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2章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这个王朝建立的开始—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北京。

皇城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浓稠的血腥与硝烟。夜幕低垂,却被远处映天的火光撕裂,呈现一种诡异的暗红。外城方向,炮声沉闷地锤击着大地,每一次轰响都伴随着建筑物隐约的坍塌声。更近处,尖锐的喊杀声、绝望的哭嚎、以及兵刃相接的铿锵声,混杂成一首撕心裂肺的死亡交响曲,越来越清晰地从宣武门、阜成门方向压迫过来,像冰冷的潮水,一点点吞噬着这座昔日煌煌帝国的核心。

东宫之内,朱慈烺正强自按捺住心头的惊惧,试图梳理眼前这混乱得令人窒息的局面。门被猛然撞开,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带着几个同样形容枯槁、面如土色的老太监和宫女冲了进来。烛火在他们急促的步伐下剧烈摇曳,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末日将至的仓惶。

“殿下!圣上口谕!”王承恩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砾摩擦,他扑到朱慈烺面前,膝盖重重砸在地上,“京师危殆!流贼…流贼已破外城!圣上命殿下即刻…即刻出宫!一刻不得延误!直趋南京监国!”

“南京?监国?”朱慈烺猛地站起来,十五岁的脸庞瞬间失去血色,“父皇呢?!内城尚未失守,大内尚有兵马…”

“殿下!”王承恩几乎是爬着上前一步,抓住朱慈烺的袍袖,老眼中血丝遍布,蕴着惊涛骇浪,“没时间了!圣上…圣上决意死守社稷宗庙!命殿下保存国本!快随老奴走!”

不容朱慈烺再多思索,几个老太监和宫女便簇拥着他,几乎是架着他冲出东宫。宫道两侧,平日静谧威严的殿宇楼阁,此刻只剩下乱影幢幢。惊惶失措的宫女、太监们如同无头苍蝇般乱窜,抱着微薄的细软,哭喊着,奔跑着,撞倒烛台、碰翻器具。珍贵的瓷器、字画散落在地,被无数慌乱的脚步践踏成齑粉。值夜的金吾卫士兵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散落的兵器和破碎的盔甲,仿佛诉说着最后的抵抗与溃散。整个紫禁城,这座维系了二百七十六年、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宫殿群,此刻只剩下无序的混乱和刺骨的绝望,末日的气息浓稠得化不开。

王承恩一行人几乎是拖着朱慈烺,在绝望的旋涡中奋力前行,跌跌撞撞冲向了皇权的核心——乾清宫。乾清宫内,一反外界的喧嚣混乱,反而呈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殿内只点着几支粗大的牛油蜡烛,光线昏黄暗淡,将梁柱的影子拉得如同张牙舞爪的鬼魅。

偌大的宫殿显得格外空旷寂寥。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未坐在他的龙椅上,而是孤零零地站在殿中。他身穿着那身象征天子身份的明黄常服,但此刻这件龙袍穿在他身上,竟显得如此松垮、不合体。烛光映照下,他形销骨立,眼窝深陷,双颊无肉,曾经锐利如鹰的眸子此刻布满了蛛网般的赤红血丝,深处是无边无际的疲惫与死寂。仅仅三十四岁的他,看起来像被无形的重担生生压垮了五十年。当王承恩架着朱慈烺闯入殿内时,那死水般的目光骤然爆发出最后的光彩,死死地钉在儿子身上。

“烺儿!”崇祯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破败的风箱,带着浓重的哽咽,仿佛每一个字都在撕裂他的声带。他猛地跨前一步,动作竟有些踉跄,一把抓住了朱慈烺的前襟。那手冰冷,枯瘦如柴,却带着一种濒死前拼尽全力的力量。朱慈烺抬起头,泪水瞬间夺眶而出,顺着苍白的面颊汹涌滚落。眼前的父皇,哪还有半分君临天下的威仪?分明只是一个被绝望彻底撕裂了的父亲。

“父皇!”朱慈烺的声音因极致的悲痛而颤抖、破音,“儿臣…儿臣怎忍心弃父皇于险地!社稷崩坏至此,儿臣愿留此宫掖,与父皇同死社稷!”“糊涂!”崇祯厉声打断,那嘶吼蕴含着极致的痛苦与不容置疑的威严,震得殿内烛火一阵狂舞。他抓着儿子衣襟的手抖得更厉害,指节因为用力过度而泛出青白。

崇祯的目光扫过空旷昏暗的大殿,扫过王承恩和那几个瑟瑟发抖、几乎站不住的老仆,那眼中的绝望更深,如同寒潭凝冰,带着刻骨的恨意与彻底的了然:“你可知…你可知这满朝文武,尽皆豺狼禽兽之徒?!昔年…昔年袁崇焕,手握重兵,尚能勾结东虏!今日…今日朕,敢信何人?!”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孤绝:“唯…唯剩若琏…与承恩…”

