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杨长生小说九秩浮沉章节免费阅读

九秩浮沉

作者:卿卿我我他他

字数:145036字

2025-09-24 20:21:47 连载

简介

九秩浮沉》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都市日常小说,作者“卿卿我我他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杨长生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九秩浮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1993年11月1日,津海的风带着初冬的凛冽,刮过向阳派出所的红砖院墙。杨长生穿着崭新的警服,胸前别着“所长”的肩章,站在院子里的老梧桐树下,看着墙上新换的“向阳派出所所长杨长生”铭牌,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金属——这是他转业回津海的第二个年头,从民警到副所长再到所长,每一步都踩着案子的棱角,裹着老百姓的期待,现在终于把“所长”的担子扛在了肩上。

“杨所,分局的文件刚到,让你去趟分局开会,说是关于开发区违建整治的事。”民警小李跑过来,手里拿着个牛皮纸文件袋,“王所还在办公室收拾东西,说等你回来跟你交接下工作。”

杨长生接过文件袋,指尖触到袋里的纸张,心里隐约有了数。开发区的违建不是新鲜事,去年王志强在的时候,就有商户偷偷加盖厂房,只是没人敢管。现在他刚当所长,分局就把这活儿交过来,明摆着是考验,也可能是有人想借这事儿给他“上上课”。

“知道了,我先去跟王所交接,等会儿去分局。”杨长生往办公楼走,路过值班室时,看见李刚正跟几个老民警唠嗑,话题离不开“孙博文的余党还没清干净”“开发区商户又来问补偿款”,见他过来,都赶紧站起来:“杨所!”

“坐,别拘谨。”杨长生笑着摆手,“以后所里的事,还得靠大家一起扛。王所跟我交接完,咱们开个会,把开发区违建的事跟大家通个气。”

走进王所的办公室,老所长正把一叠厚厚的案卷往纸箱里装,最上面的是王志强案的审讯记录,纸页边缘都被翻得发毛。“长生,来了?坐。”王所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把一串钥匙放在桌上,“这是所长办公室的钥匙,还有所里的经费账本,都在这儿了——咱们所不富裕,但每一分钱都得花在明处,别让人挑出毛病。”

杨长生接过钥匙,沉甸甸的手感压在掌心:“王所,您放心,我肯定守好规矩。”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王所叹了口气,从抽屉里翻出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这是我当所长十年的心得,开发区的商户脾气倔,跟他们打交道得‘软磨硬顶’——软的是听他们的难处,硬的是守政策的底线。还有,李副书记那边,你得多留意,上次孙博文的案子,他心里还憋着气,说不定会在违建的事上给你使绊子。”

杨长生把笔记本揣进内兜,纸页蹭着胸口,暖得像老所长的嘱咐:“我记住了,王所。您退休后打算去哪儿?回冀北老家?”

“回什么老家,就在津海待着,帮老伴看看孙子。”王所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以后所里要是有搞不定的事,随时给我打电话,别跟我客气。”

跟王所交接完,杨长生拿着分局的文件袋往分局赶。自行车在津海道上飞驰,风刮得警服下摆猎猎作响,他翻开文件袋里的资料——开发区有十二家商户涉嫌违建,其中十家是“津海置业”赵总的关系户,还有两家是李副书记的远房亲戚。杨长生心里冷笑,这哪是整治违建,分明是让他去捅马蜂窝。

分局会议室里,烟雾已经弥漫开。局长坐在主位,李副书记坐在旁边,脸色不太好看。见杨长生进来,局长指了指身边的空位:“长生,坐。刚跟大家说了,开发区违建整治由你牵头,月底前必须完成,不能出乱子。”

“局长,开发区的违建牵扯到不少商户的生计,能不能先跟商户沟通,制定合理的拆除方案?”杨长生坐下,声音很稳,“要是强行拆除,怕引起商户不满,反而影响开发区的治安。”

李副书记立刻接过话,手指在桌上敲了敲:“杨所长,分局的要求是‘月底前完成’,不是让你跟商户‘磨嘴皮子’。这些商户明知故犯,不强行拆除,以后谁还听分局的话?”

