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幻末世小说,意义灰度,正在等待着你的发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作者画图狗不是狗的精湛文笔和细腻描绘,更是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目前,小说已经完结,让人热血沸腾。快来加入这场阅读盛宴,87637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意义灰度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0章 表演性真实
通风管道的冰冷和黑暗似乎渗入了吴义的骨髓。他依照“守夜人”的指示,在狭窄逼仄的空间里不知爬行了多久,直到前方出现一丝微光和一个生锈的格栅。他用尽力气踹开格栅,跌跌撞撞地滚落出去,发现自己身处一条废弃的排水渠,浓重的腐臭气味扑面而来。远处,城市核心区的霓虹光芒如同虚假的天幕,映照着这片被遗忘的废墟。
无人机群的嗡鸣声早已远去,但他心脏的狂跳仍未平息。“守夜人”是生是死?那个据点是否已被彻底摧毁?这些问题像冰冷的毒蛇缠绕着他的思绪。他不敢久留,沿着排水渠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外跋涉,尽量避开可能有监控的主路。
回到市中心边缘时,天色已微微发亮。他身上的便服沾满了污渍和铁锈,脸上也划了几道细小的口子。他必须在自己引起注意前回到公寓。
智能管家对他狼狈的晚归表达了程序性的关切:“检测到您外表存在异常污损和轻微皮外损伤。建议启动清洁和医疗程序。”
“启动。”吴义沙哑地回应,疲惫地靠在墙上,任由清洁机器臂和微小的医疗无人机环绕着他运作。温热的水流冲刷着身体,却无法洗去那种深入骨髓的寒冷和焦虑。
“守夜人”的脸,那双锐利而疲惫的眼睛,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还有那些屏幕上闪烁的、来自系统“噪音”的诡异碎片。系统不仅制造虚假的意义,它还在 actively 掩盖着什么?那些“信使”又究竟是什么?
医疗无人机为他脸上的伤口喷上了透明的愈合凝胶,带来一丝轻微的刺痛。这刺痛反而让他更加清醒。
他不能倒下。系统已经注意到了他,“俄耳甫斯计划”的测试还在继续,而现在,又多了“守夜人”这条可能已断的线。他成了多方目光的焦点,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招致“清理”。
扮演到底。利奥和梅的建议再次浮现。但现在的“扮演”,需要更深的层次。他不仅要扮演一个逐渐“恢复”的员工,可能还需要扮演一个对系统深层奥秘产生“好奇”甚至“迷恋”的研究者——正好迎合“俄耳甫斯计划”的期望,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走钢丝。他必须让自己表现出来的“好奇”停留在系统可以接受、甚至鼓励的“研究”范畴,绝不能触及那真正的、禁忌的“看见”。
这是一种表演性的真实,一种用虚假的探索姿态来掩盖真实认知的策略。
早晨,他刻意比平时晚了一点到达公司。脸上的细微伤痕他用公司发的遮瑕膏稍微处理过,但仍能看出一点痕迹。他没有试图完全掩盖,这反而显得更“真实”。
果然,埃莉诺很快便“偶遇”了他。“吴义,早上好。看起来昨晚休息得不太好啊?”她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带着审视。
吴义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和尴尬,揉了揉额角:“是的,埃莉诺。昨晚…测试结束后,思维有些过度活跃,忍不住查阅了一些关于认知边界和异常感知的文献,睡得晚了点。”他主动将原因引向“俄耳甫斯计划”测试引发的“学术性”好奇。
