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历史古代类型的小说,那么《扶汉青云志》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作者“军师祭酒”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张牧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23503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扶汉青云志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曹操军营里的泥土腥气尚未散尽,那万人坑的沉闷回响仿佛还压在胸口。张牧机械地履行着杂役的职责,搬运、看管、沉默。他像一只受惊的鼹鼠,将所有的观察和思考深深埋藏起来,只在无人时,才敢让那双过于清醒的眼睛,闪过一丝属于异世灵魂的惊悸。
战争的巨轮并未停歇。皇甫嵩与曹操合兵一处,携大胜波才之余威,兵锋直指颍川郡——黄巾之乱另一个核心爆发点。
相较于兖州豫州边界的沼泽泥泞,颍川的土地上弥漫的则是另一种紧张。这里是世家大族云集之地,文化鼎盛,却也在这场风暴中被撕扯得支离破碎。黄巾军在此势力根深蒂固,且似乎吸取了教训,不再一味蛮干,据城而守、骚扰粮道,战术灵活了许多。
皇甫嵩的用兵,与卢植的沉稳、曹操的酷烈皆不相同。他更像一个经验老到的猎人,耐心、精准、善于捕捉战机。他并不急于寻求决战,而是不断调动部队,清理外围,压缩黄巾的活动空间,像一张逐渐收紧的大网。
张牧作为后营杂役,虽无缘得见前线厮杀,却能从前线运下来的伤员和物资消耗情况,感受到战事的激烈。皇甫嵩的军队同样伤亡不小,但整个大军的气势却始终高昂,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与曹操军内部的冰冷压抑形成微妙对比。
他偶尔能远远看到皇甫嵩巡视营地的身影。那位老将鬓角已然斑白,但身姿依旧挺拔,目光如炬,不怒自威。他对待士卒似乎比曹操更多一分旧式军人的气度,虽也严厉,却少了几分视如草芥的漠然。
终于,在经过近月的调动、试探和小规模接战后,皇甫嵩抓住了黄巾军主力因粮草不济而产生动摇的战机。
决战在长社一带爆发。
那一天,战鼓声震天动地,从清晨响彻至日暮。整个曹军后营都能感受到那种大地震颤的磅礴力量。
张牧和所有杂役一样,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一次,不再是遭遇战或者伏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军团决战!胜负将直接决定中原战局的走向!
傍晚时分,捷报如同燎原的野火,瞬间传遍整个联军大营!
“大捷!皇甫中郎将大破颍川黄巾!” “阵斩贼首数万!投降者不计其数!” “波才残部向宛城方向溃逃!”
营地沸腾了!即便是纪律森严的曹军士卒,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兴奋和松懈的神色。持续数月的征战,似乎终于看到了尽头。
庆功的喧嚣弥漫开来。皇甫嵩作为主帅,犒赏三军,一时间,联军营地觥筹交错,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暗流依旧涌动。
张牧注意到,曹操并未像其他将领那般纵情欢庆。他依旧保持着冷静,甚至更加忙碌。他的部队在庆功宴后迅速回归整肃,派出大量探马,清点缴获,整合降卒(这一次,或许是碍于皇甫嵩在场,降卒并未被立刻坑杀,但待遇可想而知),动作快得惊人。
仿佛那场辉煌的胜利对他而言,只是一个节点,下一步的谋划早已开始。
就在颍川战事尘埃落定,联军稍作休整,准备进军宛城扫清残敌之时,一些来自东方的消息,如同不经意间飘来的柳絮,悄然传入了营地。
是关于徐州的,关于陶谦的,也关于……刘备的。
消息零碎而模糊,夹杂在商旅的闲谈和官方驿马的只言片语中。
“……徐州倒是安稳,陶使君手段了得……” “……听说来了个什么刘玄德,说是卢尚书弟子,带着点兵马来投……” “……陶使君倒是客气,表了他个什么豫州刺史的空头衔,啧啧……” “……安置在小沛那地方了吧?说是助防,嘿,那穷乡僻壤……” “……毕竟是外人,陶使君哪能真放心给他兵权……”
只言片语,如同破碎的镜片,但拼凑起来,却映照出一个清晰的、令人窒息的现实。
刘备到了徐州。
他得到了陶谦表面上的礼遇,甚至还有一个“豫州刺史”的虚名(此时豫州还在混战中,此职纯属空头支票)。
但实质是,他被安置在了徐州北部的边缘小城小沛,兵力未被补充,粮饷恐怕也有限,名为助防,实为闲置、监视,甚至……放逐。
雪藏。
这个词猛地跳入张牧的脑海。
刘备,和他那两位万夫不当的兄弟,连同那些历经血火幸存下来的子弟兵,就像一把被暂时收起、防止伤到自己的利刃,被陶谦小心翼翼地搁置在了权力的角落,蒙上尘埃。
他们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参与讨董之战,没有获得那“仁义”之名初显的机会。反而因为卢植之死的刺激,提前南下,陷入了一个看似安稳、实则更加逼仄无奈的困境。
张牧靠在冰凉的粮袋上,望着曹营中为胜利狂欢的士卒,心里却一片冰凉。
他仿佛能看到,在小沛那低矮的城墙上,刘备远眺北方的身影。那份破釜沉舟的血誓,在徐州的温柔泥沼里,是否会被慢慢消磨?关羽的傲骨,张飞的莽撞,在无所事事的闲置中,又会酝酿出怎样的焦躁?
而自己呢?
阴差阳错,他留在了曹操麾下,亲眼见证了皇甫嵩的煌煌武功,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曹操那冰冷可怕的效率和野心。
这边是如火如荼的战场,是即将到来的讨董大业(他已隐约听到军官议论京师变故和董卓之名),是权力核心的汹涌暗流。
那边是偏安一隅的闲置,是看不见未来的雪藏。
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张牧低下头,看着自己粗糙的手掌。那里没有老茧,只有连日劳作留下的水泡和伤痕。
他原本只是想活下去,找一个值得辅佐的明君,凭借先知,或许能改变些什么。
现在,明君似乎被困住了。而自己,却落在了一个或许能更快改变历史,但也更容易粉身碎骨的激流漩涡之中。
曹操……他会如何对待自己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卒?皇甫嵩之后,曹操又将去往何方?
讨董之役……虎牢关……还会如期而至吗?
无数问题盘旋在脑海。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还残留着庆功宴的酒肉香气,以及更深处的、挥之不去的血腥味。
乱世如棋,他这颗意外落入棋盘的小卒,已被一只冰冷而有力的手拿起,下一步,会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