好一举南下的准备。

东胡高层对兀颜的退兵命令极为不满。

但兀颜态度坚决。

他率领东胡统一辽东、大败梁军,威望极高。

众人虽不情愿,却也只能听令。

随着东胡大军主动撤退,一场大战匆匆落幕。

其余九边总兵不明所以,直到大同军报传来,才知贾寰带队绕后,砍倒军旗,生擒东胡大王子其木格,顿时恍然大悟。

贾寰的勇武之名,迅速传遍北方。

同时,发往京城的捷报被田泽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长安城。

荣宁街附近的一座小院里,墨竹正与王虎争吵不休。

这两人仿佛天生不对付,隔几天就要吵上一场。

墨竹自知打不过,提前说好只动口不动手。

于是这样的对骂,成了院中常见的景象。

两人吵得正激烈,门外有人高喊:“别吵了!八百里加急,大同府打赢了!”

墨竹一愣,还未开口,就听见外面百姓欣喜若狂的欢呼。

“赢了!我们赢了!”

四面八方传来喜出望外的叫喊,如同过节一般。

的确,多年以来朝廷屡战屡败,百姓早已麻木,如今突然大胜,怎能不让人激动。

房门“砰”的一声被踹开,重重撞在墙上,一名汉子大声道:“大同斩敌四万!”

这人名叫王奔,是随王虎回来的五人之一。

“好!太好了!我去禀报夫人。”墨竹拍案而起,冲向屋外。

王虎皱着眉头,盯着损坏的房门不语。

前来报信的王奔见他神色不悦,小心问道:“虎哥,大同大胜,您不高兴?”

王虎冷冷道:“大人打赢本在预料之中,但我确实高兴。”

王奔没眼色地接话:“虎哥,您这脸拉得跟什么似的,哪像高兴啊?”

王虎猛地一拍桌子,跳起来拧住王奔的耳朵大骂:“混账东西!说了多少次,进门别用脚踹!这都第几扇门了?”

“京城这些人黑心得很,修个门贵上天,咱们每月修门得花多少钱,你知不知道?”

“疼!虎哥松手!耳朵要掉了!”

……

墨竹一路跑到秦可卿院前。

“砰砰”敲了几下门,不一会儿,门从里打开,探出巧儿的小脸。

见是墨竹,巧儿正要招呼,却见他弯腰扶门大口喘气。

巧儿奇怪道:“墨竹,你这是怎么了?”

墨竹摆摆手,直起身说道:“有好消息……快……带我去见夫人。”

“奶奶正在佛堂为二爷上香祈福。”巧儿领着墨竹进了院子,边走边说道。

搬到西府之后,秦可卿特意在院子里收拾出一间屋子,设了一座小佛堂,每日都来为贾寰祈福。

两人一同走向佛堂,路上墨竹将边关大捷的消息告诉了巧儿。

“真的?太好了!”巧儿欣喜地轻呼。

说着,两人已来到佛堂门前。

墨竹躬身禀报:“夫人,边关有消息了。”

很快,佛堂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吱呀”一声,门从里拉开。

秦可卿一身浅绿襦裙,云鬓翠钿,温婉端雅,她急切问道:“怎么样?”

“街上八百里加急的文书直送宫门去了,二爷驻守的大同府斩敌四万,大获全胜。”墨竹含笑答道。

秦可卿脸上露出笑意,随即又蹙起秀眉,担心地问:“那夫君呢?可有他的消息?”

“这……暂时还没有,不过家信应当已在路上,民间书信不比朝廷八百里加急快。”墨竹想了想说道。

一旁的巧儿轻声安慰:“奶奶宽心,二爷吉人天相,一定平安无事。”

“但愿如此。”秦可卿眉间忧色未散,迟疑地点点头,失神道:“一日不见他的亲笔书信,我这心就一日悬着。”

接着对院中两人道:“你们去忙吧,我继续为夫君祈福。”

“是。”巧儿与墨竹躬身行礼。

同一时间,金碧辉煌的长乐宫中。

新君永安帝年约三四十岁,身形高瘦,虽初登大宝,却气度沉凝,面容冷峻,不怒自威。

他身着龙袍,高踞龙椅之上,面无表情地望着阶下高谈阔论的群臣。

他并非长于深宫的年轻天子,早在东宫时,便已对天下乱象深怀忧虑。

如今的大梁,积贫积弱,叛乱四起,天灾人祸接连不断。

他熟读史书,深知眼下景象,与历代末世何其相似。

身为储君,他自然不愿成为亡国之主,因此常思登基之后如何推行改革。

谁知这一等便是二十年,直至两鬓斑白,才终于继位。

却不想,真正坐上龙椅,才知实现抱负何等艰难。

大梁朝堂盘根错节,官员相互袒护,即便身为皇帝,也处处受制。

朝中大臣对他阳奉阴违,遇事只会空谈,引经据典却无实际作为。

若在平时也就罢了,此刻东胡大军压境,稍有不慎便是亡国之祸。

如此危急关头,竟仍是这般景象。

满口之乎者也,问及退敌之策却一无所知。

登基不过数月,他已屡动杀心。

但顾及太上皇尚在,自己若贸然行事恐损其声名,只得隐忍不发。

每见这些庸碌之臣,便想起曾在朝堂上直言怒斥群臣、刚正不阿的贾寰。

“不知则璞如今是否安好,切莫出事才好。”永安帝暗自忧心。

若非东胡来犯,召贾寰回京的文书恐怕早已发出,即便会得罪太上皇,他也在所不惜。

如此良才若折损边关,实在令人痛惜。

正当永安帝出神、朝臣议论纷纷之际,殿外侍卫高声传报:

“边军大捷!边军大捷!”

几声呼喊,打断了殿内的喧哗。

永安帝精神一振,忙问:“军报在何处?”

殿外几名满身尘土的士兵快步进殿,手捧文书跪地禀报:“陛下,军报在此。”

太监快步上前接过,呈递御案。

永安帝展开细读。

看到贾寰的名字,他稍显意外,再往下看,这位素来沉稳的帝王也不禁露出笑意。

好个贾寰,不仅是刚正文臣,更是勇武之将。

群臣见皇帝沉默不语,心中不安。

首辅庞弘出列问道:“陛下,前线战况如何?”

永安帝回过神,轻咳一声掩饰失态,将文书递给太监:“传与诸位爱卿同览。”

太监接过,先呈庞弘。

身为内阁首辅,他自然是第一个阅看。

见到贾寰之名,庞弘也是一愣,神色微变。

原来贾寰曾当朝痛斥之人,首当其冲便是他庞弘,且言辞激烈,令他颜面扫地。

因此他对贾寰早已心怀怨恨。贾寰一到边关,他便暗中布置,欲除之而后快。

不料隆庆帝随后病重。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