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十二月的风带着凛冽的寒意,刮过光秃秃的梧桐树梢,发出呜呜的声响。大学校园里早已挂上了红色的灯笼,食堂门口的电子屏滚动着“喜迎元旦”的字样,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辞旧迎新的雀跃。计算机房里却依旧是键盘敲击的密集声响,像一群不知疲倦的甲虫,在冬夜里编织着代码的网。

林砚调试完“星聊”的最新版本时,赵磊正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盯着屏幕上的用户数据傻笑:“突破五百人了!医学院的‘健康科普’群最活跃,昨天有人问‘冬天手脚冰凉怎么办’,苏晓发了好长一段科普,下面跟了三十多个‘谢谢医生’。”他吸了口泡面汤,汤汁溅在键盘上,慌忙用纸巾去擦,“你说咱们这算不算‘互联网+医疗’的雏形?我爸说等我毕业,说不定能靠这个创业。”

林砚敲击键盘的手指顿了顿,屏幕上“急救知识”板块的图标正闪烁着柔和的绿光——那是他根据苏晓整理的病例设计的界面,点击进去,能看到分门别类的症状处理方法,从“高烧惊厥应急措施”到“急性腹痛鉴别要点”,每一条都标注着“市一院急诊科苏医生团队审核”。他想起苏晓把厚厚一摞病例本递给他时的样子,指尖沾着消毒水的味道,眼里却闪着期待的光:“这些都是我爸带我整理的实战经验,比课本上的鲜活多了。”

“元旦晚会的节目单出来了,”赵磊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泡面的热气扑在林砚脸上,“医学院有个合唱,苏晓说她们唱《遇见》,你去看吗?我刚在‘星聊’上看到她们排练的视频,苏晓站第二排,穿白裙子那个,特显眼。”

林砚的心跳漏了一拍。《遇见》——这首贯穿了他穿越时空的歌,此刻像根细针,轻轻刺了下记忆里的某个角落。他想起2023年地铁里突然响起的旋律,想起电话亭里模糊的杂音,想起MP3里反复循环的副歌,最终都落在眼前这个时空里,变成舞台上即将响起的合唱。

“去。”他言简意赅,指尖重新落在键盘上,代码在屏幕上流淌,像在编织一个温暖的茧。

苏晓的实习生活比想象中更忙碌。林砚晚上在“星聊”上给她发消息时,对话框里的“正在输入”常常要闪烁十几分钟,才能跳出一段简短的回复。有时是“刚查完房,病人都睡了”,后面跟着个打哈欠的表情;有时是“刚写完病历,手都酸了”,配着一张手腕上红绳的特写;偶尔会发张照片过来,是急诊科走廊的夜景,监护仪的绿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配文是“今天又救了一个人”,后面跟着个疲惫却骄傲的笑脸。

林砚总会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回复。他知道急诊科的夜班有多熬人,就像知道2023年的苏晓会在疫情最严重时连续工作48小时。不同的时空,同样的坚守,让他每次敲击键盘时,都带着格外的小心翼翼。

跨年夜那天,林砚提前结束了代码调试。走出计算机房时,夕阳正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教学楼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他裹紧围巾往医学院的礼堂走,路上遇到不少穿着演出服的学生——穿西装的男生正对着路灯练台词,穿蓬蓬裙的女生互相整理着裙摆,说说笑笑地往礼堂去。空气里飘着发胶和胭脂的味道,混着烤红薯的甜香,是独属于跨年夜的气息。

他路过便利店时,进去买了瓶热牛奶。玻璃柜里的关东煮冒着热气,收银员正哼着新年歌,林砚看着货架上的日历,2003年的最后一页已经被撕到了底。他突然想起2003年的这个时候,非典的阴影刚散去不久,人们正带着劫后余生的珍惜,在街头点燃新年的烟花——原来不管哪个时空,辞旧迎新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像炉火里跳动的火苗,总在最冷的时候,烧得最旺。

