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暮色把金山卫的海塘染成暗褐色,滩涂上的血迹凝结成黑红色斑块,风一吹,带着淡淡的腥气。陈峰坐在海塘后的一块礁石上,手里攥着半截铅笔,信纸铺在膝盖上,笔尖悬着迟迟没落下 —— 给刘湘的信,既要写清战局的危急,又要体现川军的价值,不能让这位川军总司令觉得是在 “借兵填坑”。

“旅长,要不俺来写?” 赵刚蹲在旁边,看着陈峰眉头紧锁的样子,递过一块干粮,“你跟周营长聊了一下午,知道川军弟兄的血性,把这些写进去,刘总司令肯定会动容。”

陈峰接过干粮,咬了一口,粗糙的麦麸剌得嗓子疼。他想起下午帮着抬川军尸体时的场景 —— 那个叫 “石头” 的川军小兵,怀里还揣着家书,信上写着 “娘,俺打完鬼子就回家种庄稼”,可他再也回不去了。这些细节,比任何战略分析都有力量。

铅笔终于落下,信里没提 “求援”,只写了三件事:一是川军 3 营在金山卫的战绩 —— 毙敌 57 人,炸毁冲锋舟 4 艘,用土枪大刀守住了左翼;二是牺牲的 12 名川军士兵的姓名和籍贯,特意标注 “皆为四川农家子,无一人退缩”;三是金山卫的战略意义 ——“此塘一破,日军三日可抵松江,淞沪大军后路将断,川军若来,可成‘守江保沪’之功”。

“这样写,刘湘会懂。” 陈峰把信折好,塞进信封,用火漆封了口,“赵刚,你连夜去重庆见刘湘,再绕去苏州见顾祝同 —— 顾祝同要是拦着,你就把这话撂给他:金山卫丢了,淞沪防线崩了,他这个第三战区副司令,难辞其咎。”

赵刚接过信,揣进贴身处,摸了摸腰间的手枪:“旅长放心,俺就是跑断腿,也把援军请来!” 他没敢耽搁,趁着夜色摸出阵地,找了辆被日军打坏、勉强能修的摩托车,往重庆方向赶。

三日后,苏州第三战区司令部的偏厅里,顾祝同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串佛珠,听完赵刚的话,眼皮都没抬:“川军归中央统辖,调兵得经军政部批准,陈峰一个旅长,也敢直接向刘湘要兵?”

赵刚站得笔直,手里捧着陈峰的信和战报,声音不卑不亢:“顾长官,金山卫现在只剩八百余人,一半是伤员,日军却增派了一个大队,再等军政部批文,海塘早破了!陈旅长不是‘要兵’,是请川军来‘保淞沪’—— 川军 3 营在那守了三天,死了 12 个弟兄,连土枪都打红了,没一个人退!”

“哼,川军的战斗力,谁知道靠不靠得住?” 顾祝同放下佛珠,拿起桌上的茶杯,盖子刮着杯沿,发出刺耳的声响,“之前 62 师求援,我调了两个团过去,结果呢?还不是被日军打退了?陈峰要是守不住,就算派再多川军,也是白填!”

赵刚心里一紧,知道顾祝同是怕川军抢了中央军的功劳,更怕担 “调兵失当” 的责任。他上前一步,把陈峰的战报摊在桌上,指着上面的红圈标记:“顾长官您看,陈旅长用‘交叉火力’,让川军守侧翼、中央军守正面,三天打退日军四次冲锋,这是协同作战的成效!现在缺的就是兵力 —— 只要刘湘再派一个团,川军就能守住左翼,中央军就能腾出手来加固正面,金山卫至少能守十日!”

顾祝同的目光落在战报上,手指在 “日军增派一个大队” 那行字上顿了顿 —— 他昨晚刚收到情报,柳川平助确实往金山卫增兵了,要是真让日军突破,蒋介石那边他没法交代。可他还是不想松口:“川军归刘湘管,我这边没权调,你让陈峰直接跟军政部说。”

“顾长官!” 赵刚的声音提高了些,带着急切,“等军政部批下来,金山卫早没了!您是第三战区副司令,淞沪防线的安危,您比谁都清楚 —— 日军要是从金山卫绕到淞沪后方,包抄中央军主力,到时候不是‘调兵失当’,是‘丧师失地’!陈旅长说了,只要您点头,川军来了归您统辖,战功算中央军一半,他绝无二话!”

这话戳中了顾祝同的要害 —— 他既怕担责,又想要战功。川军归他统辖,打赢了是他的指挥之功,打输了也能推给 “川军战力不足”,里外都不吃亏。他沉默了片刻,终于拿起笔,在一张便签上写了几个字:“准刘湘派一个团驰援金山卫,归第三战区节制”,然后盖了章。

“拿着这个,去重庆找刘湘。” 顾祝同把便签扔给赵刚,语气又冷了下来,“告诉陈峰,别给我惹事,守不住金山卫,他这个旅长也别当了!”

赵刚接过便签,心里松了口气,连忙敬礼:“谢顾长官!陈旅长肯定不会让您失望!”

离开司令部,赵刚没敢歇,连夜赶往重庆。刘湘看到陈峰的信和顾祝同的便签,当场拍了桌子:“川军出川,就是为了打鬼子!陈峰这娃懂咱川军,一个团不够,给俺派两个团!” 他当即下令,让川军第 20 军 133 师、134 师各抽一个团,由周少武的哥哥周少军带队,三日内赶赴金山卫。

五天后,当赵刚带着川军两个团的先头部队出现在金山卫时,陈峰正在海塘上跟周少武加固工事。看到远处走来的川军士兵 —— 扛着步枪,背着大刀,虽然装备还是简陋,却排着整齐的队伍,陈峰眼眶一热,快步迎了上去。

“陈旅长!俺哥带两个团来了!” 周少武激动地拍着陈峰的肩膀,声音都在发颤,“俺们川军,说话算话,跟你一起守海塘!”

陈峰看着浩浩荡荡的川军队伍,又看了看身边重新振作的嫡系士兵,心里终于有了底 —— 高层博弈的难关过了,援军来了,接下来,他们终于有底气跟日军好好打一场了。海塘边的风还在刮,可这一次,风里不再只有腥气,还有了希望的味道。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