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2章

秋意渐浓,大学校园里的梧桐叶像是被大自然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微风拂过,树叶便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般簌簌落下,给通往图书馆的小径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林砚抱着一本厚厚的《数据结构》,悠然地走在这条铺满落叶的小径上,脚下的落叶被他踩得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在为这个美丽的季节演奏一曲独特的交响乐。

突然,一声呼喊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林砚!”林砚转头看去,只见赵磊正满脸兴奋地从后面追上来,手里还紧紧握着一张软盘。

赵磊跑到林砚面前,气喘吁吁地说道:“‘星聊’的第一个测试版本做出来了!不仅能发文字消息,还能传文件呢!”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仿佛这个小小的软盘里蕴含着无尽的可能性。

林砚闻言,不禁停下了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么快?”他接过赵磊递过来的软盘,仔细端详着,心中涌起一股期待。

“我最近这段时间都没有课程安排,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计算机房里,”赵磊一边说着,一边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昨晚我还特意找学长借了电脑来调试,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功让程序跑起来了!你等会儿回去也试试看,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或者漏洞,记得一定要告诉我哦。”

“好的。”林砚点点头,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软盘放进书包里,接着随口问道,“苏晓知道这件事吗?”

“还没有呢,”赵磊嘴角扬起,露出一个像孩子般天真的笑容,“我想给她一个惊喜。等这个程序再完善一下,我就会加上她一直想要的‘在线问诊’模块,到时候不仅可以让她自己使用,还能推荐给她系里的同学们,大家都能受益。”

林砚看着他跑向计算机房的背影,突然想起2003年那个在网吧下载游戏补丁的少年——原来热爱真的能让人发光,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下午没有课程安排,林砚悠闲地回到宿舍,打开电脑。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张软盘,将其插入电脑的软驱中,然后双击打开安装程序,耐心地等待着程序的安装完成。

安装过程很快结束,简陋的登录界面出现在屏幕上。界面的中央,北斗七星的图标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与某种未知的力量相互呼应。林砚凝视着这个图标,心中涌起一股好奇和期待。

他点击图标,进入注册页面。按照提示,他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并成功注册了一个账号。接着,他毫不犹豫地输入了苏晓的学号——这是赵磊事先为他准备好的,早已将苏晓的信息录入了系统。

完成输入后,林砚深吸一口气,轻轻敲下键盘上的三个字:“在吗?”然后点击发送按钮。

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林砚紧张地盯着屏幕,期待着对方的回应。然而,仅仅过了几秒钟,屏幕上突然跳出一条回复,让他的心跳瞬间加速。

“哇!真的能用!你在哪?”

这是苏晓的头像在跳动,头像上是她用像素画的一个可爱的小护士形象,笑容灿烂,仿佛能透过屏幕传递出她的喜悦。

“在宿舍。”

“我刚刚结束了一堂课,正走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这时,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我打开一看,是苏晓的消息。

“我刚下课,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苏晓回复得非常迅速,“这个界面好可爱啊!尤其是那个星星图标,简直萌翻了!”

看到她的回复,我不禁笑了起来,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着:“哈哈,你喜欢就好。对了,赵磊说下一步要加一个‘在线问诊’的模块。”

“他还记得啊!”苏晓很快回了一条消息,还发了一个可爱的笑脸表情,“等做好了,我来教他怎么设计问诊流程吧。”

就这样,我们的对话在对话框里一来一往,仿佛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交谈。我静静地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心中突然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

与2023年那种随时随地都能拨通的视频电话相比,这种带着些许延迟的文字交流,似乎多了一份小心翼翼的珍贵。每一条消息都需要等待对方的回应,而这种等待的过程,却让人更加期待对方的回复。

周末,林砚去医学院找苏晓。她正在实验室里练习包扎,白色的纱布在她手里翻飞,动作已经有了几分熟练。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睫毛的影子投在眼下,像小扇子。

“练得怎么样?”林砚靠在门框上问。

苏晓吓了一跳,手里的纱布掉在桌上:“你怎么来了?”

“赵磊让我给你送测试版的安装包,”林砚晃了晃手里的U盘,“顺便看看未来的苏医生。”

苏晓的脸颊泛起微红,捡起纱布:“还早着呢,现在连静脉穿刺都练不好。”她指了指桌上的模型手臂,上面扎着好几个歪歪扭扭的针孔。

“慢慢来。”林砚拿起她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还有几幅手绘的人体器官图,线条细腻,“画得挺好。”

“我爷爷以前教我画过钟表零件,说画得多了,手就稳了。”苏晓笑了笑,“现在看来,道理是一样的,都得靠耐心。”

林砚想起那本牛皮纸日记,想起里面那些关于齿轮和星轨的手绘——有些传承,从来都藏在不经意的细节里。

“晚上有个医学讲座,讲心血管疾病的,”苏晓合上笔记本,“你要不要一起去?说不定对你做数据模型有启发。”

“好啊。”林砚点头。

讲座在医学院的大礼堂举行,台上的老教授讲得深入浅出,台下坐满了学生,笔记本上记满了重点。林砚听得很认真,尤其是听到“疾病预测模型”时,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参数——或许可以结合赵磊的“星聊”,开发一个健康监测的小程序?

讲座结束后,两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月光把影子拉得很长,路边的桂花落了一地,香气袭人。

“你说,”苏晓突然开口,“以后会不会有一天,计算机能像医生一样诊断病情?”

“有可能,”林砚想了想,“但机器再精准,也代替不了医生的温度。”就像2023年的智能问诊系统再方便,也不如苏晓在病床前那句轻声的“别怕”。

苏晓停下脚步,看着他的眼睛:“你好像什么都知道。”

林砚笑了笑,没解释。有些秘密,就让它留在时间里吧,重要的是此刻的心意是真的。

“对了,”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

盒子里是一枚胸针,形状是听诊器和代码的结合体,银色的金属上刻着细小的星点——是他拜托计算机房的老师帮忙做的,用的是废弃的电路板边角料。

“这是……”苏晓的眼睛亮了。

“代码与听诊器的交汇,”林砚说,“就像我们现在这样。”

苏晓小心翼翼地把胸针别在白大褂上,月光照在上面,反射出温柔的光:“我很喜欢。”

两人继续往前走,没再说话,却觉得空气里有种甜甜的默契。林砚看着苏晓胸前的胸针,突然觉得,所谓命运,或许就是这样——看似不相关的齿轮,总会因为某个契机咬合在一起,转出意想不到的风景。

回到宿舍,林砚打开“星聊”,看到赵磊发来的消息:“我加了文件传输功能!你试试传个东西给我。”

林砚想了想,把今天在医学院拍的一张照片发了过去——照片里,苏晓正在练习包扎,阳光落在她的白大褂上,胸前的星点胸针闪闪发亮。

没过几秒,赵磊回复了一个惊讶的表情:“这胸针挺酷啊!谁送的?”

林砚笑着敲下回复:“一个很重要的人。”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落在键盘上,像撒了一层银粉。林砚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突然觉得,这个被他重新选择的时空,正以一种温暖的方式,慢慢铺展开来。代码与听诊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