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欧盟能源会议的同传工作本该是小雨的强项。过去三个月,她每天研读新能源报告,甚至让肖恩帮她整理专业术语表。但当她站在布鲁塞尔国际会议中心的同传间里,耳机里传来的挪威专家浓重口音却让她瞬间慌了神。

“…the carbon capture rate of 0.78%…”(碳捕捉率为0.78%)

小雨的手指僵在术语表上。这个数字和父亲曾经提醒过的一模一样,但演讲者的发音让她不确定是”0.78″还是”7.8″。冷汗顺着背脊滑下,她硬着头皮按原样翻译,却看见日本代表团皱起了眉头。

中场休息时,主办方委婉地提出换人。小雨机械地摘下耳机,同传间的玻璃映出她苍白的脸——领口别的母亲樱花胸针不知何时掉了一片花瓣。

回到酒店,小雨把自己埋进被子里。手机震动个不停,是肖恩发来的消息:”听说会议提前换了译员?需要我来布鲁塞尔吗?”

她没有回复,只是盯着天花板。这明明是个小失误,却让她想起十二岁那年第一次参加日语比赛,因为紧张把”ありがとう”说成了”ありがと”,被同学们嘲笑了整整一周。

第二天清晨,小雨被门铃声惊醒。开门后,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父亲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个油腻的工具箱。

“公司派我来修设备。”父亲轻描淡写地说,但眼下的青黑暴露了他连夜赶路的事实。

他放下工具箱,从兜里掏出个东西——是那片掉落的银质花瓣,已经被小心焊接好了。

“修机器的人都知道,”父亲把胸针别回她衣领,”齿轮卡住时,越用力越坏事。”

小雨的眼泪终于决堤。父亲默默递过一份文件,是挪威专家的完整演讲稿,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发音提示——”0.78%”旁边特意写着”和拖拉机液压阀安全阈值相同”。

“还有半天闭幕式,”父亲拍拍她的肩,”要不要再试一次?”

小雨摇摇头:”他们已经找了替代译员…”

“不是做同传。”父亲打开工具箱,露出那台改装过的录音设备,”做记录员,学习别人的技巧。”

闭幕式上,小雨坐在同传间后排,仔细观察替补译员的工作方式。那位法国女士遇到不确定的术语时会巧妙地用”据数据显示”代替具体数字,这种灵活让她恍然大悟——语言不是精确的机械零件,有时需要留出调整的空间。

回东京的飞机上,父亲罕见地聊起了往事:”知道我最惨的一次修理吗?十八岁那年,我把村长家的进口拖拉机拆了重装,结果多出三个零件。”

小雨惊讶地转头:”后来呢?”

“拖拉机照样能开,只是油耗高了点。”父亲眼里闪着狡黠的光,”有时候完美主义才是最大的障碍。”

七月的东京热浪滚滚。小雨申请了国际会议中心的实习岗位,从最基础的资料准备做起。肖恩常在下班后带她去居酒屋,听其他译员分享失误经历。

“知道我的第一次同传车祸现场吗?”一位资深译员喝着清酒说,”把’核不扩散条约’翻成了’核料理食谱’,全场日本代表笑到岔气。”

小雨渐渐明白,挫折不是能力的否定,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各类口音样本,甚至请父亲录制不同方言念的专业术语。

转折出现在八月的亚太环境论坛。原定的日语译员突发高烧,主办方临时找到实习中的小雨。站在同传间里,她发现这次挪威专家也在场。当熟悉的数字再次出现时,小雨流畅地翻译:”炭素回収率は0.78パーセントで、これは農機具の安全バルブと同様の閾値です(碳捕捉率为0.78%,与农机安全阀的阈值相同)”。

会后,那位挪威专家特意来道谢:”你的翻译比上次准确多了。”小雨笑着指向观众席——父亲正竖着大拇指,那手势和他们修理农机时一模一样。

晚上庆功宴上,肖恩带来了东京大学的聘书:”下学期开’跨文化交际中的容错机制’课程,校长点名要你当助教。”

小雨望向窗外的东京塔,突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一段话:”今天翻译失误被教授批评了。但横山老师说,真正的桥梁不是永不倒塌,而是每次都能重新架起。”

她摸了摸胸前的樱花胸针——那片重新焊接的花瓣在灯光下闪着独特的光泽,像是伤痕,更像是勋章。

回到公寓,小雨给父亲发了条消息:”我想申请早稻田的硕士,研究方向是’失误在语言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父亲回复得很快:”你妈妈会骄傲的。”附带一张照片——他站在早稻田校园里,身旁是横山先生和肖恩,三人举着写有”応援しています”(支持你)的横幅。

照片背景的大隈讲堂前,一株晚樱仍在倔强地开着。小雨想起父亲常说的话:没有修不好的机器,只有不敢拆的恐惧。而如今她终于明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农机,也适用于人生,适用于每一个破碎后重生的梦想。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