(世界线变动补充:崇祯口中的“若琏”,正是前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此人忠心耿耿,不仅对皇帝赤诚,待下属也颇得人心。在现实历史中他在北京城破后殉国。他深知京城危如累卵,太子南逃之路凶险万分,单靠宫中侍卫恐难周全。因此,早在数日前,他便秘密联络了一批心腹下属。这些人多为辽东流民出身,因战乱家破人亡,对满清有着刻骨仇恨,在关内亦无亲眷牵挂。李若琏深知,唯有这些身家性命早已与大明社稷死死绑在一起、对清虏恨之入骨之人,才可能在绝境中拼死护住太子血脉。)他念出这两个名字时,仿佛抽干了最后一丝气力,目光重新钉死在朱慈烺脸上,“唯此二人,赤胆忠心…赤胆忠心可托付!”语毕,崇祯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寒光在昏暗中一闪,刺得人眼睛生疼。他毫不犹豫地用那锋锐的剑刃割下自身龙袍的下摆一角。布帛撕裂的声音在死寂中异常刺耳。他迅速扔下剑,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食指塞入口中,狠狠咬了下去!

“父皇!”朱慈烺惊骇欲绝,王承恩等老仆更是倒抽一口冷气,老泪纵横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崇祯恍若未闻,咬破的手指瞬间渗出猩红粘稠的血液。他额头上青筋暴起,将指用力按在割下的黄绫上,就着旁边烛台摇曳的光线,以指为笔,以血为墨,在龙袍残片上疾书!笔迹因疼痛和急促而略显潦草,却依旧力透布背,触目惊心:

谕太子慈烺监国南京,文武诸臣奉诏辅政

鲜血迅速在布帛上晕开,如同朱笔勾勒的花朵。崇祯不顾指尖滴落的血珠,仿佛那块染血的布有无穷重量,他用那只完好的手将其郑重其事地折好。王承恩此时强压悲痛,早已捧出一个深紫红、略显古旧的檀木小匣等候多时。崇祯小心翼翼地将那浸透帝王鲜血的黄绫诏书和自己的私人印玺放入匣中。檀木衬着明黄与血色,更显肃杀悲怆。

“啪嗒”一声,王承恩盖上了匣盖,双手紧抱怀中,如同怀抱千钧巨石。“此匣…”崇祯的声音低沉如深渊回响,目光死死盯着那红木匣,“即国本!重于泰山!抵得万军护持!”他猛地看向乾清宫的大门,语速骤然加快,急迫得如同烈焰燃眉:“李若琏!李若琏已带数名死士候于崇文门秘道出口!走!快走!!!”

几乎在喊出“走”字的同时,崇祯布满血丝的双眼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殿外,越过紧闭的门窗,似乎投向某个遥远而绝望的方向——那象征着最高统治终点的煤山。他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异常复杂,强烈的决绝如同钢水淬火般坚硬,却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恍惚和解脱。

用几乎低不可闻的声音,他喃喃自语:“朕…朕当以身殉社稷…身殉宗庙…与大明…同休…”这低语,微不可闻,却如一道冰冷的雷霆,清晰地劈入殿内每个人的心中。这是帝王对他自己、对这个延续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帝国命运的最终判决,每一个字都浸满了无法言喻的苍凉与必死的决心。空气似乎都在这句话后彻底冻结了。他猛地回头,用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将还沉浸在巨大震撼与悲痛中的朱慈烺,狠狠地推向王承恩!那份力量如此之大,带着一位父亲最后、也是最沉重的托付:“走!!!”

朱慈烺只觉得一股沛然大力将自己推开,灵魂深处对父亲的依恋与身为太子必须肩负的责任激烈冲撞撕扯。他踉跄一步,重重跪倒,朝着那形销骨立、孤悬于黑暗殿堂正中的孤绝背影,悲怆地拜了下去,额头狠狠磕在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儿臣…遵旨!”王承恩此刻也顾不得礼数了,和几个忠心老仆一起,红着眼眶,几乎是半拖半架着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神思恍惚的朱慈烺,跌跌撞撞地冲出乾清宫大门。

宫门的阴影迅速吞没了他们一行人,宫道的尽头连接着的是未知的深渊。殿门在他们身后合拢,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朱慈烺在被架着奔逃出殿门的那一刹那,仓惶地回头。泪水彻底模糊了他的视线,但那最后的一瞥却清晰无比地烙印在灵魂深处:空旷得如同巨大墓穴的乾清宫殿内,唯余一点跳动的烛火,一个身穿明黄龙袍的、极其削瘦的身影,孤绝地矗立。那身影纹丝不动,如同狂风巨浪中唯一沉默矗立的礁石,散发着无边无际的悲壮与孤独。

