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
高质量网文粮草推荐

第4章

“唉!建军过几个月就得办事了,这满打满算,还差着好几十块呢!”张桂芬把筷子往碗上一放,就是叹气道。

“……急啥,再……再想想办法。总……总能凑出来的。要不,”

刘大川也放下碗筷,犹豫了一下,“要不让建军,跟小丽那边再说说,那“三转一响”……”

“自行车咱先买个二八的凤凰凑合下行不?新的永久实在咬不动啊。”

张桂芬瞪了他一眼,:“这就是你想的办法?小丽家已经让步了,彩礼只要了188,图个吉利。自行车……她们厂小姐妹都骑新的,建军结婚……你让人家小丽娘家怎么看咱们?”

“大川、桂芬,我那儿还有个老镯子,有些年头了,你们拿去问问,看能值几个钱不?”

“妈!您这说的是什么话!那是您的念想!怎么能卖呢?不行!再难也不能动您的老东西!这绝对不行!”张桂芬有些着急的道。

“哼…说得好听…你是听我跟隔壁张婶说,这是传家宝,以后由你传给孙媳妇,自己惦记着呢吧…”刘奶奶瞥了一眼张桂芬。

“我…我….就是觉得这事传出去,说我们没出息,逼着老太太卖嫁妆。”张桂芬辩解道。

老太太没有说话,就静静地看着她。

张桂芬败下阵来,无奈道,:“好好好,您老人家想怎样都行,我不管了!”

正在这时,门口传来刘建军的声音:“妈,奶奶,你们又吵吵啥呢?我在楼道里都听见了。”

刘建军端着个铝饭盒走了进来,一脸无奈。

“没你的事!”

张桂芬正没好气,冲儿子嚷了一句,“赶紧洗手吃饭,看着你就来气!”

刘建军缩缩脖子,不敢吱声了。

刘奶奶盛了碗粥,递给孙子,慢条斯理地说:“听见就听见了。让你也听听,娶了媳妇忘了娘是常事,这媳妇还没进门,当娘的就开始算计奶奶的棺材本,倒是新鲜。”

“奶奶!”刘建军哭笑不得。

张桂芬差点跳起来:“妈!您怎么跟孩子胡说呢!我哪有!”

次日一早,刘大传,像往常一样出门上班。

“……下面播送一则重要通知。县政府号召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协助寻找一位重要人士。刘翠花,女,约七十岁左右,解放前曾居住在我县………重复一遍,奖励五百美元!请广大群众踊跃提供线索……”

“嚯!!”

一个蹬着三轮车送货的老汉猛地刹住车,仰头望着喇叭,眼珠子瞪得溜圆,:“老张家那小子跑深圳一年也挣不来这么多吧?”

“美金?那就是外国钱吧?能换多少咱们的钱?”

“刘翠花?这名字听着有点耳熟啊…咱县里有叫这名儿的吗?”

“管他是哪个!赶紧打听打听去!万一撞大运了呢!”

县广播站的大喇叭第一次中断了日常节目,用激动的声音连续播报了多遍《告全县人民书》。

内容核心只有一个:美籍华人苏文先生慷慨捐赠,并悬赏巨资寻找一位名叫刘翠花的老人。

刘大川停下脚步,看着水泥电线杆上挂着的广播喇叭,也是满脸惊奇。

“刘翠花?七十岁左右…解放前在县里…”

他心里嘀咕着,“这名字…咋跟我娘名字一样?年纪也…差不多?”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迅速掐灭了。

“怎么可能!”

刘大川心里立刻自嘲地笑了笑,“妈就是个本本分分的农村老太太,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大字不识几个,最远也就去过邻县走亲戚。肯定重名了。”

“干活挣钱要紧!想这些有的没的。”

他摇摇头,把这荒诞不经的想法甩出脑海,同时心里感叹要真是自己老娘就好了。

刘大川加快了脚步,汇入了机械厂上班的人潮中。

上午十点多,车间主任王胖子突然小跑着进了车间,手里还捏着一张油印的通知。

“大家停一停!手里的活儿先停一停!听我说!”

工人们不明所以,纷纷停下了机器,车间里瞬间安静了不少,只剩下一些辅助设备的低鸣。

所有人都看向王胖子。

王胖子拿着一份加盖红头印章的《关于协助美籍华人苏文先生寻访故人刘翠花的通知》,

王胖子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刚接到厂办紧急通知!县里下了死命令!发动一切力量,找一个叫刘翠花的老人!”

“听着啊!名字叫刘翠花!女的!大概七十岁左右!解放前在咱清源县住过!重点来了啊!谁要是能提供准确线索,最后帮着把人找到的,奖励五百——美金!”

“我的天!我干二十年也攒不下这么多钱吧?”

“厂里给通知,那说明是真的啊!县里都发话了!”

“刘翠花…这名字听着耳熟啊…”

王胖子抬手压了压沸腾的议论声,继续喊道:“都听清楚没?这可不是开玩笑!县里非常重视!谁要是真能提供关键线索拿到这钱,那可是给咱们车间、给咱们厂争光!”

”厂长说了,厂里到时候还另外有嘉奖!下班都动起来!发动你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好好想想!散会!干活!”

王胖子说完,又急匆匆地跑了出去,估计是去别的车间传达了。

车间里瞬间又恢复了机器的轰鸣,但气氛完全变了。

工人们一边操作机器,一边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的中心全是“刘翠花”和“五百美金”。

“建军!你奶奶是不是就叫刘翠花?”

一个跟刘建军关系不错的工友猛地一拍旁边刘建军的肩膀。

刘建军下意识点点头:“啊…是…是啊…”

“多大岁数了?”另一个工友也凑过来问。

“好像…七十一还是七十二?记不太清了…” 刘建军挠挠头。

“解放前…你奶奶解放前在不在咱县?”又一个工友急切地问。

“这…肯定在啊!我奶奶家就是咱县的,土生土长啊!”

“哎哟喂!”

那第一个开口的工友猛地一拍大腿,“名字一样!年龄对得上!地方也对!我的天!老刘!老刘!建军他奶奶!”

他朝着不远处的刘大川就喊。

刘大川其实在工友问他儿子时就竖着耳朵听着呢,心脏怦怦直跳。

此刻被工友点破,更是觉得脸上发烧,赶紧摆手:“瞎嚷嚷啥!同名同姓的多了!我娘一个乡下老太太,哪来的海外亲戚?还五百美金?别做梦了!赶紧干活!让人听见笑话!”

他嘴上强硬地否认着,心里却翻江倒海。

“老刘,话不能这么说啊,”

旁边一个年纪大点的老师傅凑过来,压低声音,“这悬赏都通过县里、厂里正式发通知了,肯定不是假的。万一…我是说万一…真是呢?那可是五百美金!你家建军结婚的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去问问老太太呗?问问又不掉块肉!”

“就是就是!”

工友们也纷纷附和,:“大川哥,试试呗!万一呢?五百美金啊!”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