杨长生抬眼看了看李副书记,对方的眼神里带着挑衅——显然,孙博文的案子让李副书记记恨上了,现在想借违建的事给他穿小鞋。“李副书记,强行拆除可以,但商户的损失谁来承担?”杨长生不卑不亢,“开发区的商户大多是小本生意,违建的厂房里还堆着货物,要是拆了,他们可能就垮了。我们是警察,不仅要维护秩序,还得替老百姓着想。”

会议室里静了下来,局长咳嗽了一声:“长生说得有道理,不能只讲速度,不顾民生。这样,你先跟商户沟通,一周内拿出方案,要是有商户拒不配合,再强行拆除。”

杨长生心里松了口气,知道局长是在帮他解围。散会后,他刚走出会议室,就被李副书记叫住:“杨所长,你刚当所长,别太自负。开发区的事水很深,小心栽跟头。”

“谢谢李副书记提醒,我会注意的。”杨长生没接他的话茬,转身往楼下走——他知道,李副书记的警告不是空穴来风,接下来的违建整治,肯定不会顺利。

回到派出所,杨长生立刻召集全所民警开会。他把开发区违建的资料摊在桌上,指着地图上的红圈:“这十二家商户,咱们分三组去沟通,一组负责赵总的关系户,一组负责李副书记的亲戚,我带一组负责剩下的。记住,跟商户说话要客气,先听他们的难处,再讲政策,别跟商户起冲突。”

“杨所,赵总的关系户肯定不好沟通,上次咱们抓虎哥,赵总就没少给咱们使绊子。”李刚皱着眉,“还有李副书记的亲戚,说不定会拿着李副书记的名头压咱们。”

“不好沟通也得沟通。”杨长生敲了敲桌子,“赵总的关系户,咱们就跟他讲‘违建影响消防,万一着火,损失更大’;李副书记的亲戚,就跟他说‘分局盯着呢,要是不拆,李副书记脸上也不好看’。总之,先礼后兵,别让商户觉得咱们是故意找茬。”

会议结束后,民警们立刻分头行动。杨长生带着小李和两个年轻民警,往开发区最里面的“宏达五金厂”走——这家厂的老板是张宏达的远房表弟,违建了两层厂房,据说还藏着张宏达没被没收的设备。

“宏达五金厂”的大门紧闭,门口堆着不少废弃的钢筋,一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正指挥工人往车上搬设备。“请问是刘老板吗?我们是向阳派出所的,想跟你聊聊厂房的事。”杨长生走过去,掏出工作证。

刘老板瞥了眼工作证,脸色沉了下来:“我知道你们来干嘛,不就是拆违建吗?我这厂房是张宏达盖的,跟王志强打过招呼,凭什么拆?”

“刘老板,张宏达已经被抓了,王志强也判了刑,他们的话不算数。”杨长生指着厂房的二楼,“你这厂房没有规划许可证,属于违建,而且影响消防通道,万一着火,不仅你的厂要遭殃,周围的商户也得受牵连。”

“我不管什么消防通道,我这厂要是拆了,我一家人喝西北风去?”刘老板往地上啐了一口,“你们要是敢拆,我就去分局上访,告你们欺负商户!”

小李刚想说话,被杨长生拦住了。他从包里掏出份文件,是开发区的消防隐患报告:“刘老板,你看,上个月你隔壁的‘诚信汽修’就因为消防通道被堵,着火的时候消防车进不来,损失了十几万。你这厂房比他们的还危险,要是真着火,你赔得起吗?”

刘老板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接过报告翻了翻,没说话。杨长生趁机说:“分局说了,主动拆除违建的商户,能申请开发区的扶持资金,帮你重新规划厂房。要是强行拆除,不仅拿不到扶持资金,还得交罚款,你觉得哪个划算?”

刘老板沉默了半天,终于松了口:“行,我拆。但你们得保证,扶持资金能按时到账。”

“我以所长的名义保证,只要你按时拆除,我亲自帮你跑扶持资金的事。”杨长生伸出手,“咱们一言为定。”

从“宏达五金厂”出来,小李松了口气:“杨所,还是你有办法,我还以为得跟他吵一架呢。”

“跟商户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得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杨长生笑着说,“他们不是不想拆,是怕拆了没活路。咱们帮他们找到活路,他们自然会配合。”

接下来的几天,杨长生带着民警们跑遍了开发区的十二家违建商户。赵总的关系户一开始还想拿赵总压人,可听说赵总因为孙博文的案子被市局盯上了,也不敢硬扛;李副书记的亲戚找李副书记帮忙,可李副书记怕惹祸上身,只说“按分局的要求来”,最后也乖乖同意拆除。到11月7日,十二家商户都签了拆除协议,比分局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二十多天。