烛光将他的影子长长地拖曳在冰冷空旷的金砖地面上,一直延伸到无尽的黑暗深处。那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个真正的皇帝,在向他唯一的血脉,也是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最后的希望,做无声的诀别。朱慈烺肝肠寸断,泪如泉涌,整个身体因极致的悲恸而无法控制地颤抖,仿佛灵魂已被这一瞥抽离了大半。

(后续)与此同时,在冰冷的死亡彻底笼罩紫禁城之前,一场更为凄惨的血色诀别在深宫上演。皇后周氏(周皇后)回到自己的坤宁宫,平静地召来贴身宫女。这位昔日温婉庄重的国母,此时眼神异常清澈。望着镜中憔悴的容颜,她拒绝了所有的劝谏,平静地命令宫女为她换上庄重的凤冠襕袍。没有歇斯底里,没有痛哭流涕,只有一种面对必然结局的从容,甚至带着一丝殉道的决绝。片刻后,三尺白绫,结束了这位仁厚皇后的生命。

贵妃袁氏(袁贵妃)同样接到皇帝自尽的谕旨。但她对死亡的恐惧压倒了赴死的决然。白绫绕颈,窒息带来的巨大痛苦让她本能地挣扎。求生的本能在最后一刻战胜了指令,白绫被她撕扯滑落。她并未如崇祯所愿“自尽以守清白”,最终被破宫的李自成军俘获。天启皇帝的懿安皇后(张皇后),崇祯的皇嫂,这位一生谨守礼法的未亡人,亦在绝望中选择了投缳,了却残生,以全皇嫂之节。

两位年幼的公主,成为了这血色之夜中最无辜的祭品。崇祯皇帝心念自己死后,爱女恐遭流贼玷污,其痛苦已令理智彻底崩溃。他手持利剑,闯入昭仁殿,年仅六岁的昭仁公主甚至未能从睡梦中惊醒,便在父皇冰冷的剑刃下惨死。

接着,他转向长平公主(媺娖)所居的宫殿。十五岁的长平公主惊见父皇持剑而入,心中涌起不祥预感。未等她问出口,崇祯已悲啸一声:“汝何故生我家?!” 冰冷的剑光闪烁,伴随着凄厉的尖叫,长剑重重劈下!长平公主本能地抬臂格挡,锋利的剑刃瞬间斩断她的左臂!钻心的剧痛和极致的恐惧让她眼前一黑,惨叫着倒在血泊之中(后被救起,伤重未死)。崇祯看着她血泊中挣扎的惨状,手一抖,终究没有再刺下致命一剑。

最后残存的希望,寄托在两位更年幼的皇子身上。崇祯在奔往煤山自尽前,强撑着身体召来太监王之心、栗宗周、王之俊三人。他将仅存的两位皇子——定王慈炯(约十岁)、永王慈炤(约九岁)郑重托付:“速更民服!藏匿形迹!切记!切记!” 崇祯的声音颤抖,却异常清晰,“见老者呼翁,少者呼伯叔!若能混迹民间,苟全性命…万一…万一得全,他日定要…定要报父母血仇!重振我朱家江山!”

他用力将两个吓傻的儿子推入三个太监怀中,“走!快走!”三位太监含泪领命,迅速为两位金枝玉叶换上早已准备好的粗布破旧民服,带上了仅有的微薄盘缠,趁着最后的混乱潜出皇宫,试图混入京城如潮的难民中,期待能匿形于茫茫人海。二王身影消失在后宫黑暗的门洞后不久,王之心即遭乱兵或溃兵所杀。而栗宗周与王之俊,在巨大灾难和恐惧的重压下,终究未能坚守诺言。他们背叛了帝王最后的托付,将两位皇子作为投名状,献给了攻入内城的闯军首领。二王由此下落不明,最终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分割线———————————————————

写给读者的话:新人,之前没写过作品,这篇作品源于两个月前偶然的想法,并陆续完善补充。文笔也不好,自己只是个历史爱好者,而不是专业的,难免会出现纰漏。有哪些错误可以说出来改正。如果发现一些魔改的不影响剧情合理性,但又与真实历史不符的,就当是世界线的小变动平行世界吧。请诸位轻骂。此外金手指也是有的,不然南明根本没有办法立足。有穿越元素,但不是传统的魂穿,这个情节会出现在后面几个章节,请耐心。因为工作的原因,都是平时摸鱼想剧情和设定,下班写草稿自己修改一遍,然后交给AI修改错别字和病句还有润色不通顺的地方。我有预感这本书没有多少人看,或许评分也不会高,就当是写给自己的吧,希望自己能够坚持更新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