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火药局胡同在小苏州胡同的西边,两个胡同都位于地安门大街的南边。

刚好与北边的南锣鼓巷隔街相对。

火药局胡同二条中间的陈家院里。

媒人正带着老林和解卫军坐在堂屋里喝茶。

在他们的对面坐着女方的父亲和一位一直低着头的女人。

女人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大概是职业是小学老师的因素,所以显得很是清秀。

按说以陈玉华这样的条件和长相是不应该缺追求者的。

可坏就坏在这姑娘在十一年前还在读女中的时候,十四五岁的她身上就多了一纸婚约。

听说未婚夫当年十九岁,在旧Z府里上班,还灵活的在大军围城之前跑去了南方……。

虽然之后官面上没有歧视陈玉华这类人,考公上学依然自由,否则陈玉华也当不上小学老师,但周围知根知底的邻居街坊却没有人愿意娶这么个儿媳妇。

也有不怕这方面的愣头青一直在追陈玉华,就在男方家里即将松口的时候,五九年到了。

灾年的年景,让缺衣少食的男方父母终于松口想让陈玉华嫁过去,但人家看中的是陈玉华的那份工资。

陈玉华也不是傻的,自己父母也没个正式工作,自己要是带着工资嫁过去,那父母岂不是会被饿死?

所以两边不欢而散。

当初给陈玉华介绍林靖远的是小学的一位领导。

领导的丈夫和林靖远是一个部队出来的,算是林靖远的上级。

所以就想撮合一下林靖远和自己老婆看好的陈玉华。

陈玉华的父亲陈保全已在看着林靖远,对于女儿领导介绍的这个对象,他心里还是颇为满意的。

外头的人在听说这件事后都私下劝他千万不要答应,概因林家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而房子又那么小。

陈玉华这样的姑娘嫁过去当后妈,不知要吃多少苦头。

好在人家校领导的爱人私下给陈家透过底。

就拿如今坐在林靖远身边的解卫军来说,今年已经虚岁十八,又没个单位接纳,看似林家最大的包袱。

可背不住解卫军的出身好啊。

虽然三代单传全家剩他一个,可解卫军的爷爷当年是码头工人,老爹是纺织工人——旧社会参加游行被人群踩断腿死的,养父林靖远更是退伍军人加工人,妥妥的根正苗红。

人领导说了,小解和领导家孩子玩得好,只不过领导家孩子才十六,等到明年满了十七虚岁十八,就安排这俩孩子回老部队去当兵。

而林家老二柳茹茵虽然是从大街上捡回来的,可人家成绩相当好,马上就要初中毕业。

玉华的领导说这个闺女是一准能上中专的,住学校拿助学金根本不用家里养。

所以真正需要照顾的是林靖远亲生的那两个。

但这算什么?

哥哥退伍、姐姐毕业后都是包分配的铁饭碗,过几年林家的日子怕是比谁都要强。

老陈笑眯眯的想着,要是他女儿规划得好,头胎孩子大概一岁左右,大哥和二姐都有工作了。

一家四个职工啊!

隔壁厨下,陈母一边忙活着午饭一边和媒人低声嘀咕。

“这个小林是怎么回事?”

“才一个月不到又养了一个!”

“依照我的脾气,两边就不用继续了。”

媒人笑着劝她。

“看你说的,人家小林以后家里铁定是三个铁饭碗,哦,不对,新来的这个老三是烈士子弟,也是退伍兵的后代,那边矿上是留了名额的。”

“每个月十五块,养个孩子足够了,以后也不用家里操心,无论是当兵还是入厂都是没问题的。”

“等以后他们俩生的孩子大了点,哟,三个吃铁饭碗的哥哥姐姐宠着,那还不跟掉蜜罐子里似的?”

陈母听着心里确实熨帖,可她恼火的不是这个,而是小林做这决定也不知会女方这边。

媒人懂她的意思,又劝了一句。

“你在意这个干嘛,两边还没正式谈,他要是巴巴的上门说这个事,臊也把你家玉华给臊死了!”

“再说如今小林和铁路局那边扯上了关系,人家铁路局肯借出一个房子来,他最近又有了要提干的苗头,你要是还犹豫,以后可别后悔!”

陈母拍了拍手上的灰,终于笑了起来。

“你别说,外头人都看他小林不起,但谁也不知道人家底子根本不差。”

“我最满意的还是这个房子。”

“铁路局的这个房子距离我家就三百米不到。是当初社改的时候一个铁路局职工交上去的,可后来人一家都调城西铁路去了,这里才空了下来。”

“独门独户,虽然只是一室一厅,可也带着一个小院子。”

“我和老陈合计过,虽然现在不准私自把民房扩建,但在院子里隔断一间出来是没问题的。”

“那就是妥妥的两室一厅,三个小的住一间,他们俩住一间。”

“他们去上班,小的我们俩照顾就是了。”

媒人笑着好奇问。

“那小苏州胡同那边?”

陈母声音又低了一分。

“刚才小林说,等大军真正满了十八,就单独立户,那边房子租人的名字也改成他。”

“街道明白他的意思,不会要房租。”

“要是大军去当兵,就让二丫头经常从学校里回来照看照看。”

陈母说的眉飞色舞,又提了提林家送来的两个小口袋。

“之前就说好的,二十斤纯玉米面,十斤陈高粱米,”媒人笑着拍了陈母一下,“小林可是个实在人。”

三十斤好粮食啊!

陈母有些不舍,但当着媒人的面也只能出出血。

“多亏了你在中间走动撮合,今天中午玉米面饼子管够,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媒人笑得更真诚了些。

“算了算了,一张饼就好,你家难道以后不过日子了。”

陈母手脚麻利的把其中一个大概是装着玉米面的口袋打开,才看了一眼,脚下顿时晃了晃。

她还来不及把口袋合拢,但已经被媒人看了清清楚楚。

“啊~,白、白、白面!”

陈母急忙捂住媒人的嘴。

“嘘~~~,小声啊,不能让外头听见!”

媒人的手指头有些哆嗦。

“二、二十斤白面!”

“小林这孩子对你家玉华也太上心了吧?!”

陈母眉开眼笑的想把白面收起来——这年月正经人家谁吃白面啊,等去黑市上换成几倍的粗粮才是正确的过日子方式。

可她发现媒人的目光一直盯着这口袋。

“要不,中午…….吃白面馍馍?”

陈母说这话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心似被刀剜了一下。

“那怎么好意思,…….我先谢谢了。”

陈母一咬牙。

得了,都已经到这份上了,干脆把人情做到底。

中午再来点高粱米小粥,虽然是陈高粱碎米,但现在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喝得上的。

于是她打开了那十斤装的“陈年高粱米”。

“诶,这高粱米怎么看着不对劲啊?”

陈母和媒人对视了一眼。

——怎么这东西看着像南方的稻米?

……

陈玉华低着头不说话,对于这个对象她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她都二十六了,人家也只大她二三岁,虽然有两个孩子。

可人家是半岛上拼过命的,又是工人,自己要是嫁给他,那自己身上最大的污点也不是问题了。

而且林靖远确实长得很不错,浓眉毛加斯文脸,偏又一身腱子肉。

他还是自己领导爱人的老部下。

她唯一有些不确定的是,他家里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

五个孩子的后妈……。

头疼。

……

头疼!

宝根龇牙咧嘴的揉揉头。

谁知道这狗洞后头居然那么窄?

隔着一尺多就是另外一堵墙。

他还以为钻过去就到了黑市小巷了。

但紧接着,他听到了对面墙后头传来的对话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