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看年代小说,一定不要错过林声禾写的一本连载小说《重回八七?山野向晚蓉城暖》,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31130字,这本书的主角是向晚。
重回八七?山野向晚蓉城暖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菌丝成活的喜悦,像一缕阳光,短暂地驱散了向家上空的阴霾。李秀兰照顾那些椴木更加尽心尽力,每天早晚都会去洒水,查看菌丝的生长情况,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在呵护刚出生的婴儿。
向阳也忠实地履行着他“小卫士”的职责,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搬个小板凳坐在后院门口,虎视眈眈地盯着任何可能靠近的活物,连家里那几只老母鸡都被他轰得不敢往后院凑。
向晚稍微松了口气,但心里那根弦依旧绷着。她知道,菌丝生长需要时间,短期内不可能有收成。而村里的闲话,虽然因为她们母女俩近期深居简出而稍微平息了些,但并未真正消失,就像灰烬下的火星,随时可能复燃。
她迫切需要了解更多外面的信息,不仅仅是那本《农村百事通》上的知识,还有更广阔的、关于这个时代脉搏的声音。只有把握住时代的动向,才能为这个家找到更多、更稳妥的出路。
然而,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信息的来源极其有限。除了口耳相传的闲话和偶尔来的货郎,唯一能连接外部世界的,似乎就只有那台存在于她模糊记忆里的东西——收音机。
她记得,村里似乎只有少数几户条件稍好的人家有收音机,其中就包括村长家和……赵老四家。
赵老四媳妇是村里有名的精明人,手脚勤快,编得一手好笸箩,家里男人又能干,日子过得相对宽裕些,家里确实有一台旧收音机。
这天下午,向晚假装带着弟弟在村里玩,不知不觉就溜达到了赵老四家院子附近。
赵老四家的院墙不高,隐约能听到里面传出的声响。今天似乎很安静,没有编织篾条的声音。
向晚的心跳微微加速。她拉着向阳,假装在墙根下找蟋蟀,耳朵却竖得尖尖的。
果然,一阵滋滋的电流声后,一个略带杂音却清晰可辨的、字正腔圆的男声从院子里飘了出来:
“……今年夏粮喜获丰收,广大社员同志们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交足公粮,留足口粮,积极为国家做贡献……”
“……部分地区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中央号召,要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鼓励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
一个个陌生的词汇,一段段充满时代气息的报道,透过那小小的收音机,清晰地传入向晚的耳中。
她猛地停住了假装找蟋蟀的动作,整个人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僵在了原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活农村经济!鼓励家庭副业!
这些话语,像一道道闪电,劈开了她记忆的迷雾,也照亮了她眼前的道路!
虽然现在的政策似乎还在试行和号召阶段,但这无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国家是鼓励农民自己想办法搞生产、增加收入的!
她之前所有的尝试——卖蘑菇、试图培育蘑菇——不正是在响应这个号召吗?这根本不是瞎折腾,而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一股巨大的激动和兴奋席卷了她,让她几乎要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她急需更多的信息!更多关于政策、关于市场、关于外面世界变化的信息!
收音机里的声音还在继续,播放着戏曲节目,咿咿呀呀的唱腔她完全听不进去,她的全部心神都还沉浸在刚才听到的那些话里。
“姐,蟋蟀跑啦!”向阳扯了扯她的袖子,小声提醒道。
向晚这才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拉起弟弟:“走,小阳,我们回家。”
回去的路上,她的心还在怦怦直跳。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她脑海里盘旋:她必须经常能听到收音机!必须!
可是,怎么才能经常听到呢?赵老四媳妇虽然因为卖笸箩的事情对她家印象不算太坏,但也不可能让她一个小孩整天去家里听收音机。
买一台?更不现实。一台最便宜的收音机也要几十块钱,对这个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她一路思索着,回到了家。
李秀兰正在院子里缝补衣服,看到他们回来,随口问了一句:“去哪儿玩了?”
向晚压下心中的激动,装作不经意地说:“就在村里瞎跑。听到赵婶家收音机响,里面还说国家鼓励咱们农民搞副业赚钱呢!”
她故意把听到的信息用最简单直白的话说出来,观察着母亲的反应。
李秀兰缝补的手顿了一下,抬起头,脸上露出诧异和一丝好奇:“收音机里真这么说的?”
“嗯!”向晚用力点头,“里面的人就是这么说的!说搞活经济,鼓励副业!”
