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我亲手拧紧了最后一颗螺丝。

整个车间里,落针可闻。

二十双眼睛,几十道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死死地钉在那台黑黢黢的铁疙瘩上。那眼神里,有紧张,有激动,更有压抑不住的渴望。

这一个月,我们吃住都在这片荒地上,从打地基、盖厂房,到学习看图纸、打磨零件,每个人手上都磨出了厚茧,脸上也黑了好几圈。

这台机器,凝聚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血。

它能不能转起来,决定了我们是能吃上白面馒头,还是继续回去啃窝窝头。

我深吸一口气,将一块蓝色的确良布料放到压脚下,右手握住摇柄,轻轻一转。

“咔哒。”

一声清脆的机括咬合声响起。

所有人的心都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我继续转动摇柄。

“嗒、嗒、嗒、嗒……”

一种极其平稳、富有节奏感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开来。那声音很轻,不像供销社里那些老机器一样,转起来跟拖拉机似的。

针尖在布料上快速起落,留下了一排平整、细密的针脚。

我一口气缝出一条笔直的线,然后停下,剪断线头,将布料举了起来。

“成了!”

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声,整个车间瞬间炸了锅!

“动了!真的动了!”

“天呐,这针脚,比我娘用手缝的还齐整!”

几个年轻的工人激动地冲上来,小心翼翼地摸着那冰凉的机身,像是看什么稀世珍宝。

李老根更是老泪纵横,他抓着我的手,嘴唇哆嗦着:“清欢,叔……叔这辈子没佩服过谁,你算头一个!”

成功的第一步,稳稳地迈了出去。

第二天,我让两个工人用板车拉着五台样机,跟着我和李老根,直奔县城。

第一站,县供销社。

供销社采购科的王科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挺着个小肚子,眼皮耷拉着,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他听李老根说是村办厂自己产的缝纫机,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村里的小作坊?胡闹嘛。”他端着搪瓷缸子吹了吹茶叶沫,“缝纫机是那么好造的?别说你们,就是国营大厂,出的次品都一堆。拿回去,拿回去,我们这儿不收没牌子的东西。”

李老根急得脸都红了,搓着手,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没急,也没恼,只是平静地把一台样机搬到他办公桌前。

“王科长,东西好不好,不是嘴上说的,得用过才知道。”我把一块布料放上去,“您是行家,您亲自试试。要是东西不行,我们二话不说,立马就走。”

王科长瞥了我一眼,大概是觉得我一个黄毛丫头竟然这么镇定,有点意外。他放下茶缸,不情不愿地握住摇柄,漫不经心地转了两下。

“咦?”

他脸上的表情变了。

那漫不经心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惊讶。他加快了转速,缝纫机发出的声音依旧平稳轻快。他停下来,拿起布料,凑到眼前仔细看那针脚,又用手指捻了捻。

“这……这机器……”他抬起头,眼神里全是难以置信,“怎么这么顺滑?声音还这么小?”

我笑了笑:“王科长,我们厂虽然小,但技术是新的。我们改良了内部的传动结构,用的轴承也是最好的,所以用起来省力,噪音也小。”

王科长不说话了,他喊来了供销社里专门修缝纫机的老师傅。

老师傅上手一试,当场就惊呼出声:“这针脚也太密实了!比咱们库里存的‘蝴蝶牌’还好!小同志,你们这机器,怎么卖?”

我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十块钱一台,不要票。”

“什么?!”王科长和老师傅同时叫了出来。

要知道,市面上的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要一百三十多块,还得要一张珍贵的工业券。我这价格,简直就是白送。

王科长立刻拍了板:“这五台我们都要了!你们厂里还有多少?我们全要!”

“王科长,”我慢悠悠地开口,“这只是样机。我们厂刚开工,产量有限。第一批,我只能给您二十台。”

“二十台?太少了!五十台!不,一百台!”

我摇了摇头:“王科长,我们得保证质量。第一批就二十台,三天后我给您送来。”

留下这句话,我带着李老根扬长而去。

我知道,饥饿营销的道理,在哪个年代都适用。

果不其然,我们前脚刚走,县供销社进了“新型缝纫机”的消息就不胫而走。那五台样机,不到半天就被抢购一空。

没买到的人到处打听,一传十,十传百,“清欢农机厂”的名字,第一次在县城里传开了。

三天后,我带着二十台崭新的缝纫机来到供销社时,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王科长亲自出来迎接,拉着我的手,态度跟三天前判若两人:“哎呀,李厂长,你可算来了!订单,订单像雪片一样!你看怎么办啊?”

他递给我一沓厚厚的单子,全是预定缝纫机的。

我粗略翻了翻,至少有三百多台。

工厂的生产能力,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我当机立断,回到村里,立刻宣布工厂扩招。

这一次,不光我们李家村,附近十里八乡的年轻人都挤破了头想进来。当工人,拿工资,这可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

我把赚来的第一笔钱,全部投了进去,买了更多的原材料,又招了六十个新工人,把厂子规模扩大了三倍。

整个李家村,彻底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生产基地。

工人们三班倒,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

第一个月发工资那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老工人工资十五块,新工人十块,这在当时,是国营大厂都比不上的高薪。

工人们拿着崭新的票子,手都是抖的。有人当场就哭了,说自己刨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多钱。

村里的生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家家户户的土坯房,开始翻新成砖瓦房。餐桌上,隔三差五就能闻到肉香。孩子们穿上了新衣服,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我走在村里,所有人见了我,都会停下来,热情地喊一声“清欢厂长”。那眼神里的感激和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李老根更是逢人就夸:“咱们清欢,那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来带咱们过好日子的活菩萨!”

这种被全村人拥戴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天,县长周正国亲自带着一队人,来我们村视察。

当他看到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看到工厂里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时,他激动地握住我的手,用力地摇了摇。

“清欢同志!你,是我们南溪县的功臣啊!”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你不仅解决了李家村的贫困问题,更是为我们全县的经济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

县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将这一幕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当晚,我就上了县里的新闻。

我成了县里最年轻、最成功的女厂长,一个真正的名人。

工厂的利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把钱分成几份,一份存进银行,一份用来继续扩大生产,另一份,则用来改善家人的生活。

我给爹娘的房间换上了全新的家具,给弟弟妹妹买了最新款的钢笔和一摞摞的练习册。

我娘王秀兰摸着新买的毛料衣服,眼圈红了又红,嘴里念叨着:“我这辈子,都没穿过这么好的料子……”

我爹李建国话不多,只是默默地把旱烟换成了过滤嘴香烟,抽烟的时候,腰杆挺得笔直。

我知道,他们为我骄傲。

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小小的县城,已经容不下我的野心。

就在这时,脑海里那冰冷的机械声再次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事业版图初步稳定,已刷新高级签到点。】

【签到地点:市纺织印染厂(废弃仓库)。】

【签到地点:市第一人民医院(档案室)。】

【签到地点:市废品收购站(旧书区)。】

一连串的提示音,让我瞬间从床上坐了起来。

市里!

新的签到点,竟然出现在了市里!

我的心脏怦怦直跳,一股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

小小的李家村,小小的南溪县,只是我的起点。

更广阔的天地,更大的商业版图,正在市里,向我招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