医学院的礼堂里早已座无虚席。舞台上的灯光绚烂,红丝绒幕布垂落着,上面别着金色的“元旦快乐”字样。林砚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把热牛奶揣在怀里,指尖能感受到透过包装纸传来的温度。前排的女生们在讨论着节目单,有人提到“苏晓今天化了淡妆”,有人说“她的白裙子是借来的”,叽叽喳喳的声音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节目一个个上演。先是搞笑的小品,讲的是医学院新生第一次解剖课的糗事,逗得全场哈哈大笑;接着是诗朗诵,男生女生轮流念着“青春”“理想”“未来”,声音清亮得像山涧的泉水;还有吉他弹唱,男生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中央,唱着朴树的《那些花儿》,台下不少人跟着轻轻哼唱。

当报幕员穿着红色礼服走上台,用清脆的声音说出“下一个节目,合唱《遇见》,表演者:医学院2003级”时,林砚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背,目光紧紧盯着舞台入口。

舞台灯光暗了下去,只有几束追光打在缓缓走出的合唱队员身上。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连衣裙,外面套着红色的毛衣,手里拿着乐谱,脚步轻盈得像一群白鸽。林砚一眼就看到了站在第二排的苏晓——她的头发梳成了低马尾,发尾别着个银色的星星发卡,眼睛亮亮的,正随着队伍的移动,悄悄往观众席张望。

当前奏响起的瞬间,林砚仿佛被拉回了穿越那天的地铁——同样的钢琴前奏,同样的心跳频率,不同的是,这一次没有眩晕的蓝光,没有破碎的时空,只有舞台上清晰的身影,和耳边温柔的合唱。

“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

苏晓的声音混在三十多个人的合唱里,却依旧清晰可辨。清亮又温柔,像雪地里的一道光,像山涧里的一泓泉。林砚看着她微微张合的嘴唇,看着她随着旋律轻轻晃动的肩膀,看着追光在她发梢投下的细碎光斑,突然觉得,所有的时空穿越、时间修正,都像是为了这一刻的遇见——不是为了修正过去的遗憾,而是为了奔赴一场命中注定的重逢。

合唱到副歌部分时,苏晓的目光穿过人群,准确地落在了林砚身上。她的眼睛弯了弯,像藏了颗星星,嘴角扬起一个小小的弧度,在合唱的间隙,无声地说了句什么。林砚读懂了那口型——是“你来了”。

他朝她轻轻点头,感觉怀里的热牛奶烫得恰到好处,暖得从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口。

合唱结束时,台下掌声雷动。苏晓跟着队伍鞠躬,起身时又偷偷看了他一眼,然后转身跟着人群走下舞台,白色的裙摆在灯光下划出一道温柔的弧线。

晚会还有最后一个节目,是全体师生合唱《明天会更好》。林砚没等结束,提前走出了礼堂。他靠在门口的梧桐树下,看着陆续散场的人群,手里依旧揣着那瓶热牛奶。晚风带着寒意吹过来,他却不觉得冷,心里像揣着个小太阳。

“林砚!”

他回头,看见苏晓正朝他跑来。她已经脱掉了红色毛衣,只穿着白色连衣裙,裙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手里还攥着乐谱。跑到他面前时,她微微喘着气,脸颊泛着演出后的红晕,星星发卡在路灯下闪闪发亮。

“你真的来了。”她仰起脸看他,眼睛里还带着舞台灯光的余温。

“嗯。”林砚把热牛奶递给她,“刚唱得很好。”

苏晓接过牛奶,指尖触到温热的瓶身,忍不住笑了:“紧张死了,唱到第二段时差点忘词,幸好旁边的同学碰了我一下。”她拧开瓶盖喝了一口,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喝甜牛奶?”

