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2章

火车鸣着长笛驶入京市站台。

陆承骁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提着简单的行李,随着人流走下火车。

他比信里约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天抵达,想给程荔月一个惊喜,也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做新郎。

他先去了招待所安置好,然后直接去了程家。

程荔月看着风尘仆仆却眼神发亮的陆承骁突然出现在自己家门口,惊喜得差点叫出声。

“你……你怎么今天就到了?”

骆玉兰和程建国闻声也迎了出来,看到他,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小陆快进来,路上辛苦了。”

在客厅坐下,喝了口水,陆承骁直接进入正题,从随身带着的军绿色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桌子上推向程建国和骆玉兰的方向。

“叔叔,阿姨,这是我准备的八百块钱彩礼。”

八百块!在1974年,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毕竟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十块。

“小陆,你的心意我们都知道。但这钱,我们不能全收。”

“你和月月以后过日子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我们这边,就按一般的规矩走个过场就行。”

最终,推让了一番,程家只象征性地收下了 六十六块钱,取个“六六大顺”的好彩头。

剩下的,程建国强硬地让陆承骁自己收好,留着以后组建小家庭用。

“至于三转一响,明天我带程荔月同志去挑她喜欢的样式。”陆承骁接着说。

这话一出,夫妻俩心里更加满意了,这证明小陆重视他们的女儿。

但还没等他们开口,程荔月却先说话了。

她微微蹙着眉,语气三连问,:“三转一响? 现在就买?你想想,我以后是要随军的吧,你有没有考虑过它们太大件也太笨重了!难道要我扛着缝纫机、自行车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去你部队啊?这也太为难我了,我才不干呢。”

真要这样,这军还不随了呢。程荔月在心里任性地想着。

真不知道这呆子怎么想的。

陆承骁一愣,他光想着要给她最好的,却忽略了随军的实际困难。

程荔月看着他有些怔住的表情,心里一软,放柔了声音说:“你的心意我明白。但这些大件,等以后咱们在部队安顿好了再添置不是更好吗?我家又不缺,现在买了也是放在我家闲置着,还占地方。”

程建国和骆玉兰对视一眼,眼神中都充满了赞许,女儿是真的长大了,会为了以后过的日子作规划了。

骆玉兰也顺势劝阻:“月月说得在理,小陆啊,咱们两家结亲,不讲那些虚排场。你的钱留着,到那边再买”

她顿了顿,看向丈夫。

程建国接过话:“除了布票、新衣还有暖水壶等这些,另外我们夫妻俩还给月月准备了一千块钱的压箱底。”

这就是独生女的底气。

程荔月从小什么都不缺,只要是她想要的,父母总会想办法满足。

如今她要结婚了,程建国和骆玉兰更是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她。

陆承骁不再坚持:“叔叔阿姨,三大件可以先不买,但手表我一定得先给程荔月同志买一块,轻便好带。”

这话一出,得到了他们一致的同意。

婚事的主要事项商定后,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婚房。

现在陆承骁住在招待所,总不能让女方出嫁前往招待所吧?这也太不像话了。

陆承骁沉吟片刻,对程建国和骆玉兰说道:“叔叔,阿姨,还有一件事就是早年我父母在京市这里南城那边留下了一处小院子。我之前一直没提是因为多年没人住,也没打理过肯定破败得不成样子了。”

这话让程家父母都有些讶异。

程荔月倒眼前一亮,在这个住房极度紧张的年代,拥有一处自己的院子,哪怕是旧的,也是了不得的资产。

况且即便父母现在有钱却赶上了还不能买卖房子的时期,现在住的这房子是按照工厂分配的,随时都有可能收回。

想到现在陆承骁的这处院子以后也会是自己的了,程荔月心里越想越美滋滋的。

她可是知道以后的房子有多么的值钱,加上京市就更加值钱了,天哪!要发喽!

没人留意到程荔月财迷的想法。

程建国却第一时间在别的重要关注点上,他微微蹙眉:“小陆,这房子这么多年,没人去打搅?”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按常理,空置的私房很容易被街道或困难户占用。

陆承骁解释:“我父母牺牲后,组织上对我们这些烈士子女是有照顾和关注的。”

“那处房产的归属属于我,不过产权证明一直是部队相关部门帮我保管着。街道和居委会也都知道其中的情况,平时都会帮忙照看着。”

他顿了顿,“而且,那院子位置相对僻静,本身也比较老旧,所以一直没人敢去占。我这次回来前已经跟组织上说明了情况,把相关手续都办妥了。”

这几个因素叠加,确实能让这处房产在动荡中得以保全。

“那就好,那就好。”骆玉兰松了口气,“有自己的房子那是再好不过了!以后你们回京市也有个自己的落脚处。”

话是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希望着女儿女婿回来后可以跟他们一起住,毕竟程建国作为厂长分的房子自然是最好的,最大的,最重要的是他们也能常常见到女儿。

“我已经联系了老战友,他们答应帮忙,找些可靠的泥瓦匠、木匠,尽快把房子收拾出来。”

程荔月从财迷中回过神来,心里对陆承骁靠谱的程度又有了新的认识。

她喜欢他这种默默做事并且不事声张的性格,让她觉得很安心。

程建国眼中也流露出赞赏。

他大手一挥:“我在京市总归比你熟一些,需要什么材料或者遇到什么难处尽管开口。”

陆承骁没有拒绝这份好意。

陆承骁那两位留在京市的老战友,一位在武装部,一位在铁路局,都是实诚又讲义气的人。

接到陆承骁的托付,两人立刻行动了起来。

他们先去南城看了那处小院。

果然如陆承骁所说,院子不大但规整,只是久无人居,门窗有些朽坏墙皮剥落,院里的杂草长了半人高。

但好在屋架结实没有大的损坏。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