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看都市脑洞小说,一定不要错过高速抬杆王写的一本连载小说《重生之我梦到的都成了真》,目前这本书已更新91809字,这本书的主角是林凡苏雨沫。
重生之我梦到的都成了真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失而复得的铅笔静静地躺在林凡的掌心,冰凉的金属触感无比真实,反复提醒着他刚才发生的一切不是幻觉。
激动过后,一种更深沉的冷静逐渐占据了他的思绪。
一次是难以置信的奇迹,两次就构成了值得研究的现象。
程序员的本能让他无法接受“神迹”这种模糊的解释,他必须找到背后的逻辑,哪怕这逻辑本身是超自然的。
他将铅笔轻轻放在书桌上,与那本《C++ Primer》并排,然后回到床边坐下,双手交叉抵在下巴上,眼神锐利,进入了“debug”模式。
“首先,排除最低概率的恶作剧。”他低声自语。
这间出租屋只有他一个人有钥匙,房东大妈除非收租,否则绝不会上门。而入室盗窃放下一万块钱再偷走一支铅笔?这想法荒谬得让他自己都摇了摇头。
“那么,剩下的可能性……”他目光扫过房间,“要么是我精神失常出现了严重的幻觉和记忆断层,要么……就是某种我无法理解的‘现象’在我身上发生了。”
与其相信自己会是个神经病。
更倾向于后者。因为那份饥饿感,那份疲惫感,以及此刻清晰无比的思维,都不像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状态。
他开始在脑海中建立两个“事件”的档案。
事件一:万元现金
· 触发前状态:极度疲惫,生存压力巨大,带有强烈的“需要钱”的渴望。
· 梦境内容:在特定地点(公园花坛)捡到特定物品(一万元现金),过程清晰,细节丰富。
· 现实结果:物品(现金)直接出现在枕下,形态、数量与梦境一致。
· 后续影响:强烈的精神震撼,伴随持续性的疲惫感。
事件二:银色铅笔
· 触发前状态:相对冷静,有明确的测试目的,建立了“物品丢失需寻找”的强烈认知。
· 梦境内容:在特定地点(书桌缝隙)找到特定物品(铅笔),过程短暂但清晰。
· 现实结果:物品(铅笔)出现在其应在的现实位置。
· 后续影响:成功验证能力可控性,精神振奋,但疲惫感依旧存在。
对比两个事件,共同点浮出水面:
1. 都需要睡眠和清晰的梦境作为媒介。
2. 目标都是具体的、已存在的(或可被认知为存在的)实物。
3. 梦境核心是“获取”或“寻找”,而非“创造”。
4. 成功后都伴随精神消耗。
不同点在于:
· 事件的动机和情绪强度不同。 一个是绝望下的强烈渴望,一个是理性驱动下的测试。
· 物品的出现位置不同。 钱是“便捷化”出现在枕下,笔是“复刻梦境”出现在缝隙里。这或许与物品的“无主”属性或实现的难易度有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林凡拿起一支普通的圆珠笔,在一个旧笔记本上写下关键词:睡眠、清晰梦境、实物、获取过程、精神消耗。
他圈出了“实物”和“获取过程”。这似乎是目前最关键的两个限制。
“所以,我不能梦见自己变成超人,也不能梦见天上掉下一艘宇宙飞船……因为那超出了‘实物’和‘获取’的理解范畴。”他若有所思,“我只能影响那些我认知里‘可能存在于此世间’的、具体的东西……”
这个结论让他有些许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安心。如果能力没有边界,那才真正可怕。现在,边界似乎被隐约勾勒出来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精神消耗的规律是什么?这种疲惫,是永久性的损伤,还是可以恢复的“精力值”?
他感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虽然疲惫,但并没有生病虚弱的感觉,更像是熬了一个通宵之后的那种精力透支。他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已是傍晚。
与其在这里空想过程,不如吃好睡好,趁着手头现在有了一万块钱,林凡也是对自己的吃喝好了几分。
“先补充能量,然后好好睡一觉。看看明天状态如何。”他做出了决定。
这一次,他没有再测试。他走到厨房,用剩下的食材认真地给自己做了一顿饭,细嚼慢咽。然后烧了热水,泡了个脚。
躺在床上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关于“做梦”的念头,只是纯粹地想要休息。大脑放空,身体放松。
这一夜,他睡得很沉,无梦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