李秀兰的眼神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去,叹了口气:“说是那么说……咱庄稼人,能搞个啥副业哟……”话虽如此,但她的语气里已经少了几分之前的茫然,多了一点被官方声音认可后的踏实感。
看来,母亲听进去了。向晚心里稍安。
接下来的几天,向晚对收音机的渴望与日俱增。她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带着弟弟“路过”赵老四家附近,希望能再次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她断断续续地听到了一些关于农产品价格调整的报道、关于科学种田的讲座片段、甚至还有一点点关于南方某个地方设立了“经济特区”的模糊消息……
每一点信息,都像一块拼图,帮她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也让她更加焦灼——她知道外面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她和她的家,却被困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山村,几乎与世隔绝。
这种明明知道宝藏就在前方,却苦于没有地图和工具的无力感,让她备受煎熬。
一天,她又一次“路过”赵老四家,却意外地发现赵老四媳妇正坐在院子里,对着一个不出声的收音机发愁,手里拿着螺丝刀这里拧拧,那里敲敲。
“赵婶。”向晚鼓起勇气,拉着弟弟走进院子,乖巧地叫了一声。
赵老四媳妇抬起头,见是向晚,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是晚晚和小阳啊,有事?”
“赵婶,你的收音机坏了吗?”向晚看着那台哑巴了的收音机,心里比赵老四媳妇还着急。
“可不是嘛!”赵老四媳妇一脸懊恼,“正听着戏呢,突然就没声儿了!拍拍也没用!这玩意儿精贵得很,咱也不会修,送去镇上修又得花钱……”
向晚的心沉了下去。唯一的信息来源,也断了。
她看着那台黑色的、带着一根伸缩天线的旧收音机,眼神无比渴望。要是自己能有一台就好了……要是自己能修好它就好了……
等等!修?
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
她虽然不会修收音机这种精密电器,但她拥有远超这个时代孩子的认知和理解力。也许……也许可以看看?万一只是接触不良之类的小问题呢?
她知道这个举动很冒险,可能会惹恼赵老四媳妇,但信息的诱惑太大了。
她深吸一口气,指着收音机,用尽量天真好奇的语气说:“赵婶,我能看看吗?我爹以前……以前好像摆弄过类似的东西,我好像见过一点……”
她撒了一个小谎,把原因推给模糊的“爹”。
赵老四媳妇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一个五岁孩子会提出这种要求。她看着向晚那双异常认真和渴望的眼睛,又想起这丫头最近确实有点不同寻常的机灵劲,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占了上风。
“行吧,你看吧,小心点别弄坏了就行。”她把收音机往向晚面前推了推,其实也没抱什么希望。
向晚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台沉甸甸的收音机,仔细打量起来。外壳有些旧,但还算完好。她尝试着拧动开关和调台旋钮,确实没有任何声音,连电流杂音都没有。
电源问题?她检查了电池仓,电池接触片有些锈迹。她用手抠了抠,试图把锈迹刮掉一些,然后又重新装紧电池。
再次打开开关——依旧无声。
不是电源接触问题。向晚的小眉头皱了起来。
难道是内部?她不敢擅自拆开,那太超出常理了。她只是把收音机翻过来,轻轻拍了拍底部和侧面。
突然,当她拍到某一侧时,收音机猛地发出一阵刺耳的“刺啦”声,吓了所有人一跳!
有反应了!
向晚心脏狂跳,又试着轻轻拍了两下。
“刺啦……滋滋……北……北京……广播……”断断续续的人声竟然从喇叭里传了出来!
“哎哟!响了响了!”赵老四媳妇惊喜地叫出声来,“晚晚,你真行啊!拍两下就好了?是不是里头啥线头松了?”
向晚也松了口气,看来可能是内部的某个焊点或者元件接触不良,震动后暂时恢复了。她把收音机放回桌上,装作懵懂的样子:“我也不知道,我就随便拍了拍……”
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逐渐清晰稳定起来,正在播报新闻。
赵老四媳妇喜笑颜开,也顾不上研究是怎么好的了,连忙调到她爱听的戏曲频道,津津有味地听了起来,嘴里还夸向晚:“你这丫头,手气真好!比你赵叔强多了,他拍半天都没用!”
向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有多留,拉着弟弟离开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刚才那短暂的接触和成功,让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对信息的渴望,以及……自己或许真的能利用超越时代的认知,去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收音机里的世界如此广阔,而她却被困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
她回头望了望赵老四家的方向,又看了看自家低矮的屋顶。
一条模糊的计划,开始在她心底慢慢成形。
也许……也许她可以通过别的方式,间接地、持续地获取信息?
或者……她应该想办法,让家里也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收音机?哪怕是最旧的、需要修理的?
这个目标听起来遥不可及,但却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信息,就是力量,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绝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