“猜的。”林砚其实是在她的“星聊”资料里看到的——她填的“最喜欢的饮品”是“热牛奶加半糖”。

苏晓低下头,嘴角的笑意却藏不住。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蓝色盒子,递到他面前:“给你的新年礼物。”

林砚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钥匙扣,形状是缩小版的听诊器,银色的金属管被打磨得光滑发亮,挂钩处缠着一小段红绳,和她手腕上的那条一模一样。

“我爸帮我做的,”苏晓解释道,“用废弃的输液管截成的短管,外面包了层银箔,他说医院的车床正好能打磨成型。我洗了好多遍,消毒过了,很干净。”

林砚把钥匙扣拿出来,挂在自己的书包拉链上。红绳在路灯下轻轻晃动,和之前苏晓送他的黄铜齿轮、现在别在她胸前的代码胸针,像是某种隐秘的呼应。

“我很喜欢。”他认真地说,然后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包装好的长方形盒子递过去,“给你的。”

苏晓接过盒子,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纸。里面是一个银色的书签,上面用激光刻着北斗七星的图案,七颗星星由细密的线条连接,最亮的那颗星下面,刻着一行极小的字:“2004,我们一起。”

“这是……”苏晓的手指轻轻抚过刻痕,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和纹路的触感。

“计算机房的老师帮我用激光刻的,”林砚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说这个精度能保持几十年不褪色。想着你总要看专业书,书签应该用得上。”

苏晓把书签紧紧攥在手里,像是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约定。她低头看着书签上的北斗七星,又抬头看向林砚,眼睛里的光比刚才舞台上的追光还要亮:“我很喜欢,谢谢你,林砚。”

两人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校园里的灯笼在夜色里明明灭灭,像散落的星星。偶尔有学生在草坪上放起烟花,彩色的光在夜空炸开,映亮了彼此的脸。烟花的轰鸣声里,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脚步声,和自己加速的心跳。

“赵磊说‘星聊’要加视频功能了,”苏晓突然开口,声音被风吹得轻轻柔柔的,“他说年后就能测试,到时候我值夜班,就能在上面跟你聊天了,不用再等我回消息等到睡着。”

“好啊,”林砚侧过头看她,路灯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到时候我把代码写得稳定点,保证不卡。要是你那边信号不好,我就去医院楼下给你开热点。”

苏晓被逗笑了,肩膀轻轻撞了他一下:“哪有那么夸张。”她顿了顿,语气认真起来,“那我就多整理点病例,把‘急救知识’板块做得更全。昨天我爸说,市一院打算把我们这个板块推荐给社区医院,说不定真能帮到不少人。”

“肯定能。”林砚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想起2023年那个在疫情发布会上说“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的苏医生。原来有些信念,从一开始就深深扎根在骨子里。

走到女生宿舍楼下时,苏晓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那本牛皮纸日记:“对了,我爷爷的日记,你再翻翻看。”

林砚翻开日记,泛黄的纸页上,苏晓祖父的字迹依旧清晰。他一页页往后翻,直到最后一页——那是空白的,但夹着一张小纸条,是苏晓清秀的字迹:“爷爷说,时间不是用来回望的,是用来创造的。2004年,我们一起创造新的故事吧。”

林砚抬头看向苏晓,她正朝他挥手,手腕上的红绳在路灯下轻轻晃动,像跳动的火焰。

“新年快乐,林砚。”

“新年快乐,苏晓。”

林砚站在原地,看着苏晓的背影消失在楼道口,手里的日记还带着她的温度。他低头看了看书签上的北斗七星,又摸了摸书包上的听诊器钥匙扣,突然觉得,所谓时间的秘密,从来不是回到过去或预知未来,而是在每一个平凡的当下,都有勇气去期待,去同行,去把空白的日子,过成值得被记住的模样。

远处又响起一阵烟花声,林砚抬头望去,彩色的光在夜空里绽放,像一幅流动的星图。他知道,2004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新的篇章——有代码敲击的节奏,有听诊器跳动的韵律,有星光闪烁的夜晚,还有彼此眼中,永远明亮的未来。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