杨长生刚想在派出所喘口气,苏婉的传呼就响了:“公司被人举报偷税漏税,税务局的人刚来过,说要查账。”

他心里一紧,赶紧往苏婉的公司赶。粤津电子的办公室里,苏婉正对着一堆账本发愁,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已经走了,桌上留着份《税务检查通知书》。“长生,我公司的账目都是正规的,怎么会被举报偷税漏税?”苏婉的声音带着委屈,眼圈有点红。

杨长生拿起账本翻了翻,都是正规的发票和凭证,根本不可能偷税漏税。他心里清楚,这肯定是有人故意找茬,十有八九是开发区的竞争对手,见苏婉的公司生意好,就想搞垮她。“别担心,我帮你查。”杨长生握住苏婉的手,“税务局那边我认识人,我去问问是谁举报的,再帮你澄清。”

他给税务局的老陈打了个电话,老陈是他破王志强案子时认识的,为人很实在。“长生,你说的粤津电子,举报信是匿名的,说他们‘隐瞒收入,虚开发票’,但我们查了账,没发现问题。”老陈的声音很轻,“不过我听说,举报信是从‘津海科技’那边传过来的,赵磊最近跟几个电子公司的老板走得很近,可能是想垄断开发区的电子产品市场。”

杨长生心里一火——赵磊上次撺掇老吴找苏婉的麻烦,没成想这次又来阴的。他挂了电话,对苏婉说:“是赵磊干的,我去跟他谈谈,让他别再找你麻烦。”

“别去,万一跟他吵起来,反而不好。”苏婉拉住他,“我已经让粤州的朋友查赵磊的公司了,他的‘津海科技’涉嫌走私二手电子设备,要是把这事捅到海关,他自顾不暇,就没时间找我麻烦了。”

杨长生看着苏婉,心里满是心疼——她一个女人在津海打拼,不仅要应对生意上的竞争,还要防着别人使坏,却从来没跟他抱怨过。“以后有什么事,别自己扛,跟我说。”他把苏婉揽进怀里,“赵磊的事我来处理,你安心做你的生意。”

晚上,杨长生约赵磊在“津海茶楼”见面。包厢里,赵磊穿着件灰色西装,手里把玩着个茶杯,看见杨长生进来,脸上堆着假笑:“杨所,找我有事?”

“赵总,苏婉公司被举报的事,是你干的吧?”杨长生坐下,没绕圈子,“我知道你想垄断开发区的电子产品市场,但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不觉得丢人吗?”

赵磊的脸色变了变,却没承认:“杨所,你可别冤枉我,我跟苏总无冤无仇,怎么会举报她?”

“无冤无仇?”杨长生冷笑一声,从包里掏出份文件,是赵磊公司走私二手设备的证据——这是苏婉的朋友刚发来的,“你公司走私二手电子设备,涉案金额高达五十万,要是我把这份证据交给海关,你觉得你还能坐在这儿喝茶吗?”

赵磊的脸瞬间白了,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杨所,我错了,我不该举报苏总,你别把证据交给海关,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我可以不交给海关,但你得保证,以后不再找苏婉的麻烦,还要跟税务局澄清,说是你误信谣言才举报的。”杨长生说,“要是你敢反悔,下次就没这么容易了。”

赵磊赶紧点头:“我保证,我明天就去税务局澄清,以后再也不找苏总的麻烦。”

从茶楼出来,杨长生给苏婉打了个电话,说“赵磊已经答应澄清,以后不会再找事”。苏婉的声音里满是感激:“长生,谢谢你,总是在我最难的时候帮我。”

“跟我还客气什么?”杨长生笑着说,“对了,咱们明天去看看望海园的房子吧,装修队说下周就能进场,咱们得定个装修风格。”

“好啊,我早就想看看了。”苏婉的声音亮了起来,“我想把客厅装成暖色调,再在阳台放个书架,你觉得怎么样?”

