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3章

确定了位于偏远山区的废弃工厂作为避难所后,林超和赵刚丝毫不敢耽搁,迅速投身到紧张的搭建工作中。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稀薄的晨雾还在山谷间缭绕,带着丝丝寒意。他们便驾驶着满载工具和材料的货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向工厂进发。这条山路因常年缺乏维护,布满了坑洼与碎石,一路上车轮与石子激烈碰撞,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在空旷的山间不断回荡,彻底打破了这片静谧天地原有的寂静。货车行驶时,车身因路面颠簸而剧烈摇晃,林超和赵刚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身体随着晃动而不断调整平衡,眼睛始终死死盯着前方,时刻留意着路况,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

到达工厂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衰败破败的景象。工厂的墙壁饱经岁月侵蚀,爬满了斑驳的青苔,像一张张布满皱纹的沧桑老脸。部分屋顶已然坍塌,参差不齐的断梁残垣突兀地裸露着,阳光透过那些大小不一的缝隙,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直直地洒落在满是灰尘的地面上,尘埃在光柱中肆意飞舞。林超和赵刚深吸一口气,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们深知时间紧迫,迅速按照预先的规划进行分工,开始对工厂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查。赵刚凭借丰富的军事经验,肩负起制定防御方案的重任,他目光如炬,仔细观察工厂周边地形与内部结构,每一处角落都不放过。他时而蹲下身子,用手触摸地面感受土质,时而爬上高处,远眺周边山脉与道路的走向,脑海中不断构思着最佳防御布局;林超则利用对物资的熟悉,有条不紊地统筹材料的分配和使用,对每一项物资的数量、用途都了如指掌,他一边对照着清单,一边在货车上翻找着对应的材料,将其有序地摆放出来。

首先,他们要对工厂的墙壁进行加固。两人从货车上费力地卸下一块块沉重冰冷的钢板,每一块钢板都足有上百斤重,在搬运过程中,金属与金属相互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他们双手紧握住钢板边缘,由于钢板过于沉重,他们的手臂肌肉瞬间紧绷起来,青筋暴起。一步一步艰难地将其固定在墙壁上,每挪动一下都仿佛要抽干他们全身的力气,肌肉因持续用力而紧绷得酸痛不已。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挡地照射下来,空气仿佛都被烤得扭曲,汗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从他们额头、脸颊不断滚落,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在地面上留下一滩滩深色的印记。但他们没有丝毫懈怠,手中的动作一刻不停,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尽快完成加固,为即将来临的末世做好准备。林超喘着粗气,对赵刚说道:“坚持住,我们再加把劲,今天必须把这面墙加固好。” 赵刚咬着牙,用力点了点头,回应道:“没问题,这点困难难不倒我们。”

在安装防御设施时,赵刚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他在工厂周围地势较高且视野开阔的位置,精心设置了多个瞭望点,每个瞭望点都配备了高倍望远镜,以便能及时发现远处的异常情况。他爬上瞭望点的高台,仔细调试着望远镜的焦距,确保能清晰地看到远方的一举一动。随后,他又着手安装了一套简易却实用的警报系统,从线路铺设到设备调试,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他弯着腰,在地面上仔细地铺设电线,用工具将电线固定好,再连接到警报设备上。同时,在工厂的出入口,他指挥着林超一起设置路障,将粗大的圆木和废弃的车辆合理摆放,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林超则在一旁协助他铺设电线,确保警报系统和照明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林超一边帮忙,一边向赵刚请教一些关于线路连接的问题,赵刚耐心地解答着,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在这期间,他们还在工厂内部根据建筑结构和地形特点,设置了多个防御工事,沙袋堆砌的掩体、用废旧机器零件打造的障碍,以便在遭遇危险时能够进行有效的抵抗。他们将一袋袋沙袋整齐地码放起来,堆成坚固的掩体,又将废旧的机器零件组合在一起,制造出各种复杂的障碍。

能源储备是避难所的重要保障。林超和赵刚将采购的发电机和燃油搬进工厂,并进行调试。发电机体型庞大,搬运过程中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们用绳索将发电机捆绑好,然后一前一后,喊着口号,艰难地将发电机往工厂内挪动。为了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他们不仅对发电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还设置了备用电源。在地下室,他们精心搭建了一个储油罐,储油罐采用特殊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火性能,储存了大量的燃油。林超一边忙碌,一边在心中默默计算着能源的消耗和储备量,根据预计的使用时长和设备功率,精确核算每一项数据,确保能够满足避难所长期的需求。他拿出纸笔,认真地记录着各种数据,还不时与赵刚交流,讨论如何优化能源的使用方案。

挖掘地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地道不仅要足够宽敞,以便人员和物资能够顺畅转移,还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避免坍塌等危险情况发生。林超和赵刚手持铁锹和镐头,在地下一寸一寸地挖掘。潮湿的泥土气息弥漫在空气中,随着地道的不断延伸,他们的双手因长时间高强度劳作磨出了水泡,水泡破裂后又渗出鲜血,与泥土混合在一起。但两人只是简单用绷带包扎后,便强忍着疼痛,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挖掘过程中,他们还需时刻留意土质变化,及时调整挖掘方式,确保地道的稳固。当遇到较硬的土层时,他们会加大力气挥动镐头,一镐一镐地将土块敲碎;当挖到松软的泥土时,他们则会加快挖掘速度,用铁锹快速地将泥土铲出。

在搭建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一次,发电机突然出现故障,原本正常运转的机器瞬间停止,整个工厂陷入一片漆黑。黑暗中,林超和赵刚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小心翼翼地打开发电机外壳,仔细检查发电机的线路和部件。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对设备的熟悉,一个负责查看线路连接是否松动,一个负责检查零件是否损坏,在狭小昏暗的空间内艰难操作。林超拿着手电筒,为赵刚照亮,赵刚则用工具仔细地检查着每一根线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几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排查出故障原因并成功修复,发电机重新发出 “嗡嗡” 的运转声,灯光再次照亮了整个工厂。还有一次,在挖掘地道时,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层,铁锹和镐头敲在岩石上只留下浅浅的痕迹,挖掘进度严重受阻。他们深知不能就此放弃,四处打听寻找炸药,经过一番周折,联系到了当地的采石场,购置到了合适的炸药。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成功炸开岩石,继续挖掘地道。他们提前在岩石周围设置好防护网,防止碎石飞溅伤人,然后小心翼翼地安装炸药,点燃导火索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避难所的雏形逐渐显现。墙壁得到了加固,厚实的钢板在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防御设施一应俱全,瞭望点、警报系统、路障以及内部的防御工事相互配合,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能源储备充足,发电机平稳运转,储油罐内储备着足够支撑长时间运转的燃油。地道也挖到了预定的长度,内部空间宽敞且稳固。但林超和赵刚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知道,距离世界冰封的日子越来越近,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他们每天都会对避难所的各项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和完善。

夜幕降临,工厂内依然灯火通明。林超和赵刚坐在地上,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避难所,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