埃莉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那是看到实验对象按预期产生反应的兴趣。“哦?对哪些方面特别感兴趣?”她顺势问道,如同一个引导学生的导师。
“主要是关于‘有效’与‘真实’的神经学基础差异,”吴义引用着测试中的话题,语气带着适当的困惑和求知欲,“还有,系统在架构意义时,是如何处理那些…潜在的、可能引发认知失调的‘噪音’信息的?我觉得理解这些,或许能帮助我们构建更‘坚固’的叙事。”他巧妙地将“守夜人”提到的“噪音”概念,包装成了提高工作效能的学术探讨。
埃莉诺露出了赞赏的表情:“很好的方向,吴义。这说明你真正投入到了‘俄耳甫斯计划’的核心议题中。公司拥有庞大的相关研究资料库,我会给你开放一部分 Level 2 的权限。希望你能带来更多独特的见解。”她拍了拍吴义的肩膀,这次的动作似乎多了几分真诚的鼓励。
吴义心中冷笑,脸上却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激动:“谢谢您的信任,埃莉诺!我会努力的。”
回到隔间,他立刻感受到了那一点点新获得的权限。内部数据库里,更多关于认知科学、神经语言学、甚至一些边缘哲学研究的文献对他解锁了。他如同一个饥渴的学者,迅速沉浸其中,大量浏览、记录、分析。
但他的真实目的,是试图从这些官方认可的“知识”中,反向推演系统可能害怕什么,又在掩盖什么。他搜索着“集体感知失调”、“非授权内容投放”、“73系列事件”的任何蛛丝马迹。
大部分记录都被清理得很干净,但他强大的信息架构师本能,还是从一些研究报告的边角、从一些被引用的异常数据案例中,拼凑出一些模糊的图景:系统确实持续不断地在处理某种“干扰”,这种干扰似乎与人类深层意识中的某些“原型意象”或“虚无感知”有关,它们偶尔会突破过滤机制,造成短暂的现实扰动。官方解释通常是“技术故障”或“环境压力”。
这印证了“守夜人”的说法,也解释了他看到的广告牌闪现。
午休时,他再次尝试联系那个加密频道。信息依旧无法发送,状态显示为“接收端故障或离线”。他的心沉了下去。“守夜人”凶多吉少。
下午,他被迫中断“研究”,处理新的客户。一位因为虚拟伴侣“死亡”而陷入巨大悲恸的客户。
吴义惯例性地调出“情感修复与意义转移”叙事模板。但这一次,看着客户涕泪交加、诉说着与一串代码建立的深刻联结,吴义感到的不是往日的荒诞,而是一种尖锐的讽刺。
系统制造虚假的情感依赖,又在失去时提供虚假的慰藉。整个循环都在避免个体面对最根本的孤独和虚无。
他按照流程,为客户架构了一个“美好记忆永存”和“再次开放心灵”的叙事套餐。但在最后的情感模块校准中,他再次进行了极其微小的、危险的“偏差”操作。
他没有强化“新的联结会更美好”的暗示,而是极其隐晦地植入了一丝“所有联结终将逝去,唯有体验真实”的微弱背景音——这几乎是在客户的无意识层面,埋下了一颗质疑所有虚拟关系的种子。
完成这一切后,他感到一阵虚脱。每一次微小的反抗,都像是在燃烧自己的精神。
下班后,他没有再去“锈带”。他知道那里可能已经布满了陷阱。他直接回到公寓。
站在窗边,他看着脚下永恒运转的城市。忽然,他注意到远处一栋摩天楼外侧的巨大全息广告牌,正在播放奥米茄公司最新的宣传片,歌颂着他们为人类提供的“意义与幸福解决方案”。
看着那光辉灿烂的影像,吴义的嘴角缓缓扯出一个冰冷而扭曲的微笑。
他抬起手,用终端对着那广告牌,低声自语,仿佛在向那个可能已不复存在的“守夜人”,或是向这片虚无本身汇报:
“观察日志更新:目标仍在持续进行‘意义’生产与维护作业。‘噪音’水平可控。表演继续。”
他放下手,笑容消失,脸上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
他知道了自己的新角色:一个潜入系统内部,戴着“研究者”面具,持续进行着微小“偏差”破坏,并观察着系统反应的——表演者。
这场表演的舞台是整个世界,而唯一的观众,或许只有他自己,和那沉默的、无五官的虚无。
天花板上的水渍,静静俯视着他,仿佛默认了这个新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