“都听你的,只要你喜欢。”杨长生说,心里满是幸福——等房子装修好,他和苏婉就能有个真正的家,再也不用在招待所和宿舍之间奔波。

第二天上午,杨长生和苏婉去了望海园的房子。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客厅宽敞明亮,阳台正对着小区的花园,苏婉站在阳台前,眼里满是期待:“长生,你看,以后咱们可以在阳台晒太阳、看书,周末还能邀请周建国他们来吃饭。”

“好啊,到时候我露一手,给他们做我最拿手的红烧肉。”杨长生从背后抱住苏婉,下巴抵在她的肩膀上,“等咱们结婚了,就把我爸妈和你爸妈都接来,让他们也享享清福。”

苏婉点了点头,转过身,踮起脚尖吻了吻他的额头:“我相信,咱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两人正说着,杨长生的传呼机响了,是沈若曦发来的:“军火案的漏网之鱼有消息了,叫‘疤脸’,最近可能会在津海港跟本地势力接头,军区已经派人盯着了,需要你配合调查。”

杨长生心里一紧——“疤脸”是“黑狐”的得力手下,负责军火的运输,上次抓“黑狐”的时候,他跑了。要是“疤脸”在津海港接头,肯定会给津海的治安带来大麻烦,还可能影响到苏婉的公司——苏婉的公司经常从津海港进口电子设备,说不定会遇到“疤脸”的人。

“怎么了?是不是有案子?”苏婉看出他的脸色不对,赶紧问。

“嗯,‘黑狐’的手下‘疤脸’可能会在津海港接头,我得配合军方调查。”杨长生说,“你以后从津海港进口设备,要是遇到可疑的人,一定要小心,及时告诉我。”

“我知道了,你也要小心。”苏婉握住他的手,眼里满是担忧,“别太拼了,注意安全。”

“放心,我会的。”杨长生说,心里却在盘算——“疤脸”狡猾得很,肯定会伪装成商人,他得跟沈若曦好好商量下抓捕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下午,杨长生去了津海军区招待所,沈若曦已经在房间里等着了,桌上摊着一张津海港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几个可能的接头地点。“杨所,坐。”沈若曦递给杨长生一份文件,“这是‘疤脸’的资料,他真名叫刘伟,三十多岁,右脸有个月牙形的疤,经常伪装成货运司机,负责军火的运输。我们得到消息,他会在后天晚上十点,跟本地的‘海哥’在津海港的三号仓库接头,交易二十把手枪。”

杨长生接过文件,仔细看着“疤脸”的照片——右脸的月牙疤很明显,眼神凶狠,跟“黑狐”一样,透着股亡命之徒的狠劲。“‘海哥’是谁?我们有没有他的资料?”

“‘海哥’是津海港的地头蛇,负责走私和货运,跟‘黑狐’合作多年,上次‘黑狐’走私军火,就是‘海哥’帮忙运的。”沈若曦指着地图上的三号仓库,“这个仓库是‘海哥’的,平时用来存放走私货物,晚上没人看管,很适合接头。我们计划后天晚上九点行动,军区派十五个人,你们派出所派八个人,配合我们抓捕。”

“没问题,我回去就跟所里的民警安排,让他们做好准备。”杨长生说,“另外,我会跟津海港的派出所打招呼,让他们在周边布控,防止‘疤脸’和‘海哥’跑了。”

“好。”沈若曦点头,“这次行动很重要,‘疤脸’手上有不少人命,还可能携带武器,我们一定要小心,不能让他跑了。”

杨长生点头,心里的弦绷得更紧了。他知道,这次抓捕行动比抓“黑狐”更危险——“疤脸”是运输军火的老手,肯定对津海港的地形很熟悉,还有“海哥”的手下帮忙,要是不小心,很可能让他们跑了。但他不怕,因为他是向阳派出所的所长,保护津海的治安是他的责任,也是他对苏婉、对所有信任他的人的承诺。

离开军区招待所,杨长生直接去了派出所,把跟沈若曦的计划跟李刚他们说了。李刚拍了拍杨长生的肩膀:“杨所,你放心,我们都跟你一起上,保证把‘疤脸’和‘海哥’抓住。”

“好,大家都注意安全,这次行动不比往常,‘疤脸’很狡猾,还有‘海哥’的手下,咱们一定要小心。”杨长生说,“明天上午,咱们去津海港踩点,熟悉下三号仓库的地形,制定详细的抓捕方案。”

晚上,杨长生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却没什么睡意。他想起苏婉在阳台上期待的眼神,想起母亲打电话说“家里的花生晒好了,等你们回来吃”,想起王所的嘱咐“别让人挑出毛病”,心里满是动力。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不仅要抓坏人,还要守护好身边的人,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安宁。

他掏出苏婉送的钢笔,笔身上的“守正”两个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他轻轻抚摸着钢笔,心里暗暗发誓:“苏婉,爸妈,我一定会守住初心,抓住‘疤脸’,让津海的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也让咱们的家越来越幸福。”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晨曦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桌上的警帽上。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